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选必读背全集》5本:读重点,拿高分不难

文摘   历史   2024-09-19 18:36   浙江  
【写在前面】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资料,均属作者个人版权所有。请勿上传到其他网站或挪为商用,违者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资料清单】

01课件类13本
选必三册课件集3本+一轮复习课件集5本+二轮复习课件集5本
02提纲类5本一课一纲系列集5本
03读背类5本纲要上下和选必三册读背全集5本
04备考类8本
1.《纲要与选必主干知识汇编全集》2.《新教材知识点融通汇编全集》
3.《学习聚焦如何考新教材全集》4.《专题导语怎么考新教材全集》
5.《历史纵横怎么考新教材全集》6.《周年热点汇编及主题解读全集》
7.《国别史专题复习全集》8.《时政热点解读课件合集》
05教科书解读类4本
1.《教科书知识梳理全集》2.《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
3.《纲要上下思维导图合集》4.《选必三册思维导图合集》
如需了解资料样稿及介绍,请点击如下链接即可:
2024年最新资料集:内容为王,物有所值

因为资料原创不易,耗费大量心血,所以还望尊重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如有需要(非免费赠送,谢谢),请后台私信作者,或者添加作者微信:

【正文速递】

近期,有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

雷哥,5本教科书内容这么多,有没有重点的?

到底要背哪些?有没有什么方法推荐?


其实,雷哥一直都主张“以考定学”。

高考卷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就背什么,讲方法,提效率。

如果大家仔细研读高考卷,会发现:

我们的考试是以问题+答案的形式呈现,那么我们的读背理应根据考试而来。而且答案来源,基本源自教科书。

为此,笔者整理了纲要上下2本和选必3本读背全集

每本全集,对每一课设计了8道题目左右。

每道题目的答案基本源自教科书,其中关键词用红色凸显。

因为阅卷时,关键词至关重要。总之,遵循三个重要原则:

1.问题式读背;(考试以问题+答案呈现)
2.关键词读背;(阅卷时主要看关键词)
3.纲要式读背。(阅卷时讲究言简意赅)

以下示例依次为选必一第一课、选必二第一课、选必三第一课

和纲要上第一课、纲要下第一课。


【纲要上】读背全集

纲要上第1

1-1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专题一导语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3)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1-2用图示概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P2-5

1-3指出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石器的方式。P2学习聚焦

打制和磨制。

1-4概述从部落到国家这一过程中,中国政治发生的变化。P3学习聚焦

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指出哪些文字或文献能够了解商周历史。P5学习聚焦

甲骨文和西周青铜器铭文。

1-6指出西周的典型制度及其目的和意义。P6

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西周的统治)。

意义:①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纲要下】读背全集

纲要下第1

1-1指出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P2正文+聚焦

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主要原因: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

1-2指出古代文明的核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P3

核心特征:多元性。

形成原因:地理和历史条件。

1-3指出农业和畜牧业在人类文明产生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语P1

1)地位:重要前提。

2)影响: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1-4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及其主要内容。P34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1-5指出古代西亚取得的辉煌文化成就。P4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1-6概述古代埃及文明的文化成就。P5

①丰富多彩的神话、文学故事和古老的象形文字。

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1-7概述古代印度文明的文化成就。P5

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9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1-8概述古代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P5

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1-9概述古希腊城邦的特征、代表及其民主局限性。P56

①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代表: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③局限: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选必一读背全集

1

1指出秦始皇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P4

制度:郡县制。

特点:分为郡、县两级。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2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意义及其特点。P5

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阶段。

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3指出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P3-5

历程:秦:三公九卿制。

汉: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东汉光武帝刘秀:设立尚书台。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元朝:中书省制。

明:内阁制度。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清:军机处。

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废除。

4指出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P6

历程:秦:郡县制。

汉: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东汉末年,州郡县制。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制。

隋朝:州县制。

唐:道州县制。

宋:路州县制。

元:行省制(省路府州县制)。

明清:省府县制。

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5指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不变)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始终是最稳定的基层行政区。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沿袭变革是主线。

(变)最高行政区划变化频繁且不稳定。州、道、路等由监察区转化为行政区行政层级由两级制向三级制、五级制不断变化。

6指出历代中央行政中枢机构。P5

秦:丞相府。

汉朝:丞相府。汉武帝:中朝(内朝)。东汉光武帝刘秀:尚书台。

隋唐:三省。

元朝:中书省。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7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主要方式。P7

廷议、朝议、集议、政事堂合议。

8历代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历史作用。P7

原因:适应小农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适应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需要。

作用: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大一统国家治理,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9从独特性的角度阐述影响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P1

国情不同,包括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


选必二读背全集

1

1世界农耕的主要起源地及其作物分布。2-P3

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是粟和水稻的发源地;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2农业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2-P3

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古希腊人的食物生产和土地制度。2-P5

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

土地制度: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4古罗马人的食物生产和土地制度。2-P5

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土地制度: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量奴隶制庄园

5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农业区、农业耕作方式、基本经济政策、基本经济形态和农业技术体系。2-P4

农业区: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农业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基本经济政策: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基本经济形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的小农经济

秦汉到隋唐时期,形成北方旱田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选必三读背全集

1

1华夏认同的含义及其意义。P2

含义: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意义: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纲要上第2

2概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地位的演变历程。P23

①春秋战国:儒学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构成“百家争鸣”

②秦朝: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③西汉: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④魏晋至隋唐: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⑤宋元明: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⑥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3概述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变化。P3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4阐述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P4

1)起源和传承: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

2)影响: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指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及其影响。P5

内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影响: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6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P3

文化上,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形成。这是核心。

政治上,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

7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P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

8概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P6

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价值:(思想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治国价值)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因为资料原创不易,耗费大量心血,所以还望尊重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如有需要(非免费赠送,谢谢),请后台私信作者,或者添加作者微信:


雷哥历史课
著笔写春秋,挥毫述往事。资料原创不易,还望尊重知识产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