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西路的整洁有序、通顺流畅,到金芙蓉步行街的商号荟萃、人流熙攘;从铜江公园晨间的啾啾鸟鸣,到文化广场傍晚响起的广场舞乐曲……南丹县的大街小巷,处处皆是文明之美、整洁之美。
市容顽疾做“减法”,城市品质做“加法”。近年来,南丹县全力推进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行动,着力解决“脏乱差”“违堵占”等市容环境问题,推动市容环境呈现显著变化,以“绣花功夫”绘就了幸福之城的精致底色。
环卫作业市场化 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清洗路面、擦洗护栏、清扫人行道……在南丹县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这群环境“卫士”,日复一日穿梭于街头巷尾,让城市环境日日如新。
△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桶
今年2月,南丹县启动实施环卫作业体制社会化改革,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县城区163万平方米道路、广场、公厕等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承包给公司,打破了政府专管的模式。
新模式下,公司为整个城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提供“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垃圾“扫、收、转、运”,同时,负责清除“牛皮癣”和公厕、垃圾转运站的升级维护管理、重大活动保障等任务,将背街小巷纳入统一管理范畴,打破了以往条块管理的壁垒,做到卫生管理无缝隙、无盲点。
△洗扫车清洗路面
公司加大设备投入,新添置了100辆环卫工人作业车、3辆6吨生活垃圾压缩车、1辆道路洗扫车、1辆洒水车、6辆小型高压清洗车,提高了清扫作业的机动性和应急处置能力,作业效率和清扫质量大幅度提升,减轻了环卫工人的作业强度,实现了环卫作业机械化、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干净清洁的路面
经过半年的市场化运作,细心的市民发现背街小巷的垃圾变少了,卫生死角成了“美丽街角”,连保洁桶和垃圾箱也变得干净多了。
增绿添园 园林扮靓城市“颜值”
每到傍晚,位于南丹县城区丹州路口的“口袋公园”内,三五成群的居民或休憩闲聊,或健身放松,或散步愉悦身心……一派悠然、宁静的景象。
△丹州路口的“口袋公园”
该公园采用敞开式布局,园内以绿化景观为主,步行道路、休闲场所穿插其中,集休闲、娱乐、锻炼于一体。自建成后,便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公园里的绿化景观
近年来,南丹县将公园融入城市街角,通过见缝插绿、景观提升、配备健身器材等方式,对原有场地进行景观提升,使城市“边角地带”变成集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优美景点,丰富了居民玩乐、交流、运动的公共空间,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目前,南丹县共建成综合公园3座、社区公园2座、专类公园2座、“口袋公园”6座,有效提高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同时,南丹县以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强园林美化绿化。截至2023年,南丹县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63.37公顷,绿地率42.85%;公园绿地面积112.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6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5.87%,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从细节入手 提升城市品质
近日,为提升城市夜间照明效果,确保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南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路灯所与园林所制定详细的修剪方案,对城区主次干道两旁遮挡、挤压路灯的树枝进行了全面排查和修剪,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市民营造一个明亮、安全的出行环境。
△修剪树枝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治理,在于精细。近年来,南丹县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紧盯城市治理顽疾,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五治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便利和城市管理的有机统一。
△整齐停放的车辆
今年以来,南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人员累计劝阻占道经营1.8万人次,劝阻不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辆3400人次,强制清除违法广告牌58块、破旧横幅180条、“牛皮癣”1500余处;累计劝导“泥头车”到指定位置倾倒122次,查处并责令整改“抛洒滴漏、超高超载”违法行为61起;累计处理建设纠纷8起,巡查发现新增违法建设20起,制止涉案违法建设20起,立案21件,查处违法建设面积7344平方米;累计维修损坏的各类市政井盖(含雨水篦子)180套,维护沥青路面700平方米,完成管渠清淤约700米,清理雨水篦子井180个;修剪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大行道树164株;累计维修和安装路灯4625盏次,安装和改造灯杆63杆(套),确保了城区路灯亮灯率、设施完好率及故障修复率均达到98%以上。
来 源|河池日报网页版
通讯员|罗丹荣 苏宏流 何 玉
排 版|黄诗轶
校 对|玉兴蒜
审 核|容凤仁
监 制|黄雅霜
更多精彩资讯 请关注奇美南丹融媒系列产品
本平台原创内容版权归南丹县融媒体中心所有
未经允许 切勿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