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②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257)《云端排内》

文摘   文化   2024-09-13 11:19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红高粱文学”添加关注,点关注,不迷路。




云端排内
四十年变迁历史记忆的苗寨 
杨再平

    排内,地处台江县台盘村BA所在地的东面6公里处,这里海拔700多米,地势高,视野开阔,从这里腑瞰台盘村尽收眼底。             

    有人说,排内是台盘的小西藏,也有人说排内是离太阳和星星最近的地方,也有人说这里是离城市最远的地方。在我记忆的深处,只要到了夏天,那些生活在比这里还低的人们都说排内离太阳那么近,肯定比生活在下面的村寨更热了。甚至以为生活在这里的人那么靠近太阳,怎么受得了云云。大约如此,人们才把它称为云端苗寨吧。

    然而,事实是山高水高,空气清新,天气不仅不闷热,在大山丰富的植被调节下,整个环境系统犹如一个优越完整的自然空调一样,因而这里的水井都是冬暖夏凉,在山上也是微风徐徐,芬芳的空气浸人心肺,让人惬意致极。因此,古人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这里的苗民何以定居在这样一个高海拔的地方,这个要追溯到明清时期的民族矛盾,早在明朝时期民族矛盾加剧,力量处于劣势的苗民只有往大山里躲避灾难,造就了今天定居于此的事实,从先人定居到现在己有十二代之多,应该也有200多年了吧。在这慢长的岁月里排内有很多故事,过去偶尔从父辈们的口传中听见点滴,但自己没留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这些故事就越发神秘,听起来也越犮有趣,于是就想动笔记下来。据隔壁的叔叔说,很久以前,排内有一个杨姓的远祖公武艺高强,名扬方圆百里村寨,有一年春天正值犁田栽秧时节,远方有一个青年来到排内找杨家这位武艺高强的远祖公比试武艺,那位远道而来的青年在问路中正好遇上了杨家那位远祖公,杨家那位远祖公不漏声色地回答说,你要找的那个人比试武艺,那你先跟我比试比试,如果你比赢我了你可以去找他,如果比不赢,那你就莫找他了。说完两手迅疾地将一把锄头轻松地拆得七零八落,随后又是两手一抓把一头青壮年的耕牛举到肩上扛到小溪里洗澡去,外地这位青年见状便悄然离去。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让那个年代方圆百里村寨家喻户晓。杨家这位远祖公生于何年何月,又殁于何年何月,从我懂事起不曾听见有人考证过。在我的记忆里只是一个历史传说。

    大约因为这个历史人物的影响,杨家三代都有人去当过兵,几代当兵人虽然在部队默默无闻,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去当兵退伍回来的人曾任多年的大队民兵连长,在寨上为人处世深受邻里认同和敬重,从而在寨上有很高的威望。

    生活在这里的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电灯,无电话,无电视,人们把这些村寨称为“三无"村寨,而排内便是其中之一,就连洗澡的一条河流都没有,或有一条小溪,但离村子较远,要去洗澡就要从山腰的寨子下到坡脚,往返一次都要半天的时间。这里的少年儿童除了砍柴放牛外,就只有在盛夏时节跳到附近的一块水田当小溪洗澡了。虽然不能像河水那样可以游泳,但满身的田泥土也是乐了整个夏天,乐了整个童年。后来在县各级单位的关心支持下终于在1990年用上了自来水,八十多岁的务花(务是苗族对老奶的称谓,花是人的名字)老人兴奋的对媳妇们说,我嫁到杨家七十年,跳水喝也跳了七十年了,今天终于在家用上自来水,不用再跳水喝了。是的,用上了自来水,生活自然好了很多,务花儿子儿媳打工有了一些钱,把旧房子改造了一番,不仅增加了住的面积,百年的老房室内光线也比以往好了很多,而且又有了冲水厕,洗澡间,使人和房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儿媳对务花也很尽孝,务花老人在晚年病重期间,儿媳毎个星期都给她老人擦背洗澡,她从不嫌弃老人,让老人的晚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媳妇的孝心在全寨子也传为佳话。在农村,持别是在偏僻贫穷的排内村,能有这样一个对老人如此尽孝的媳妇,真是鲜见了。

    说起穷的日子,我记忆里有很多令人心酸的往事,父辈那一代人是最苦的了,为了赚几块钱,他们白天忙着人工解板子,(那时还没有电钜,全靠人工,)晚上半夜就抬一挑板子夜间步行赶路到八十里开外的凯里市或旁海镇去出售,卖得好,一挑可得十元,二十元。卖得不好可能就是几元,十几元,若卖不脱手 当地又无亲戚,,抬回家路途又远,又没有存放处,价格不好也只有半卖半送,然后匆匆赶路回家,受到的委屈只有默默的忍受。那段岁月抬木板去卖因不通车毎次出门都是临晨两三点出发,回到家也都是夜晚八九点,真可谓是一天两头黑的生意,其辛苦不言而喻了。尽管这样,连一餐饭都舍不得吃。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少许玉米粑或红署之类的干粮,为了生活,也为了孩子读书宁愿自己苦一点,只要能卖钱,再远的路,再远的乡场也要去走,这就是云端苗寨排内人吃苦耐劳的一个缩影。

