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悄然落幕,黔中大地,田野逐渐褪去“金色浪潮”,曾经轰鸣的收割机已停歇,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仍在进行,这些秸秆被送往饲料厂、肥料厂、燃料加工厂等地,被全方位回收利用。
近年来,安顺市通过政策引领、科技助力、多级联动、综合施策、加大宣传等方式,深入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模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让“生态包袱”变为了“绿色财富”。
秋收结束,在安顺各秸秆禁烧重点区域的田间地头,不时能看到巡查员开展秸秆焚烧检测工作的身影。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无人机“嗖”的一声,在巡查员的操控下腾空而起,开启了日常巡查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实时监控焚烧情况
农业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当颗粒归仓后,无用的秸秆往往被一烧了之,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小的危害。安顺市科学划定秸秆禁烧区,引导村民执行秸秆禁烧规定,并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开展巡查,通过“人防+技防”的智能化禁管从源头上减少秸秆焚烧现象。
视频实时监控是禁烧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的工作人员们需要紧盯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实时数据以及视频监控点的实时画面,一旦发现有数据“冒泡”或火点“冒头”的情况,他们要及时督促周边区域强化秸秆禁烧巡查检查,实时跟踪处理进展,直至火苗熄灭、数据回归正常数值。
“安顺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8套高空瞭望烟雾智能识别系统,并辅以无人机不定时巡查,提高了监管效率,有效减轻了人力巡查的工作量,实现了对秸秆焚烧行为的精准识别和快速响应。”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杨露津介绍,如果发现焚烧行为,会及时通知县、乡、村三级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处置工作。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采取群众易于、乐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综合利用秸秆的好处以及相关规定。
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安顺市秸秆管控管家”小程序,实现禁烧区域实时定位,方便村民实时查看禁烧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站点,实现一键导航至周边秸秆综合利用点功能。开设科普秸秆综合利用、禁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通知专栏,做到随时随地就能查看相关禁烧规定及管理要求。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