筹码分布识别庄家动向
在判断庄家行为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筹码分布的情况来找到主力的动向!
1、吸筹阶段
主力吸筹的过程就是筹码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主力为买方,散户为卖方。
只有低位充分完成吸筹,主力才会形成拉升,从而结束吸筹阶段。而对应在筹码分布图中,则以筹码高度集中体现出来。
2、拉升阶段
主力完成吸筹之后,接下来就是让股价脱离其成本区域,打开利润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主力会用部分筹码打压做盘,同时又承接抛压筹码,使其大部分筹码仍然按兵不动,锁定在吸筹阶段,等高位获利了结。
3、转移阶段
股价不断拉升之后,主力的利润空间饱满,那接下来就是完成利润的兑现。在兑现过程中,主力最想有人来接替其筹码,也就是散户。
由于散户急于眼前利益,所以就会被强势拉升所吸引。
4、收尾阶段
股价拉升尾声,庄家为了吸引散户入场,让自己筹码完全兑现。
主力通常在达到预期目标之后大幅波动股价,并且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在盘中拉升大阳线,给人感觉拉升行情并未结束。
“蚂蚁上树”形态
“蚂蚁上树”是135均线战法中的第二阶段,指股价企稳后,缓慢上升,同样这也表示主力开始吸筹;
当13日均线开始有下跌开化寺走稳,股价突破了13日线,后将股价送上55日均线,这样的连续上升的小阳线称之为“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也叫“按奈不住”,是个股有超大可能性走牛的K线技术形态,一般出现在股价的底部区域,是股价见底开始转强的标。
核心要点是温和低量小阳线缓慢推进,然后带量大阳(最好是涨停板)突破中线组起来的形态。
走势上,股价经过长期的缩量下跌后盘整走平,当股价踏上13日均线后,以连续上攻的小阳线(不低于五根)缓步盘升,把股价轻轻送上55日均线称之为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特征:
股价经过长期的缩量下跌后,向右下方的30日和60日均线,相距很近或者基本走平。
10日均线由下跌开始走平,股价踏上10日均线后,以连续上攻的小阳线缓步盘升,把股价轻轻送上60日均线。
蚂蚁上树形态的k线必须是小阳线,小阳线的数量不能低于五根,否则蚂蚁上树形态便不能成立。
形态特点
1、成交量很小;
2、小阳线缓慢推进;
3、股价处在底部反弹趋势中;
4、超过5点的大阳线起来,带3倍以上的成交量;
5、短线组上穿中线组,中线组走平上翘;
“蚂蚁上树”的实践案例
1、下图该股前期一直入场买入,后市股价直线暴涨。
2、该股也是一样前期曾经出现过蚂蚁上树形态的个股之一,当蚂蚁上树形态出现后,可以轻仓尝试入场;
如果股价回调的第一或者第二根阴线可半仓跟进,回调后k线形成阳克阴之势或突破前期高点即可重仓出击。
“蚂蚁上树”最佳入场机会:
1、股价回调的第一或第二根阴线,轻仓试探
2、蚂蚁上树出现当天,成功突破十日均线后,我们可以密切关注
3、股价形成“阳克阴”之势,即一阳吃掉前几日的几根阴线或一根阴线,可半仓或重仓出击
“蚂蚁上树”最佳离场机会:
1、如果没有来得及离场,可以等待反弹
2、出现K线顶部特征,如“一枝独秀”和“独上高楼”形态,见好就收。
3、13日均线有走软迹象或量增而升势凝重时,随时准备离场,一旦有效跌穿,必须无条件离场
主升浪起涨前的三大特征:
第一种形态可以比喻为飞机滑跑起飞,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以上缓慢上行,大部分以上交易日收小阳,中间收阴的交易日不超过四分之一。
这种是主力缓慢吸货并推高股价,为主升浪积攒能量:
第二种形态可以比喻为助跑起跳,由于时间较仓促,主力先小幅拉高吸货,之后进行简短的打压洗盘,随后开始主升浪:
第三种形态可以比喻为踩弹簧,为主力连续打压吸筹,最后一跌快速洗盘,其后迅速拉高,脱离主力成本区,形成主升浪:
K线主升浪
K线的主升浪形态虽然各异,但最常见的是两种,一种为平台突破,一种为回调挖坑。
常见主升的平台突破为上升三角,股价缓步上升,量能温和放大,当突破前期放量压力位置的时候,也就是上升趋势线和压力线相交叉的时候,出现主升浪的概率增大。
同时间其他技术指标必须走好,如MACD至少要在0轴之上,或形成金叉,EXPMA应该是金叉或者是多头粘合的位置。
注意,突破最好需要回踩的确认的个股为佳。
平台突破还有一种类似箱体突破,箱体突破之后容易形成主升,突破最好也是有回踩的确认的个股为佳。
另外一种K线主升浪出现在回头挖坑之后,再次大幅拉起。出现的几率还比较大,主升之后走势更加奇诡,主要原因是深度洗盘之后主力操盘比较轻,随心所欲。
K线的主升还有其他形式,但是出现的几率不大,不再图例展示。
需要注意的是,主升的时候一定技术指标走好,但是技术指标走好不一定主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