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公示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有关规定,县文化旅游委组织开展了重庆市巫山县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初审工作。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评审标准,评审专家对9个申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最终确定推荐6个项目为第七批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将巫山县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20日(公示时间自2024年10月8日至2024年10月27日)。
公示期内,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等形式向公示单位反映问题。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公章,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本人姓名和联系方式,非实名反映问题的不予受理。
受理单位:重庆市巫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通讯地址:重庆市巫山县高唐街道广东东路333号文物保护和非遗科;
邮政编码:404700;
联系电话:023-57659353。
巫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10月8日
公示信息
巫山县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录
序号 | 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申报地区 | 主要特点 |
1 | Ⅶ-2 | 宁河花灯 | 传统美术 | 大昌镇 | 宁河花灯是一门在大昌古镇衍生、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 1.结构独特。大昌古镇宁河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造型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彩,形成了繁多的花色品种。 2.种类繁多。单灯风姿卓越,组灯气势恢宏,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大昌当地,既用作馈赠的礼物,又用于民居装饰,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3.工艺复杂。针刺,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型,透光留影。整个花灯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张粘贴结合而成。 |
2 | Ⅷ-1 | 下庄扎染 | 传统技艺 | 竹贤乡 | 下庄染坊的历史追溯于20世纪初。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制作的布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
3 | Ⅷ-3 | 巫山老坛咸菜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骡坪镇 | 巫山老坛咸菜制作技艺源自古法古方,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以选择本地食材和辅材为主,口感麻辣香鲜,适宜人群广泛,同时辣椒维生素丰富、皮薄肉脆,豆类能增加蛋白质,乳酸菌素能增强消化。 |
4 | Ⅸ-1 | 巫医催眠术 | 传统医药 | 高唐街道 | 巫医催眠术历史悠久,是在传承巫医药文化的催眠方法同时,加上心理学、嗓音学、音乐学、舞蹈学、哲学、中医中药学与催眠暗示的神奇功效和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传承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与创新。 |
5 | Ⅲ-1 | 三峡莲萧 | 传统舞蹈 | 邓家乡 | 三峡莲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古、新、特、美,是在传统连厢表演艺术基础上加入了新的舞蹈道具莲花闹,使之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
6 | Ⅷ-1 | 巫山云雾茶制茶技艺 | 传统技艺 | 巫山润土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巫山,神秘的巫文化起源之地。相传,当年炎帝最喜欢的小女儿瑶姬,生一场重病过世,被安葬在巫山上。这里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山间云气常常触石而出,仙气缭绕,蒸郁不散,常形成了一片片梦幻般的云雾。瑶姬的魂魄化作瑶草,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人形,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巫山神女。瑶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服之便会肌骨清奇、使人变得明艳美丽,后人常采食这种瑶草,或蒸或煮或炒,成为巫山人独特的保健饮品,就是巫山云雾茶。
|
图文 | 任仕菊
编辑 | 袁文文
校对 | 冯凌云
审核 | 杨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