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5日)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74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唱着豪迈嘹亮的军歌
义无反顾地离开心中热爱的故土
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新华社发(黎民摄)
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终赢得了那场伟大胜利!
从1950年8月27日起
美国侵略朝鲜的空中飞机
就连续不断侵入
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
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
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
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1950年10月3日
毛泽东收到了一封
由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写的求援信:
“我们不得不请求
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
即在敌人进攻
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
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
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1950年10月4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出兵援助朝鲜问题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
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8日
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
毛泽东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
签署了组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这不仅是一场
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
伟大胜利
更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
战争奇迹
朝鲜战争期间
美国投入的费用
16倍于中国
换了3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出动了美国陆军的三分之一
空军的五分之一
海军的大部分兵力
还纠集了16国
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参战
更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
最终,却只能接受失败的现实
他们为何而战
将要前往朝鲜战场时
志愿军战士邱少云
曾留下一封家书
这也是他留给家里的唯一一封家书: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
不怕死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
都像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
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1952年10月11日
一次潜伏任务中
敌军的燃烧弹在邱少云附近爆炸
他的身体被引燃了
但为了不暴露目标
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
和攻击任务的完成
他忍着剧痛一动不动地趴着
火,足足烧了三十多分钟
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
壮烈牺牲
1950年10月初
当毛岸英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
即将开赴朝鲜时
他向彭德怀主动请缨
要求参军上战场
成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1950年11月25日上午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
兼俄语翻译的毛岸英
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
志愿军司令部里紧张工作
突然,4架敌机袭来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作战室木屋瞬间成了一片火海
毛岸英壮烈牺牲
年仅28岁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9兵团第20军第58师
第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
有一个硬皮笔记本
在扉页上
写着他的战斗誓言: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0年11月29日黄昏
一直坚守小高岭阵地的杨根思
正在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
就在敌人蜂拥而上的危急时刻
杨根思毅然抱起
仅有的一个炸药包向敌人冲去
与40多个敌人一同消失在火海之中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1952年10月
在上甘岭战役中
黄继光、吴三羊、肖登良
三名通信员为夺回阵地
组成爆破小组去炸敌人的地堡
黄继光的手雷用完时
地堡只被炸塌了一角
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下
黄继光爬到地堡一侧
用胳膊奋力撑起身体
左手抓住地堡旁的麻包……
他用自己的胸膛
死死堵住敌人的机枪孔
壮烈牺牲,年仅21岁
英雄归故乡
2024年4月29日
退役军人事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将继续推进
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交接活动
来源:河南共青团、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CCTV国家记忆等
编辑:庞 博
审校:宋苏瑶
终审:包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