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曾有一句名言:“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说的是盛气凌人、骄傲自满的人容易发生灾祸,而谦虚的人会恒久地受到福赐。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越成熟的人越谦逊。
从古至今,越有本事的人,行事作风越低调。遇事往往会“靠边站”,不让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01.保持谦逊,不秀优越
做人若能保持低调谦逊、注重品德修养,往往能收获他人的敬重与喜爱。
京剧界泰斗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舞台上技艺精湛,还擅长绘画。
他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时总是恭敬有礼,甘愿为齐白石研墨铺纸,从不因自己名气大就摆架子。
有次,两人一同受邀参加宴请。
齐白石先到,因穿着朴素,被其他衣着光鲜的宾客冷落。
不久,梅兰芳抵达,主人热情迎接,宾客们也纷纷围拢。
梅兰芳却四处寻找齐白石,发现他被忽视在一旁,便推开热情的手,挤出人群,恭敬地称呼齐白石为“老师”,向他问候。
在场的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意外,齐白石也深受感动。
不得不说,梅兰芳的成功与他的内敛低调、谦逊有礼密切相关。
常言道:一个人越爱炫耀什么,往往就越缺少什么。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收敛锋芒,这样既能赢得他人好感,又能积累良好人脉。
谦虚待人,并非让你低声下气、失去尊严,而是要礼貌有度、摒弃傲慢。
纵观历史,凡是有成就的人,都遵循这一原则,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通往成功的秘诀。
02.保持平和,不与人辨
马斯克曾有这样一番言论:
“我已不再和他人争执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认知来思考的。
若有人坚称2+2等于10,我就会夸赞他聪明,说他完全正确。”
与亲人朋友争辩,即便赢了辩论,却可能伤了感情,得不偿失;
与陌生人争执,无论输赢,都会耗费时间、影响心情,毫无必要。
戴尔·卡耐基分享过自己的一个经历。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男士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引用了一句话,并称其出自《圣经》。
卡耐基出于虚荣心,指出那句话实则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于是两人争执不下。
为了验证,卡耐基去请教了一位对莎士比亚作品极为熟悉的友人。
朋友却打断他,严肃地说:“戴尔,你错了,那句话确实出自《圣经》。”
卡耐基很困惑,朋友解释道:
指出他的错误会让他难堪,且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
与他争论毫无意义,正面冲突更是不明智。
卡耐基听后恍然大悟,后来更是提出:
“赢得争辩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辩。”
成年人需要克制的,不只是欲望,还有那争强好胜的虚荣心。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深受成长背景的影响。
南方人从小吃甜豆腐脑,北方人从小吃咸豆腐脑,常有人就“豆腐脑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争论不休。
争论多年,仍未有定论,除了浪费时间、加深自己的固执,毫无益处。
杨绛曾翻译过一句话:
“我与任何人都不争,与任何人争我都觉得不值得。”
不争,并非胆怯,也非轻视,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大格局。
03.保持敬畏,懂得示弱
《菜根谭》有言:“藏巧于拙,以屈为伸”。
处世之道,需懂得适时进退与取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
对待人和事,都应怀有敬畏之心,适当地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时,贾母问她读过什么书,林黛玉回答说:“读到《四书》了。”
当贾母又问及大观园里姐妹们的读书情况时,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认得几个字,不至于是睁眼瞎罢了”。
后来宝玉再问林黛玉是否读过书,她却改口说:“没读过,只上了一年学,勉强认得几个字。”
林黛玉看似柔弱,实则很懂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初来贾府,便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
正是这种谦逊和低调,让林黛玉在贾府中不仅没有遭到排斥,反而受到了众人的喜爱。
懂得“示弱”的人,明白把关注和焦点让给别人,给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示弱并不意味着真的弱,而逞强也未必真的强。
作家王媛曾说:“扬眉是一种能力,低眉却是一种勇气。”
真正的强者,内心始终怀有敬畏,懂得适时示弱,不追求一时的荣耀,而是着眼于长远的胜利。
示弱并非自卑或妥协,而是韬光养晦,是一种迂回的智慧,是高明的处世策略。
英国文学家塞缪尔曾说:
“世间万物皆有其合适的位置,万物都应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就像水一样,它润泽世间万物却悄然无声,无需刻意炫耀,无需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无需追求短暂的辉煌。
只有经历世事的磨砺,人们才会明白找准自己的位置,懂得适时退让,才是生存的智慧。
为人处世,爱炫耀是浅薄的表现,爱争辩是好胜心作祟,而懂得示弱则是一种大格局。
真正优秀的人,都明白低调谦和、从容淡定的重要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得通透,行事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