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现有姓氏644个
你知道最早定居信宜的姓氏是哪个吗?
信宜各姓氏,大多数是从外地迁入的。南朝梁朝建置梁德县后,汉人随官军人员入境者日渐增多。据现存各姓氏的族谱资料显示,祝姓为定居信宜较早者。宋祥兴二年(1279年),原居南雄珠玑巷的祝家进,因避元兵南下,迁居信宜贺垌甲新垌村。明末,其后裔再迁怀乡胜垌定居。据市公安局户籍股调查统计,信宜共有644个姓氏。
其中于建国前迁入信宜定居且时间较长的有168姓,其余476姓均为建国后因工作或婚姻等原因而陆续迁入。尤以改革开放后,因婚姻而入籍的占大多数,增加325姓。
全市644个姓氏中,人口最多的是李、陈、张、梁、黄、杨等6姓,人口均超过5万人。
姓氏人口分布最广的为李、陈两姓,全市19个镇均有李、陈姓人定居。
姓氏人口1万人以上的有28姓,分别是:李、陈、张、梁、黄、杨、刘、何、罗、林、吴、周、黎、潘、赖、陆、叶、韦、邓、谢、王、彭、邱、曾、余、卢、甘、许;
5000~10000人的有23姓,分别是:蔡、丘、廖、冯、苏、吕、覃、谭、曹、莫、胡、凌、成、唐、朱、高、温、龙、欧、沈、郑、范、俞;
1000~5000人的有45姓,分别是:钟、雷、郭、文、熊、阮、徐、容、宁、邹、伍、蓝、丁、冼、练、孔、江、关、骆、任、颜、赵、巫、和、程、邝、姚、岑、萧、毛、盘、杜、池、农、袁、傅、方、麦、严、植、肖、汪、姜、尹、古;
500~1000人的12姓;
100~500人的有31姓;
100人以下的有505姓,其中1人1姓的有248姓。
(注:数据来源网络)
.................................................................................................................................................................................................................................................................................................................................................................................................................................
其中,
信宜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分别是下面这十个姓氏。
有你的姓么?
一、陈姓84427人
陈姓:信宜陈姓有8.4万多人,占全县人口8.4%,均是陈实(太邱)的子孙,于明末清初先后迁入信宜,主要的有12支:
1.陈有祯、陈有国(陈实38世孙)的后代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先后从南海县迁入信宜。陈有祯长子陈雷喜的裔孙陈广升经罗定迁到怀乡镇杨梅寨,次子陈雷鸣迁居白石镇细寨,三子陈雷盛迁居白石镇扶龙大寨;陈有国的曾孙陈龙保迁到白石镇白米寨。陈雷喜、陈雷鸣、陈雷盛和陈龙保的子孙有1万多人,分居白石、大成、怀乡、朱砂等乡镇。
2.陈知,字芝缅,号少让(陈实52世孙),他的先祖从河南迁居福建,后从福建经南雄珠玑巷迁入广东珠江三角洲,然后又迁居化州,由化州经茂名迁入信宜新圩,再从新圩迁至东江旺礼堂,经过二三代后,明万历初年,陈知迁至六问堡塘村,旋迁居大村旺礼堂(即今高坡镇旺礼塘村)。他的子孙现传至18世,分住高坡镇的旺礼堂、凤村坡、六琶塘肚、塘尾、石垌、福隆、高坡以及北界平山坡等地,人口有3000余人。另有2支分别迁居广西北流、岑溪。
3.陈朝荣、陈鼎台(陈实56世孙)经化州宝圩、高州石板分别迁至怀乡街和东镇大木垌。
