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在古代中国,皇帝的龙袍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工艺与文化的集大成者。每一件龙袍的价值连城,上面绣有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龙图腾。但在这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古代皇帝的龙袍是禁止水洗的。面对这样的规定,我们不禁要问,龙袍穿着久了,难道不会散发异味吗?
回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嬴政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穿着的规定,其中最显眼的便是龙袍。秦国以黑色为主,因此龙袍主色也以黑色为主。到了唐朝,随着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加强,皇帝成为了万人之上的君主,地位无人能及,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穿龙袍图案的衣服,更不允许衣服上有龙的出现,一经发现,可是要诛九族的。
龙袍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古代皇帝的衣服要求严格,有专业的匠人打造,从设计到完工,朝廷都有专人负责监督。制作龙袍的匠人,这是一个高风险但也高收入的工作。一旦出现失误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会被砍头。制作龙袍的纱具比一般的要大一些,匠人们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龙图腾的拼接绣制。一件龙袍分为好几个部分组成,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加班加点制作而成。对时间、工艺、材质的严格要求可想而知。
龙袍的主要原料是丝,这些丝线要先染成黄色。虽然在织具上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织工要时刻小心,不可有丝毫差错。即使是多人一起工作,一件龙袍的制作仍需要很长时间。说到龙袍的材料,除了主料丝绸之外,上面还镶嵌有黄金、珍珠、孔雀羽毛等材质的饰品,非常珍贵。虽然龙袍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作一件,但朝廷对于龙袍的制作从未间断过。据记载,在清朝仅是制作龙袍的匠人就高达2000多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不停歇的赶制龙袍,因此皇帝每年的龙袍数量还是很多的,有的只穿一次便被放了起来。
那么,常年不洗的龙袍,难道不会散发异味吗?事实上,皇帝一年穿龙袍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在特殊场合重要节日的时候会穿,如祭天仪式、太后寿辰等等,平时还是以日常穿着为主。而且皇帝有那么多的龙袍,不同的节日,款式自然也是不同的。这么珍贵的龙袍当然不能水洗,在皇宫里有专门负责保养龙袍的工匠,就算放置几十年下来都不会发臭,看起来跟新的一样。据说清朝时期,皇帝的龙袍数量达到顶峰,基本上每一任皇帝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件龙袍,同一款式会制作两件,以防不时之需。有的龙袍穿一次就会被扔掉,还有很多新的皇帝碰都没碰过,奢侈程度令人咋舌。
事情也不是这么绝对,龙袍搁置久了或者穿过几次,避免不了有一两件有异味。那如果真的碰到了,古人是怎么办的呢?可能你想不到,一般都是将其直接烧毁。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荒唐,实在太可惜、浪费了,但在古时龙袍就象征着皇权,一旦出现异味或者问题必然销毁,不可能让其流落他处。那除了烧掉,古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答案是有的,对于有些异味不是很明显的,进行“干洗”。
这里所谓的“干洗”当然不是指的现代的干洗技术。古代的干洗就是除异味的过程。《野史》中描述隋文帝杨坚就曾命下人 “干洗”龙袍,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龙袍放在栽满鲜花的花房中晾晒或者放在樟木箱中保存。长此以往,龙袍就会吸收花和樟木的香气,把原来龙袍上的异味给覆盖掉,这就是古人的“干洗”技术。
在古代,一件龙袍的造价高达上千两黄金,这么珍贵的龙袍,即使皇帝非常有财力,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扔掉,更多的是被小心存放,精心呵护保养。在2006年就曾拍卖过一件乾隆时期的龙袍,拍卖出1400多万的天价,这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而今,我们虽然不能亲眼见证这些历史的瑰宝,但通过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奢华。龙袍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的故事和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件衣服的范畴,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