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交流会在海口召开,邀请来自国内的行业专家和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就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海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岳松介绍,海南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冲,随着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联系加深,2021年,“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海口代表处得以建立,目前已有32名团体会员和112名个人会员,为海南企业“出海”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秘书长姜思源就如何合理高效地构建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提出建议。他提出,要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同时充分考虑商事主体的多样性和纠纷类型的复杂性以及各国立法、司法、法治文化的差异性,借鉴现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有益做法,取其精髓、补其不足,设立符合各国国情特点并被广泛接受的新机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卫东表示,新疆律师应立足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积极布局中亚、南亚、外高加索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积极参与反倾销、反垄断调查和诉讼,做好涉外诉讼、仲裁代理工作,维护新疆公民、法人在海外以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新疆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合规与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张婷详细介绍了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常见风险,并强调了提高企业涉外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海南自贸港EF账户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为海南自贸港的企业、机构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大便利。会上,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建贤详细介绍了海南自贸港EF账户的政策优势,并围绕中国企业出海模式及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跨境资金管理进行了经验交流。
泰和泰(海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田吉安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非通用语种国家,社会发展水平、文化风俗、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差异较大,涉外律师应提高执业水平,跨越语言障碍,多方位融入当地环境,对当地国情、社情、文化、语言、法律乃至不成文规则的熟悉和掌握运用,适应多语种环境下的法律实践需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挑战。”最后,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执委会委员刘彬详细介绍了企业在不同“出海”方式下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海南省律师协会投稿通道:
hnla030@126.com
点击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