4.陈学,字法斋(陈实55世孙),明万历后期(1611~1619年)从翁源昆山窝迁到朱砂镇里五,子孙分住今朱砂镇里五、怀乡镇、安莪镇石印等地。
5.陈金翰(陈实55世孙)于万历后期从乳源县迁至合水镇禾家寨(陈屋寨),子孙分居合水镇。另有迁高州县古丁、马贵等地。
陈伯仲(陈实57世孙)于清康熙初年(1662~1671年)从翁源初迁朱砂镇望楼,继迁旺沙定居,子孙分居旺沙、朱砂、安莪、大胜等地;另有迁去始兴、岑溪和南洋的。
7.陈子俊(陈实58世孙)于清康熙初年从翁源迁至朱砂旺京坑,子孙分居旺京坑、牛蕴、茅坪、羊肚垌、马路头等地。
8.陈万昌(陈实55世孙)于明万历年间,从乳源迁至新堡高寨,子孙分住新堡、合水各地。
9.陈佛贤(陈实59世孙)经南雄、罗定,于明天启年间迁到思贺镇朋候,子孙分住思贺镇、合水镇各地。
10.陈益孚(陈实67世孙)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从平远县迁到怀乡镇含沙,子孙分居怀乡、东镇、贵子各地。
11.陈仲祀(陈实62世孙)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避战乱从化州杨梅迁到水口镇陈地村,子孙分布于水口、北界、东镇、池洞、文垌、镇隆、丁堡等地。
12.陈郁秀(陈实70世孙)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随母迁居东镇石梯讹,子孙分居东镇、镇隆各地。
此外,陈实尚有一些支系散处平塘、钱排、洪冠、茶山、径口、金垌和各乡镇。
。
二、李姓83994人
李姓:主要有两个系统。其一,是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的后代,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分两支入粤,为(化州)上院李氏和(茂名)华山李氏。上院李氏迁入信宜的也有两支:李惟宪、李惟道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桄榔岭潭峨乡,后迁今东镇镇里村;李孔洋的儿子李通、李穆和李结于明成化戊戌年(1478年)迁居桄榔山底地村、藤坑村和长老山村,子孙分布水口都龙、东镇、池洞、朱砂、安莪、琶垌、金垌、高坡等乡镇,也有迁往高州县五村、大垌和广西大良、白马等地。华山李氏迁入信宜的也有两支:李期然约于1600年前后迁到镇隆大路街;李儒俊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高州附城西岸迁居信宜附城西一里之新村,再迁荔枝村荷绿埇。其后代分居镇隆、东镇、池洞等乡镇,有的迁至高州县的淋水,广西的大伦、长塘垌。其二,李火德,居住福建省汀州,他有三个儿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都有后人先迁入广东翁源和程乡,后从翁源迁入信宜。三一郎的后代李雍、李昊叔侄于明朝末年从汀州至翁源,再迁入信宜钱排双合村;李元昌于清康熙丁酉年(1717年)从中伙石头埇移居钱排松木寨,其堂兄弟元拮迁入怀乡合水车头。李应星的后代住钱排三木垌。三二郎的后代李成栋原住广东程乡县,1577年,追随陈璘大征罗旁后,入籍西宁县,子孙分居今怀乡镇的大谢,旺沙镇的罗林、佛水等地(清乾隆廿二年回归信宜县管辖);另一支,李成岳原住程乡,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迁高州西岸,子李道正于明嘉靖后期(1555年左右)迁信宜县西岸,道正之孙李汝英约于清康熙初年迁至东镇大坡山。三三郎的后人李仰吾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从翁源迁至怀乡,子李尚兰迁镇隆白梅,曾孙李东堂于清康熙初年定居信宜县旧城东门;李爵、李贵兄弟从翁源迁钱排镇达垌(当时属西宁县),分别定居龙湾、狮冈;李春山经郁南迁达垌新寨。
三、梁姓63531人