    高山人有高山人的性格和品性,勤劳,勇敢,豪放,正直,善良,好客,热情,在还没有分田到户以前,很多人口多劳力少的人家,生活过得要比人口少的人家艰难,毕竟那时是集体劳动要记工分,集体分粮时均以劳动工分多少进行分配,这样那些人多劳力少的人家分得的粮食就相对少了很多。在这种人多粮少的人家每年的年末粮食就很紧张,为了减轻一点家庭生活的压力,有的人就偷砍集体山的树木去卖,毕竟偷一次解决了家庭的很多困难,记得那时家里也穷得叮当响,父亲为了能让我读完初中,他继承了爷爷打木盆的手艺,毎星期都要打一两个小木盆拿到乡场去卖,有时有人要就两块三块也卖出去,有时无人问,一分钱也不到手,急得父亲夜晚难以入眠,毕竟我毎周周末都雷打不动地跟他要两元生活费,那些年学校要学生交六斤米和两元钱,这是毎个初中生必须交的最低伙食费,若要加餐,米和钱都要相应增加,在初中我的生活虽然是最低标准,但在夜间的晚自习班主任每天都给我的煤油最多,说我成绩好,守校规,表现好,以此鼓励我,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很感谢我的班主任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想起那些往事自己恍若还是一个学生,如今,那些往事己成传说了。

    在那些艰苦岁月,没有水源的坡顶田,都是望天田,没有雨只能是欠收,很多家只能依靠几块水田度慌年。到了分田到户后那些望天田家家都安了胶管引水,从此家家户户的粮食有了增产增收,粮食有了保障,生活水平才有了逐年提高。

    可是用电依然是遥遥无期,到了我这一代人就有很多人认为这辈子再也看不到亮电灯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辈们也曾买了一套小型水电站机组,准备大队自己修小型电站,但由于买来的电机存放在大队仓库里,且没有任何包装,于是老鼠将电机内的花线咬坏了,一套几千元的机组就这样毁于鼠患,准备在阿荣央瀑布修水电站的计划成了泡影,此事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用电的无望,也打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其中西电东送工程惠及了沿线的苗寨,于是那几年村民抬电杆,立电杆,成了在家的主要劳动任务,毕竟当年村里不通车,国家也没有专业的运输队,更无任何补贴,全靠村民出工出力完成,其艰难可想而知了。好在那几年外出打工的人还不多,村里的青壮年基本留在家,加上大家历经了太多年没用上电的苦日子,因而抬电杆大家干劲十足,积极性高,全村几十根电杆硬生生地让村民沿着山路抬到山头,山梁和山凹处立起来。据一些村民回忆,抬电杆常常都是从早上一直抬到傍晚,毕竟都是村民自发参加劳动,因而没有后勤服务,体质差一点的人感到饿,渴,晕都是常有的事,尽管艰苦,但没有一个人因为苦而掉队,更庆幸的是完成几十根电杆的搬运和树立任务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这真是奇迹了。经过半年的努力,全村终于在1997年的春节用上电了,这件事当年在农村是一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排内村不仅结束了祖祖辈辈用松柴油和煤油点灯照明的历史,而且还让大家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烤炉,电炒锅,电饭锅,解决了农村的一切用电问题。现在电器在农村应用尽有,而且还用上了网络,就连监控器很多农户都在安装,有的用来监控小孩读书的,有的用来监控果园的。在外打工还能适时用手机监控家里的小孩,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很多老年人感到很新奇。一部手机就能在千里之外适时看到家里的情况,买卖农产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付钱收钱,很多老人怎么想也想不出其中的奥秘,只有感叹囯家曰新月异的发展。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又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使偏远山区又通了通村公路,这个在中国农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不仅唤醒了中国老百姓,也提振了沉睡山区的农民,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现在进出排内村的的车子不仅有摩托车,农用车,大货车,小轿车,而且还有挖掘机,推土机等农村建没能用到的机器设备也可以进出了。现在村里还不时有一些小商人开个货车拉来了日用品到村里进行贩卖,他们经营很灵活,除了可以用钱购买外,村民还可以用红署、磨芋等土特产交换,只要转完了两个村,一车货就基本销售一空。通村公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前谁也没有想到的。

    解放初期,大队时常召开集体会议,那时就有老人预言,再过二三十年年轻人就会遇到有电灯电话了,而且可以早上去县城买菜回来煮早饭吃了。老人的这些预言,在我们这一代人终于一一实现了。现在乡村振兴的春风又吹遍了祖国大地,排内苗寨和其他苗寨一样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祝愿年老的人们健康长寿,多享受到国富民强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

