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商君书》,算地第六!

企业   时事   2024-11-02 15:46   广东  

上篇文章户籍改革,按常住地登记户口!讲了国家放松户口登记。讲到户口就不得不讲一下商鞅,此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叫卫鞅,后因为秦孝公封商地十五邑给他,所以又称为商鞅。户口管理制度最早就是他创立的。他留下一部荼毒生灵的《商君书》,一起来精读一下:


算地,即计算土地

本节讲商鞅将农战视为富国强兵的唯一途径,而农战的基础就是土地。有了土地才能种植粮食,有了粮食才能供养军队,有了军队才能守卫土地、扩张土地。因此国家管理者务必对土地具备深刻而精准的认识。当人口多而土地少时,就要设法开拓土地。当土地多而人口少时,就要设法招来人口,这样国力就能提升。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土地,那空谈、隐逸、勇武、技艺和商贾这五类人不依赖于土地谋生,随时可去国离乡,这五类人不值得任用。唯一值得任用的是农战人,他们谋生靠的是土地,对国家忠诚。因此国家要让土地成为民众财富的唯一载体,这样民众就会勤勉耕种,为了守护和开拓土地而积极作战,国家必定强大。

【原文】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

大多数君主的弊病:作战不去衡量兵力,开垦荒地不量土地。因而土地狭小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超出了土地;土地宽广而民众稀少的国家,是土地超出了人口。人口超出了土地,要致力于开拓;土地超出了人口,就要设法去招人口。开疆拓土后,军队人员要翻倍。人口超出土地,国家收入不足而兵力稀缺。土地超出人口,资源浪费。放弃自然资源,任凭民众无所事事,这是君主的过失。可如今上上下下都在这么做,故而人口众多而兵力却很弱,土地博大而实力却很小。

【精读】商鞅认为人口和土地要维持一个平衡。如果人口多过土地,就需要开疆拓土;如果土地多过人口,就要去招人口。可惜这种平衡不能长期维持。如果能达到这种理想的平衡状态,必然国富兵强。而按商鞅说法,当实现了国富兵强,必然发动对外发动战争,否则内部会产生毒素,虱害产生从而导致国家削弱。(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来自前面章节《商君书·去强》)。对外战争如输了,国家会损失惨重;赢了,必定会占有别国的土地,从而再次出现“地胜其民”的不平衡状态。于是需要再次招更多的人口,以重新达到平衡。秦国在商鞅指导下变成超级强权,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始皇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去平定百越,结果主帅尉屠睢丧生,这五十万大军直至秦朝灭亡都未能参加中原战事。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迫使匈奴北撤七百余里。秦始皇以积极防御的思维经营北部边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超过了国家能承担的负荷。从内地征发民工北上,致使陈胜、吴广因赶不上日期而被迫在大泽乡揭竿起义,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商鞅的理论可以让国家由弱变强,而当国家强大之后怎么维持却没讲。

【原文】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故为国分田数:小亩五百,足待一役,此地不任也。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山林、薮泽、溪谷足以供其利,薮泽隄防足以畜。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兵休,民作而畜长足。此所谓任地待役之律也。

因而治理国家利用土地是:山地森林占十分之一,湖泊沼泽占十分之一,山涧河流占十分之一,城镇道路占十分之一,坏田占十分之二,良田占十分之四,这是先王法则。因而治理国家分配田地赋税是:五百小亩土地所征赋税,可应付一次战役,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方圆百里的土地所征收的赋税,可供养一万士兵对外作战,这个数还是小了,要让耕地足以供养民众,城镇道路足以供民众安居,山林、湖泽、溪谷足以供民众获取材料,湖泽的堤防足以供民众积蓄资源。因而军队出征,粮食足而且财货有余;军队修息,民众劳作而积蓄丰足。这就是利用土地应付战争的法则。

【原文】今世主有地方数千里,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为邻敌,臣故为世主患之。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同。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务在壹赏。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私赏禁于下,则民力抟于敌;抟于敌,则胜。奚以知其然也?夫民之情,朴则生劳而易力,穷则生知而权利。易力则轻死而乐用,权利则畏罚而易苦。易苦则地力尽,乐用则兵力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现在君王有几千里的土地,可粮食却不够用来应付战争、充实粮仓,却要与邻国为敌,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土地广阔却不去开垦,跟没土地有何两样。人口众多却用不了,这就跟没人口有何两样。因此管理国家,关键在开垦荒地;用兵之道,关键在统一奖赏。堵塞民众从农战之外获取私利的途径,民众就会专心农耕。民众专心农耕,那么性格就会朴实。民众性格朴实,就会敬畏法令。禁止在下面私自行赏,民众的力量凝聚地对敌作战。按照人之常情,朴实就会变得勤劳而肯卖力,贫穷就会产生智慧而懂权衡。肯卖力就会不怕死而乐于被使用,懂权衡就会怕刑罚而肯吃苦。肯吃苦,就能够将土地的潜力充分挖掘,乐于被使用,就能够将军队的力量完全发挥。管国家的人,能挖掘土地潜力,又能让民众卖命,名和利都会到来。