梁姓:颛顼高阳氏之后。秦仲少子康被周平王封于梁山,子孙因以为姓;肇居于陕西延安府安定,遂以名郡。梁姓人迁入信宜的主要有4支:
1.原居广东南海县湾头乡的梁松雨,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随伯父官信宜司训,遂落籍信宜县。初居罗登冲,经四迁,始定居镇隆镇天后街。子孙分居镇隆、横茶、东镇、旺同等地。
2.宋元祐党争(1086~1093年)中,梁焘被贬南雄,其侄梁绍旋为广东提干,二人便为梁姓入粤始祖,定居南雄珠玑巷。梁焘8世孙梁如映生四子,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结伴南迁,有两个儿子的子孙迁入信宜:(1)梁如映次子梁崇高初居广州大坦尾,复徙顺德,再逆西江而上,定居罗定县潭井村。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梁崇高11世孙梁世志(雷五)与侄旦林迁入信宜县思贺东觐村(今寨岗),子孙分居寨岗、朋候、平田、安塘、连塘、西冲、岗坳、大䓣、新堡马沙。(2)梁如映第三子梁崇礼,匿名二十七舍,迁至茂名县甲子坡垌心西村(今高州县帅堂)。明崇祯初年至清康熙初年(1628~1680年),梁崇礼的子孙有18支先后迁来信宜:梁崇礼4世孙梁枝茂迁到水口镇良垌,枝茂10世孙上朝之子廷志再迁池洞镇东安南,11世孙梁自由再迁到池洞镇高垌坡。梁崇礼13世孙梁有日率子秀龙迁到东镇栗木六巽。梁崇礼14世孙梁正朝迁到东镇良花坡,分支丁堡镇罗竹;庆全迁到北界镇学地;梁琪迁到镇隆镇北畔;学昌迁到大成镇冲尾;永昌迁到水口镇双山西坑,其长子琼瑞再迁东镇大村坡,次子琼琏再迁径口镇米场;永忠迁到镇隆镇河吕;永权迁到东镇垌尾;有佐、有位、有初、有庆、有德等迁到北界镇结坡;孔昌迁到罗汉镇安;国治迁到东镇镇尚文村潭篷;晋发迁到东镇六合;善兴(有杰子)迁到水口镇大垌岭岸;有耀之孙栋政由北流扶来迁到德亮围白花干塘。梁通之孙裔明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六承堡迁到金垌塘铺,梁达之孙裔兴迁到金垌塘笃。16世孙梁阳诞迁到池洞镇石头塘。21世孙梁国瑞由北流县扶来迁到高坡镇西圳平山西村。
3.明景泰二年(1451年),梁仲府、梁安府、梁德府兄弟从湖北进入广东南雄珠玑巷,辗转迁徙,于弘治元年(1488年)到信宜,先在天妃街、大水坡住过,最后卜居梁窝村(良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其7世孙梁定汉迁往水口镇高岭,是为高岭梁姓始祖。其后代,多数世居高岭、荷村,外迁的有世孙梁达经因继嗣舅父而改为黄姓,迁居六利;6世孙梁鼎球迁居庄垌,7世孙梁元相迁居北界物格,8世孙梁崙迁居东镇禄贺,10世孙梁国信(又名奇林,绰号大费)迁居大水坡。
4.梁歧山也经南雄珠玑巷迁到水口镇坡燕山。梁佛保再迁小水(今丁堡镇),已传到15世。
四、张姓61989人
张姓:主要有三支:(1)据云开《张氏族谱》:张法传(名瑞)(竹垌《张氏族谱》说是张春仁)佐陈璘征瑶后,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将家眷迁到罗境(属罗定县)椽子山,其子张春仁迁居林垌即平塘镇一带,子孙分居平塘镇和钱排镇的竹垌、云开等地;(2)张承美,祖先原居福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广东翁源迁至茂名南坡田居住。孙张必仲迁茂西大洞。必仲玄孙张思宗(乐吾)因为窘迫,于明末奉母由大洞迁信宜怀乡,以做铁匠为活,生4子:长子张兆缙,裔孙居水涧、横岭等地;次子张兆绅,裔孙居水涧、官渡头等地,有的迁阳春、阳江、容县;三子张兆鼎的第一子奇纶之后迁广西,第二子奇纲的后裔聚居怀乡圩附近,亦有迁藤县、容县的;四子张兆行后裔居牛下、茅田垌等地;(3)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张辉(号玉山)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深坑村到茂名县东扬郡霞村立籍,孙张汝通迁信宜镇隆定居。张汝通之孙张崇良迁住今怀乡镇中堂根竹僻。张汝通玄孙张廷进、张廷钦迁居怀乡镇富多,张廷举迁居北界金渠塘,张廷策迁居丁堡大舍坡,张迪迁东镇镇郊塘面。他们的子孙也有迁居东镇陂底铺、塘口,镇隆高山,丁堡六修,北界石订、平山,高坡高垌、六琶,金垌上磨及水口镇等地的。
