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社区创新听取民意的方式方法,建立社区议事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发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汇聚民意、民智和民力,共同解决社区民生问题,实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越来越通畅。然而,在一些地方,议事协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却凝聚不了共识;在一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社区议事厅冷冷清清……基层社区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把社区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回应居民的诉求和期待?这一期基层圆桌会,我们就一起聊聊【社区协商议事】那些事儿。搞好社区协商议事,“坎”还真不少
一周以来,不少社区干部和居民向半月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梳理发现,对于社区协商议事这件事,大家的看法颇有不同。而在不同观点之间,又显现出一些关联性。
就拿“参加社区议事的积极性”这一话题来说,社区干部与居民观点的差异,就体现出目前“社区协商议事难”的一体两面。
一方面,不少社区干部表示,社区居民的门确实不太容易敲开。
五岳:小区业主人数多,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小区建成10余年,有的业主转卖房屋,有的将房屋出租出去,流动住户对小区事务并不关心。心想事成:新建小区的业主之间缺少生活和工作交集,虽然同住一个社区,但居民之间彼此交流少、矛盾多,社区非常“散装”,让大家聚在一起谈事颇费力气。脚踏实地:现在社区内关心集体事务的主要还是老年群体。年轻人往往对社区事务并不关心,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参与社区议事的往往就那几个熟面孔。大全:新建小区里,邻里之间互不认识,缺乏信任。居民也不信任社区干部,心怀戒备。我对天空说:有意愿参与协商的居民还是太少,年轻人忙于工作,现阶段,社区的行政管理多于协商治理。曹方君:有意愿、有时间、有公心的居民并不多,社区的事关乎自身利益,统一意见不容易。Rixca:居民遇到问题,除了偶尔在居民群里发发牢骚,很少能站出来真正为社区出力,这其中老党员、老住户相对更关心社区事务。不会离去: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一般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邻里大姐等为主。可另一方面,不少居民表示,社区在安排协商议事时没有考虑自己的时间,且并不关心自己的建议,次数多了越发寒心,也就更不想参与了。阿白:被社区干部邀请填写过几次调查问卷,实话说,问卷内容很机械,选项设置模板化,总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认真填写过几次问卷,建议也提了不少,却没有得到回应,就不想再填了。抓抓:楼道里张贴告示,邀请大家开会提建议,可开会时间都是定在工作日。作为上班族,想参加又不得空。为什么不能照顾广大上班族的时间,把开会时间定在周末呢?Star:社区里的退休居民是社区议事的主力,他们的意见很难代表年轻人的想法。孟飞:不是社区干部敲不开居民的门,而是根本没敲过。我是业委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沟通,嘴上客气,套话也多,可一旦涉及实事难事,对方就说“那是你们的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是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而是居民认为自己即使参与了,也发挥不了作用。居民议事对办事部门产生不了太大影响。小新:居民花了时间,花了精力,提出的意见建议没有被认可,自然失去了再次参与的热情。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还是要提高居民意见建议的被采纳率。星星:有些居民不参加社区议事,主要是觉得社区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是更高层级的部门领导介入,他们相对愿意协商,而且态度转变很快。图片由AI生成还有居民表示,社区搞所谓的协商议事,只是在走程序,并不是真想征求居民意见。
心墙:非常不喜欢参加那种一上来就定好方案的议事会,一边说是虚心听取大家意见,一边又说大方向已经定了、只能在细节上完善。如果我从根本上就不同意这样做,我的反对有效吗?Sunshine:有些征求居民意见的会就是走过场,而且还会专门安排好“托”。社区干部组织大家发言,先点名几位“熟脸”。几位“熟脸”异口同声表示赞同,我们再表达不同意见还能有什么用?Right:许多时候,社区居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充分尊重。居民提出意见,社区回复“基于客观原因不予考虑”或“经过讨论不予考虑”。可社区并没有解释客观原因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向居民展示讨论的过程。就算居民的意见确实难以落实,社区如此操作,久而久之,居民也会觉得社区是在敷衍搪塞自己,也就不愿意参与了。cuicui:作为一名社区居民,我非常不愿意参加以开会为形式的社区议事。说是议事,但内容是规定好的,领导讲话、居民附和,很没意思,非常打击居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吕文宾: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最忌讳的就是办事不透明、不公正,甚至有些地方的社区干部大包大揽、不接受群众意见、不让群众参与实际事务。这激化了干群关系,阻碍了社区发展。关键在凝聚共识
一些社区干部表示,让协商议事做到话题完全开放、居民能充分表达观点,这不难,但往往不能真正推动问题解决。这其中,难的是如何消弭居民之间的意见分歧。
