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留学生请警惕这些“诈骗年货”!

政务   2025-01-26 09:43   山东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对于在外留学的学生而言

这个时间点往往伴随

思乡情绪和与家人交流频繁

而诈骗分子可能利用这些心理特点

趁机行骗



冒充“客服”设连环圈套

01

孙某在英国留学时,接到自称“手机运营商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手机号涉嫌发送诈骗短信,注册地为上海。随后将电话转接给“上海市公安局”的“李警官”,“李警官”称孙某牵涉跨国洗钱案,需缴纳50万元保释金以免被引渡回国。因担心学业受影响,孙某照做转账,但事后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

角色切换:从“客服”到“警方”,制造层层权威感。

紧张心理:虚构“涉案”“跨国引渡”,迫使受害者仓促决策。

保释金骗局:以“法律程序”包装要求转账,降低戒备心。

防骗提示

  •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案件,更不会索要转账保释金。

  • 若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02


伪造“通缉令”操控人心

李某在英国留学时接到“广州警方”电话,称其涉嫌跨国洗钱,并要求登录“公安部”网站查看通缉令。李某输入信息后,发现通缉令上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对方要求其拍摄“求救视频”,用以“声纹比对”,并告知案情需保密。随后,诈骗分子用李某的微信向其家人勒索500万元赎金。



诈骗手段分析
假网站伪装:精心设计虚假“通缉令”页面,增加可信度。
心理操控:通过“涉密案”制造孤立感,禁止受害者与外界联系。
视频勒索:诱导受害者提供视频,利用其伪造绑架场景。
防骗提示
  • 通缉令不会在线查询,更不会要求提供私人视频证明清白。
  • 若被要求“保密”或禁止外界联系,多半为骗局。


“高汇率”换汇变陷阱

03

张某因留学生活所需,在微信群发现一条汇率优惠的换汇信息。对方提供伪造的转账截图,催促张某支付相应人民币。张某信以为真,转账后发现英镑迟迟未到账,再联系对方时已被拉黑。
诈骗手段分析
诱惑性汇率:利用低汇率吸引受害者私下交易。
造凭证:提供假转账截图,营造付款假象。
拉黑操作:完成诈骗后迅速消失,受害者难以追查。
防骗提示
  • 外汇交易需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切勿轻信陌生人或非官方平台。
  • 下交易有高风险,涉及大额转账时务必多方核实。

04


假冒校方精准诈骗

留学生张某接到“学校工作人员”来电,称国际学生需缴纳保证金。对方随后发送伪造学校通知邮件,诱导张某填写个人信息。张某如实填写后,银行卡账户被盗刷,发现已被骗。


诈骗手段分析
校方身份伪装:冒用学校名义,博取受害者信任。
伪造文件:精心设计伪造通知,降低防备心理。
信息窃取:通过表单获取银行卡信息实施盗刷。
防骗提示
  • 校方通知一般通过官方邮箱发布,不会通过电话或第三方链接要求填写敏感信息。
  • 遇到涉及费用或个人信息的请求,须与学校官方核实。



从“保释金”到“工具人”

05

王某接到自称“广州警方”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及“国家二级保密案件”,需缴纳100万元保释金以免被引渡回国。转账后,王某被要求用自己的银行卡代收他人款项,最终沦为诈骗团伙的“工具人”。


诈骗手段分析
以恐吓为主:通过“涉密案”“引渡”等高压手段制造恐慌。
层层套牢:要求转账后继续利用受害者为诈骗行为提供便利。
洗钱工具化:诱导受害者非法操作账户,成为共犯。
防骗提示
  • 警方不会要求个人代收款项或利用个人账户转账。
  • 若遇此类请求,请立即终止联系并报警。


警方提醒广大留学生小伙伴们:

1、接到涉及转账或敏感信息的电话、邮件,一定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2、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或短信中的威胁性语言。
3、妥善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或泄露。
4、与家人、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安全提醒。


你可能喜欢



喜欢就星标我吧


来 源|昆明市反诈中心
编 辑|王闵融
责 编|于钧华 姜磊
审 核|曲涛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威海公安
威海市公安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