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三届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论坛(2024)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成功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主办,旨在探索数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应用数学与相关交叉学科及多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应用数学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问题。本届论坛以“数学赋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学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在量子计算、新材料研发、创新药设计等未来前沿科技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作为核心驱动力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孵化与快速成长等系列问题进行主旨分享会深度交流讨论。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院计算”)创始人、董事长宣晓华亦受邀出席此次论坛作主题圆桌论坛嘉宾,并发表《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发现和设计》主题演讲。
会上,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金石在“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量子计算”报告中提到:“量子计算机根据量子力学原理设计,最适合求解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科学工程计算中的其它问题如高维偏微分方程和大规模线性代数问题就不容易直接进行量子模拟。我们的团队发现并构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在高一维的空间能够把所有的线性微分方程都变成薛定谔类型的方程,就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求解更广泛科学工程问题。”
在“数学赋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圆桌论坛上,华院计算创始人、董事长宣晓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勇斌,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金石,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以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胡俊,共同展开深度交流讨论。
宣晓华指出,在智能时代,数学和人工智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数学家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数学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智能制造及社会治理领域依然有巨大的潜力,为数学家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数学家需要与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紧密合作,围绕特定的领域和场景进行深度研发,以充分发挥数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提出:“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但跟企业创新的距离还比较远,我们要通过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桥梁,发挥链接作用,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他还进一步阐述:“数学家必须深入到企业里面去,跟企业一起把需求梳理好,逐步地把问题凝练好,一起来商量解决这些问题。”
在针对“中国在AI发展上有何优势?”的问题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勇斌认为AI三要素分别是计算力、算法和数据,在计算力和算法方面中国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较为落后,现在的瓶颈是用于训练更智能模型的真实世界数据正在耗尽。中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应用场景广泛丰富,很多数据都沉淀在这些应用场景里,“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究仍有大量数据可利用”。
“数学人要耐得住寂寞,企业和平台之间要多交流,才能做好企业合作,摸清企业的需求。提出数学问题,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说出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心中所想。
此外,宣晓华也受邀在本次大会的人工智能+新材料计算分论坛上发表《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发现和设计》主题演讲。宣晓华介绍了AI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其极大地加速了新材料的探索、设计、合成与优化过程。随着算法的不断进步、计算资源的持续增加及材料数据库的扩充,AI也将在材料的智能化设计、可持续材料的开发以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材料创新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作为这一领域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学的应用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是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华院计算凭借在认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依托自研的认知智能引擎平台推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钢铁行业大模型、社会治理领域的法律大语言模型等,都为数学与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促进了产业智能化转型和升级。未来,华院计算也将继续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共同研发更智能与高效的解决方案以赋能各行各业,让世界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