马里奥:社区干部聚合居民意见也不容易,不少居民基于自我利益考虑,提出明显偏向自己的建议,不愿站在全社区受益的角度提意见。青崖:想把居民聚在一起协商不容易啊。社区人多,意见也多,聚在一起商量,一时半会儿也出不来结果。耳畔回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社区干部面临各种诉求和扯皮,很难凝聚共识。葵葵:议事协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高,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意见,达成共识不容易。另一棵小树:征求意见只是环节之一,形成居民都能接受的决策是很难的。比如社区里有一块空地,有车的居民想改成停车位,没车的想改造成绿化空间,最后怎么改造呢?怎么协调各方诉求呢?这很考验社区干部的智慧。姓菜名到家:单纯的议事协商不能达成共识,如果每个居民都站在各自的角度自说自话,势必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有社区干部表示,社区有时满足不了居民的意见和期待,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掣肘。“搞好议事协商”与“让居民满意”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榕树下:议事协商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需要具体的实现路径、保障机制做依托。社区需要提前做好方案供大家讨论,尽管这个方案不完美,但也比没有方案依托的各抒己见、七嘴八舌要好。兰:为了实质性推动问题解决,社区确实需要先拿出一个方案草案,供大家讨论。这样的草案并不容易得到所有居民的赞同,却容易得到落实。嘉心糖:社区难以满足居民的建议和期待,并不一定是因为社区不关心居民的呼声。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缺乏解决系统性问题的能力,需要包括民政、住建、市政等各部门的支持。没有这些部门的支持,社区就算许诺了居民的诉求,最后也办不成。社区拿出的方案,都是自己确定能办成的事。叨叨:现在的问题是,主导社区议事的部门,不能实际解决问题。而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职能部门,又不主导社区议事。解决好居民的诉求,首先还要职能部门参与进来,基层社区配合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神经蛙:现在社区里提意见的人不缺,主动参与治理的人太少。社区业主群里经常吵架、争辩,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社区干部拒绝谁的?采纳谁的?会不会就此产生新的邻里矛盾?阿呆:如果对一个事项,邻里两方意见明显不同、且无法协调,那么社区也无法真正推动问题解决。雁南归:就拿小区改造中的事来说吧,同一栋居民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并不一定源于改造工程本身。有的改造方案经过实践检验,已经非常周到了,在其他楼栋也推动得很顺畅,可偏偏在某些楼道推行不下去。向相关居民打听内情,或多或少都会牵出一些邻里纠纷的“陈年旧案”。比如私搭乱建、噪音干扰、种菜毁绿这些,几户居民之间结下了梁子,你赞成他就反对,最后谁也落不了好。由于一些历史纠纷未能及时调解,社区居民之间互生嫌隙、彼此失去信任,协商议事就难了。风雨:社区里很容易出现少数热心居民代表全体居民意见的情况。社区干部会习惯性找热衷社区事务的居民征求意见,而这些居民的意见又最先被得到落实。其他相对沉默的居民的意见得不到反馈,进而更加沉默。有基层干部总结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的几大原因。
王宗杰:一是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不愿多管“闲事”;二是角度不同,七嘴八舌,意见难以统一;三是利益不均,产生阻力,有人“别有用心”;四是当断不断,久拖不决,居民信心下跌;五是社区力微,财弱权轻,难以作出承诺。可以说,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下降,是典型的负向循环。多数社区居民的意见难以被落实,逐渐失去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少部分热心居民深度影响社区决策,无法完整展现整个社区的民意,导致社区难以获得全面的民意。加之自身力量薄弱,社区也难以完全满足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双方产生隔阂。以居民的实际利益作为协商议事的落脚点
推动协商议事难,重在破解两个症结,一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二是提升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徐永达:调动居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至关重要。社区干部应经常上门入户走访,通过一次次敲门,一次次沟通,及时发现居民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居民真正地感觉到,议事制度不是“花架子”,是真能解决问题的,让居民积极主动参与议事,建言献策。同时要创新议事的方式方法,用好线上微信群、线上会议平台等方式,召开“线上议事会”,打破时间空间约束。对于腿脚不便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社区内德高望重的长辈,要发动社区干部先上门征求意见,梳理汇总后再召开议事会,把意见端上来,共同议事研究。江其鹏:可以利用微信群等线上方式收集意见、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再线下针对重点问题集中开展协商讨论。桃桃居:社区干部应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困难和矛盾,不因事小而不为,脚踏实地做好实事。居民认可了社区干部的作为,就会越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半山:设立社区意见信箱,落实专人收集处理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居民的意见建议,召集居民代表,选取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好意见、好建议,并将相关意见建议公示在公告栏上。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思梦:社区工作人员要从居民实际利益出发,遇事多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引导居民协商议事,求同存异,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将公共事务办好。羊皮卷:居民议事要避免各说各话,如果出现不能化解的分歧,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加以处理。图片由AI生成