        杨再平,苗族,中共党员,1966年12月生,自幼酷爱绘画,参加工作后一直没有放下过画笔,一直把书画和写作当作自己一生的爱好,曾在中小学任过教,并在《台江苗文报》《台江报》《苗疆文艺》等县级报刊当任过美术编辑。绘画作品常在《中国监察》《中国检察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党风廉政》《贵州教育》等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自2007年以来常有散文,诗歌发表在《黔东南日报》《杉乡文学》《贵州散文》《神州文艺》等刊物及网络平台上。 现为贵州省美协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黔东南州美术家协会理事,黔东南州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台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高粱红了》文集征文启事

        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发起,继《秫秫》(已出版)《青草湖》(已出版)《孤山泉》(2024年9月份出版)三书后,受到了全国及国外广大华籍、华侨文学创作者的高度评价,应广大文友要求,根据近日收到的大量优秀闪小说、小小说、诗歌和散文实际情况,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拟将编著第四套文集《高粱红了》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国际书号。
      《高粱红了》一书依旧延袭《秫秫》《青草湖》《孤山泉》模式,分闪小说卷、小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章内容要求具有家国情怀,反映现实,体现真善美,杜绝错别字。
         顾问: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封面油画:
刘铁飞(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铁飞美术馆馆长)
          封面题字:
元之(元之美术教育校长、莫言旧居门牌题写者)
       书内题字:刘广智
       主编:笔嘴13563632167(微信同)  
       有作品入书的老师,篇数不限,请直接发文给主编,主编审核通过后,即可入书,入书文章要求原创(不需首发),每段空两字格,50字内作者简介。
       入书作者需按文章所占页码购买书,每页码一本书,每本书80元。
       出书费用欠缺部分、快递费,在没有单位及个人赞助情况下,由笔嘴书屋出资。
      书样正在设计中。
       收稿期限:即日起至2024年10月底,2025年元月1日前出版。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2024年8月17日

第三届“红高粱杯”

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征文大赛启事 


        高密东北乡历来为一块文化沃土,先有莫言长小说为国争光,后有闪小说蓬勃发展,继中寓闪小说专业委会批准了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并挂牌在笔嘴书屋后,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在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成立了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相继已举办了二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举办了四届笔嘴书屋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为继续弘扬红高粱文化,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中寓闪学会闪小说研究会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一、征文日期

2024年8 月 1日至2024年12 月 31日。2025年1 月30日公布评奖结果。


二、作品体裁等

①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②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

③参赛作品不限次数和篇数,不限体裁和题材。

④本届大赛总评委不参赛,赛期所刊文为“支持贴”。

⑤本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崇尚正能量、野性(蓬蓬勃勃生命力)、独特性。


三、收稿方式 

①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栾加合。收稿微信号:13563632167

②参赛作品刊发《红高粱文学》公刊号,参赛稿在评选结果前一律不修改,刊发即代表入围。 


四、评分 

①主观分:评委在50—60区段为每篇作品打分。

②客观分:即四个人气分,每第一名为10分,第11名为0.9分,计分到第19名,即0.1分。包括①投稿数量②打赏额③阅读量④留言量。

③主客观分数相加,决出比赛名次。


五、奖项待遇

一等奖4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一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二等奖8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二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三等奖12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三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优秀奖16名

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优秀编辑奖4名。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六、其他事项:打赏额的一半作为稿费发给作者,单篇不满十元的除外;参赛稿一旦投出,不再改动,单篇阅读量达不到50的、打赏不足十元的无参评资格。


七、颁奖典礼

        邀请组委会成员、所有获奖者和高密市文化界名流,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笔嘴书屋颁奖。议程如下:

①召开一至二人的新锐闪小说作家研讨会。

②游览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红高粱影视基地、红高粱文化大院、刘铁飞美术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青农湾。③举行“红高粱闪小说笔会”,研讨与会人员纸质打印(并电子版)闪小说、诗歌、散文等六篇(首)文学作品。④所邀请入会人员、获奖人员,除来返路费、食宿自理外,到达高密东北乡颁奖、研讨会、游览、笔会活动期间,活动费用由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作家协会、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承担,包括一顿集体会餐。

八、组委会

中国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高密市东北乡文联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九、顾问

王若冰(旅澳作家、某著名海外刊物总编)

余清平(主编/作家)

娃娃(新加坡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王玉清/李大伟/丁元忠(高密市东北乡作协顾问)


十、总评委

栾加合(中寓闪小说专业委员会高密东北乡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高密东北乡作协常务主席。)


十一、评委:

李立军《荷花淀闪小说》总编

王利(高密市十九届人大代表/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郭星月(高密东北乡社区作协秘书长)

东方/范宝林/王炳华/林殿波(作家)/李景林(作家)/张田勤(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红高粱文学主编)


赞助单位: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

欢迎其他赞助单位加入,奖金、奖品视赞助单位赞助增加。


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组委会


2024年7 月21日



红高粱文学
莫言文学馆,又名“红高粱文学基地”本公众号,登载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华人社区的各类题材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