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村村响”,信息“户户通”——泸水市念好“建、管、用”三字经,打通应急广播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文摘   2024-09-07 15:49   云南  

近年来,泸水市高度重视应急广播工作,在应急广播体系“建、管、用”方面下功夫,应急广播实现“村村响”,拓宽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现终端覆盖,在“建”字上下功夫

在应急广播建设前期,泸水市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泸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实际,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口分布、地理位置、信号强弱、安装便捷以及与农户距离等因素,充分开展调研摸排,为应急广播终端落地打好基础。

截至目前,泸水市已建市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乡镇(街道)应急广播前端10个,村(社区)应急广播前端82个,主动发布终端744个,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覆盖,进一步建强了应急广播基础设施,实现了20户以上村组全覆盖。



健全管护机制,在“管”字上聚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组建了一支“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联动的应急广播队伍,建立横向到市级平台,纵向到村、组的专业队伍体系,做到全天候、全流程有人抓、有人管。印发《泸水市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泸水市行政村(社区)应急广播管理规定》《泸水市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加强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应急广播的使用管理和运行,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应急广播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应急广播带来的便利。

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审核管理机制。制定应急广播安全管理等制度,明确播控平台、机房管理、值班人员等职能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广播内容审核机制和播放台账,确保发布的信息安全、准确、权威、及时。

三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线上+线下”等方式,组织开展应急广播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围绕责任人、使用人员需要具备的应急广播专业知识、突发事件信息处置、日常内容播放等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广播知识,确保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决策并发布广播。

四是常态化开展工作调度和设备维修。市级每天通报乡镇(街道)应急广播终端的在线情况,乡镇(街道)、村组干部发挥前沿作用,断电、网线端口松动造成的离线问题及时在一线解决,信号中断、设备老化、设备损坏等复杂问题由乡镇(街道)建台账登记后统一由专业人员上门维修,保证应急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全市资源在线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部分乡镇村组终端已实现在线率100%,确保信息顺畅发布。



采取融合模式,在“用”字上求实效

一是应急广播预警与平时政策科普宣传相融合。与融媒体中心、气象局部门分别对接建设1个应急广播自主发布前端,按照“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平战结合”的要求,坚持“应急优先、上级优先”原则,根据信息类型和紧急程度,规划合理的发布时间和频率。在农忙季节宣传农业生产知识和天气预报信息,在高温、强降雨及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高发期提供灾害预警、避险指导等信息。

二是政策法规的硬要求与群众文化软需求相融合。每日精心谋划制作“每日一习话”“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每日一红歌”“每日一政策”“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科普在线”“普法在线”“话解农时”等栏目,把党的方针政策、红色歌曲、中华文明故事、勤劳致富故事用普通话、傈僳语等传播到村组角落、街头巷尾,实现应急广播村村通、宣传内容家家晓,筑牢思想主阵地。同时,每晚在滨江生态走廊音柱播放新闻联播、怒江新闻和泸水新闻,便于散步休闲的群众能及时收听新闻节目。

三是时政新闻与乡镇(街道)特色相融合。每天18:00后由乡镇(街道)、村(社区)自行按照需求播放,结合缴纳医保、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农技知识等政策宣传,平均每天播出时长不少于0.5小时。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平急”结合,“建、管、用”一体,运行维护长效开展,泸水市应急广播终端实现“长期通”“优质通”。今年以来,已录制播放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新闻信息、农业技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9734条次,气象预警信息958条次,应急广播已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宣传阵地。下一步,泸水市将不断提升应急广播管、用水平,在应对突发事件、普及相关知识、传播正能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泸水市委宣传部

编辑:蔡永庚
责编:陈剑梅
监审:李学玺
总监审:叶鹤平
投稿邮箱:xcbls@126.com

泸水时讯
传播泸水正能量 讲好泸水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