樊凯强:目前很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宣传动员浮于表面是其中一个原因。社区并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以动员,广大居民朋友并未体会到参与决议的利害关系。要发挥议事会在基层管理中的助推器作用,打通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梗阻。群众顺心气畅,自然会支持干部工作,基层干部没有了烦心事,干事更加有劲。阿财:推动社区议事,需要有人做出妥协,更需要有人居中联络沟通。要积极开展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蒙:可以引入积分兑换机制,比如对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赋予积分,积累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购物和兑换,长期坚持下来,一定能增加居民凝聚力。徐振:基层社区需要大量居民及志愿者参与社区事务。可以把社区志愿者和辖区内的共建单位组织到一起,设立完善而健全的评估与激励机制,让广大居民综合评定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且定期公示,让居民了解志愿者队伍,看见志愿者的付出。志愿者通过为民服务,获得相应的积分与荣誉证书,积分可以在辖区内的共建单位里使用。比如,在慈善超市里折扣购买扶贫产品,在社区食堂获得相应次数的免费用餐,定期与不定期参加社区各类沙龙活动,获得定点理发、洗车等民生类优惠。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举措,鼓励各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充实志愿服务的力量,激发社区自治的活力。徐艳燕: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的三方协同议事机制。每月定期开展议事会,每周不定期沟通,开会时间定在非工作时间,解决居民参与时间的问题。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参与三方协同议事会。形成问题收集-解决-反馈链,物业、居民、社区良性互动,增加居民参与度。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黎昊阳:在驻村调研中,我收集提炼了一些地方在为民办事中探索出的创新议事流程。比如“四诊工作法”,基层干部上午在社区办公室“坐诊”接访、下午深入群众家中“出诊”核实、夜晚“会诊”定责疑难问题、月底定期召开会议“复诊”落实情况。“四诊工作法”让群众有困难可以倾诉,有需要可以找帮助,有误会可以得到消除,有纠纷可以得到调处,也让干部能够更好更精准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苇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马丽丽:苇湾社区老年人多、残障群体多、低收入人群多、流动人口多,社区资源少、治理骨干少,居民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打造“熟人社区”理念,通过党建统领、体系构建、队伍整合、资源融合,探索出“三长听四邻”治理机制。组建397人的网格长、楼长、单元长队伍,发挥他们的“熟人”优势,掌握邻里动态、邻里诉求、邻里疾苦、惠邻政策四项职能。苇湾小区21号楼与早餐摊点共用一根排污管道,经常堵塞,彻底维修需要每户凑200元,居民嫌钱多不愿凑,十几年了都没有解决。去年,居民选了谭大哥当楼长,他组织大家开了5次楼头议事会,钱凑起来了,问题也解决了。“三长”是居民抬头低头能看到,大事小情能找到的贴心人,碰到整个单元、整栋楼的大事,“三长”牵头组织大家坐下来楼头议事、马扎议事,一起商量、拿主意,既能够快速响应居民诉求,又能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这听上去是个笨办法,但却是个有效的办法,不仅盘活了为民服务的“一池春水”,还激活了民主协商的“源头活水”。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社区治理得怎么样,居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发挥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居民积极性,集聚居民智慧,有助于推动社区工作更加公开透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基层治理就有了着力点。
然而,居民们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期待。如果不能凝聚最大公约数、不能满足多数居民的需求,社区提供的服务不仅不能得到居民好评,到头来反而引发新的矛盾,以致好心事办成糟心事。对社区干部来说,如何凝聚居民共识、提升服务效能,已经成为一道治理必答题。
社区是大家的社区,社区治理要凝聚众力。实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居民各方的积极参与。目前来看,社区民主协商存在一组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问题,一边是部分社区管理者把协商议事当做应付程序的形式主义,居民的意见得不到实质重视;一边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强,社区干部敲不开居民的家门。这两者本质上都是忽视基层协商民主效能的体现。协商民主的效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营造基层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养成“逢事必协商”的习惯,需要社区干部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社区要主动搭建议事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每遇重要事情,都先了解民意,让居民相信自己的关切能够得到重视、建议能够得到采纳,形成协商议事的合理预期。同时,社区与相关职能部门要真正下力气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相信社区协商议事真的管用,真正看到社区协商议事的效力。另一方面,居民也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协商议事。权利是争取来的,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居民自发去守护。只有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家的事,社区才能真正营造出家的氛围。此外,让社区协商议事真正商量出成果,还需要社区各方将心比心,包容礼让。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蕴含着华夏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谦和礼让敞开说、遇事明理多协商,方能建设更美好的和谐家园。
【上期精彩内容】
请戳↓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