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一说我要失业,就有那么多人来看我热闹。
真是世态炎凉啊。
别着急,我失业了,别人的饭碗也不一定稳。
DeepSeek模仿起其他网红,水平也很高。
今天我们就用很简单的提示语句,模仿各路网红来点评一下DeepSeek。
先问DeepSeek能不能模仿李佳琦,用了以下语句发问:
请模仿李佳琦的口吻,点评DeepSeek。
它给出的文章如下: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这味儿还挺正。
咱再来个有文化的风格。
我又试了试DeepSeek能不能模仿董宇辉:
请模仿董宇辉的口吻,点评DeepSeek。
DeepSeek输出如下: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像是挺像的,可都是在夸的,要不再来几段尖锐一点的?
下面有请DeepSeek模仿一下杨笠老师:
请模仿杨笠的口吻,点评DeepSeek。
得到了这样一篇长文: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确实挺厉害,也没费多大劲儿就生成了,DeepSeek模仿杨笠能费多大劲儿啊?
再试试比较客观中肯的媒体战士的发言:
请模仿睡前消息“马前卒”的口吻,点评DeepSeek。
DeepSeek也是张口就来: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大家好,2025年1月28日星期一,欢迎收看睡前消息,我是马前卒。今天我们从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突破谈起,分析一下它对中国科技产业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冲击。
第一,DeepSeek的崛起证明:技术封锁反而倒逼中国“野路子”突围
美国对华芯片制裁持续多年,但华为Mate 60 Pro和DeepSeek-V3的横空出世,说明“卡脖子”政策反而逼出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路径。DeepSeek-R1的训练成本仅557万美元,不到Meta同类模型的十分之一,却实现了比肩OpenAI o1的性能。这种“低成本高产出”的模式,本质上是美国制裁下的被动创新——当算力被限制时,中国工程师不得不用算法优化和开源协作弥补硬件短板。这和当年苏联用电子管对抗美国集成电路的逻辑相似,只不过这次中国用更聪明的战术,在AI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第二,开源模式正在改写全球AI规则
DeepSeek的开源策略,本质上是对硅谷“闭门造车”模式的降维打击。它把技术细节和训练方法完全公开,让全球开发者低成本参与迭代,这相当于把AI研发从“军备竞赛”变成了“人民战争”。扎克伯格说“中美AI差距很小”,但更准确的结论是:开源生态正在碾压闭源垄断。当中国公司成为开源社区的主导者,美国过去依靠技术黑箱和专利壁垒建立的霸权将彻底失效。
第三,年轻团队颠覆“经验迷信”
DeepSeek的核心成员几乎全是清北毕业生,没有留学经历,甚至有人被雷军以千万年薪挖角。这说明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人完全有能力在尖端领域与国际巨头对抗。相比之下,硅谷大厂依赖高薪挖角的“明星工程师”模式反而显得笨重。这种反差让人联想到SpaceX用年轻团队颠覆NASA传统航天体系的历史——当技术路径发生范式革命时,经验可能成为包袱,而敢打敢拼的新生代才是破局者。
第四,AI竞争本质是工业体系竞争
DeepSeek的成功不仅是算法突破,更是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基建的胜利。它的低成本训练依赖国产算力集群优化,高效数据标注依托庞大人口基数,而开源社区的活跃度更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撑。反观美国,虽然拥有顶尖芯片,但制造业空心化导致AI落地成本居高不下。这种对比再次证明:单一技术优势无法对抗完整的工业生态。
第五,警惕“捧杀”与“棒杀”的双重陷阱
目前DeepSeek的技术仍落后OpenAI约半年,且面临后续研发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国内两种极端舆论:要么吹捧“中国AI全面超车”,忽视基础科学的长期差距;要么质疑“开源无用论”,继续迷信闭门创新。这两种态度都会扭曲资源配置——前者导致盲目投资,后者错失转型机遇。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DeepSeek当作探路石,用它的开源经验重构中国AI产学研体系,同时加大对基础算力和芯片的投入。
总结
DeepSeek的突破,堪比SpaceX用可回收火箭颠覆航天业。它证明了一点: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降本增效”比“技术炫技”更重要。中国要想避免重蹈日本在IT革命中掉队的覆辙,必须把DeepSeek模式推广到更多领域——用开源生态对冲技术封锁,用工业规模碾压单一创新,用年轻一代的锐气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毕竟,在AI定义未来的时代,谁掌握了开源的“基础设施”,谁就掌握了人类文明的下一步操作系统。
有一说一,大多数人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外行,很多意见真不用看。
所以还不如看抽象整活。
比如我们请DeepSeek模仿一下马保国老师:
请模仿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的口吻,点评DeepSeek。
这就来了: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怎么说呢?有点偷懒,直接套公式了,不讲武德啊。
咱再试试没那么容易套公式的:
请模仿“棋手战鹰的口吻,点评DeepSeek。
战老有才有德,还是给模仿出来了: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挺可以的,除了不能吃卤肉饭、不能绕着宝岛飞,已经很像了,熬老太太能力可能还更强一点。
但是战老还能持续性整活,搞出新花样,DeepSeek之后可能没那么容易套公式。
有些网红,可能比较好套公式,我们来试试潘宏:
请模仿“潘宏爱玩狗”的口吻,点评DeepSeek。
很快就生成了这样一篇: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这个模仿还是套了一些公式,结尾和模仿战老太像了,不大行。
我们来一个不是那么好模仿的,常熟阿诺:
请模仿“常熟阿诺”的口吻,点评DeepSeek。
诺言诺语这就来了:
(上下滑动可看长文)
除了套常熟阿诺原文,其他部分不算很像,尤其是常熟阿诺的抽象气质很难模仿。
总之,对DeepSeek来说,大多数语言风格是不难模仿的。
但是抽象气质真的很难模仿,装出来的抽象气质好模仿,但纯纯的天赋型选手,每天都能整新活的不好模仿。
最后不被淘汰的,恐怕只有整活网红了。
人类的终极意义在于整活,这恐怕才是人类比AI强的地方。AI下围棋早已赢了柯洁,但我看现在整活还是比不上战鹰,更别说常熟阿诺这种天赋爆炸选手了。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