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才华横溢,诗文传世,却因品行卑劣而被后人唾弃。
他,就是宋之问。
提到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卑鄙无耻”这样的字眼。
的确,宋之问在历史上因多起卑劣行径而名声狼藉。
他因贪图外甥刘希夷的诗句,不惜将其杀害;
在政治上,他趋炎附势,为攀附权贵,不惜丧失人格尊严,甚至为武则天的男宠提尿壶;
他还曾卖友求荣,为了一己私利出卖收留自己的友人;
在担任科举主考官时,更是大肆收受贿赂。
然而,尽管他的道德品行备受谴责,但他的文学才华却是无法否认的。
他仅用“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0个字,感动了无数人。
这10个字,正是来自他的这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被贬泷州期间,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诗人久别家乡、近乡情怯的复杂心境。
首句“岭外音书断”,诗人直接点出了自己与家乡隔绝、音信不通的悲惨处境。
这里的“岭外”,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偏远之地,诗人在那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这句诗,既是对诗人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的深刻反映。
接着,“经冬复历春”,诗人进一步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从冬天到春天,季节的更迭,意味着时间的无情推移,也暗示了诗人在贬所所度过的艰难岁月。
这句诗,以时间的跨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和期盼。
然而,当诗人终于接近家乡时,他的心情却变得更加复杂和矛盾。这就是“近乡情更怯”所描绘的情境。
本来,回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诗人却感到更加胆怯和不安。
这种“情更怯”的心理状态,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家人安危的深切担忧和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他害怕听到家人遭遇不幸的消息,害怕面对残酷的现实。
于是,诗人选择了“不敢问来人”。
他害怕从过路人口中听到任何关于家乡的消息,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他将要面对无法承受的打击。
这种胆怯和逃避的心理,既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家、对亲人的依恋和担忧的深刻揭示。
宋之问的这首《渡汉江》,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诗人久别家乡、近乡情怯的复杂心境。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道德上备受谴责的诗人,在文学上却有着无法否认的才华。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宋之问的文学才华而忽略他的道德缺陷。他的卑鄙无耻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也是我们应该坚决谴责的。
文章看到这里,记得右下方点赞+在看+分享哦,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