【精读】上古时期战争规模小,军费开销并不会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国家不需为了军费而开疆拓土。可到了战国,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对外作战的军队常常是数。秦赵长平之战,双方参战的总人数高达百万,这使得粮草后勤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商鞅建议秦孝公,千方百计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生产,让民众的名利来源于农业生产。

【原文】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奚以论其然也?今夫盗贼,上犯君上之所禁,而下失臣民之礼,故名辱而身危,犹不止者,利也。其上世之士,衣不煖肤,食不满肠,苦其志意,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非生之常也,而为之者,名也。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人的本性是饿了找食物,累了找安逸,苦了找欢乐,屈辱了则去找荣耀,是人之常情。民众追求利益,违背礼制;追求名誉,丧失本性。凭什么断言就是这样呢?现在这些盗贼,对上触犯君王的禁令,在下丧失臣子的礼仪,故而名声不佳而生命危险,还不肯罢休,为了利益啊。古代的士人,穿的衣服不暖肌肤,吃的食物不能填满肠胃,磨炼意志,四肢劳苦,伤害五脏,还觉得生活宽裕,违反人性。要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名声啊。所以说:名利聚集处,民众趋向于它。

【精读】

有些人说着孔子和老子的言论,做着伯夷和叔齐的行为,认为自己是颜回和孟子再生,实际则异于常人。脸脏了要清洗,衣服脏了要洗,这是为人的常理。大凡为人处世不近人情的人,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其实《商君书》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致的,都是认为人们绝不可能在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被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这是违反人性的。

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只要能避死,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呢?但就是有这样一些人,在可以这样做就能保全生命时偏不这样做;在可以这样做就能避免灾祸时,也偏不这样做。人确实是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也有比死亡更值得厌恶的。这是《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不食嗟来之食。

秦国统一天下后,表面上看似坚不可摧,结果却因陈胜起义而轰然倒塌,一个原因是秦朝派往各地的官吏并未全力镇压反叛,甚至还与当地豪强联合反秦。无论是项羽起兵时所在的会稽郡守,还是刘邦起兵时所在的沛县县令,都是这般心思。可见这些地方官吏见秦朝已无法保障其名利,遂通过反秦来博取名利。

附:十多年有部电视剧《大秦帝国》,剧中秦孝公励精图治,利用商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秦孝公制订了户籍制度(将成年人与父母分家,分别以户口交税,目的就是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以便国家能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税收、兵源和徭役来源),把弱小的秦国变为强大的帝国,小说与影视过分的美化商鞅随着深入的了解,完全把我对商鞅这个人物的理解与价值立场给打破了。《商君书》让中国帝王封建集权发挥了绝对性的作用,并让中国封建社会延续长达2000多年。现代人读起来细思极恐,他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恶梦的开始,将愚民、弱民发挥到了极致,里面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多,令我每看一次都不寒而栗。


全文完,您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点赞和在看,欢迎转发。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独自混迹于山野;聊聊当下经济、时事,借以消遣!

有人说,房价暴跌,是美国在收割我们的财富。有人说,经济萎靡,是美国在遏制我们的发展。有人说,贪腐盛行,是美国在演变我们的阴谋。有人说,社会撕裂,是美国在挑唆我们的团结。有人说,台海危机,是美国在诱骗我们的陷阱。内事不决怨资本,外事不决恨美国;资本不亡,贫穷不止;美国不死,灾难未已。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英国谚语

人类社会一切活动中,难度最大、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的是,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这就是创新特性铁三角。它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一切价值的根本来源,是任何组织系统如家庭公司国家等的根本竞争力所在。人类其他一切活动都只是价值的辅助来源。


请复制加微信号:22687290 注明读者!

梧桐山下LIVE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独自混迹于山野,清闲之时聊当下经济、时事,欢迎关注、分享、交流,添加微22687290 邀请您进入梧桐山下读者交流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