五、黄姓58603人
黄姓:黄尚仁原居于江西,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因第二次“珠玑巷惨案”,其妻蓝氏带次子黄积瑜、三子黄积钦逃到翁源,经英德、乳源到罗镜椽子山,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迁至信宜林洞(今平塘镇)。黄积瑜的子孙分居合水、钱排、竹垌、云开;黄积钦迁容县落籍。茶山乡黄姓始祖黄朝岳于清康熙辛酉年(1701年)从广西容县杨梅迁入。另一支为高坡镇黄姓,祖籍福建汀州上杭县。黄绅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入籍高州西关,子孙分居各县,黄子平迁来信宜高坡镇龙尾坡村一带。后有部分迁居六利村。
六、杨姓42628人
杨姓:杨德华,原居江西太和淘金站。明正统三年(1438年),任广东河源县知县,卒于官。他有两个儿子的后代迁来信宜。万历五年(1577年),杨德华五世孙杨万琳妻曾氏留长子杨孟科仍居乳源笔山,携子杨孟举、杨孟爵、杨孟禄迁到信宜合水(当时,新划给西宁县管辖),裔孙群居合水镇,有的迁阳春、阳江等地。万历初年,杨德华九世孙扬赓德迁到信宜渤洞甲榕洞,聚当地张姓女为妻,生子杨福、杨禄,子孙聚居茶山、旺沙等地,也有外迁广西。
七、刘姓38509人
刘姓:原居于广东顺德县龙江乡石柱村。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刘东江、刘东源兄弟卜居信宜县城北门外新圩。其后,刘东江的子孙分住水口镇横茶、旺坡,东镇镇大村坡、大坡、白坡、平寨,丁堡镇等地。刘东源长子乔兴的后代住丁堡木根坡,次子刘乔柱的后代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迁居合水镇,现分布于合水的合水村、新云村等。
八、何姓29252人
据
何姓:原居广东翁源,有4支迁进信宜:(1)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何秀六郎(名法仁)避乱,携妻子迁进钱排卢村垌,后建祠何家坪,分4房。子孙分居钱排、洪冠、大成、白石、丁堡、朱砂、怀乡等镇;(2)何有龙,初迁西宁县豆豉坳,后负责催征田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迁到安莪定居,子孙住安莪镇安莪村等地;(3)何有源也跟着来三南大塘定居,自成支派;(4)洪冠镇蓝村何姓的始祖何应柱,于明崇祯末年、清顺治初年(1644年后)入信,至今巳历15世。
九、罗姓28807人
罗
罗姓:原居于翁源县。明万历己丑年(1589年),罗清迁罗镜鸭子塘。万历壬辰年(1592年),再迁信宜怀乡猪堪垌。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其子罗忠迁至扶参大田头。季子罗余迁居扶参垌,子孙蕃衍,现分布在池洞镇的扶参、岭底、六定、铜鼓、西村、新垌、贺垌、东安和安莪镇的文料、琶垌等地。
十、林姓24124人
林姓:原居于福建莆田。宋末,林永卜居吴川霞街,后迁化州。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林凤进由化州迁信宜县镇隆西岸,后代分居镇隆、北界、池洞各地,人口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