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活力,进而带动产业、文化的进入,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大坪村所在的重庆南山风景区,是中国4A级旅游景区,南山内外交通便利,交通优势明显:东距南岸区茶园高新区,西接渝中区朝天门、解放碑商业区,北跨江北高新区,南邻九龙坡区。同时内部也修建了多条公路,道路畅通,为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大坪村区位图 Regional Plan
大坪村位于南山街道东端,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00余亩,花木林地面积250余亩。村内道路畅通、环境清幽、古树苍郁,众多民宿隐于山峦之间,轻松治愈的游憩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良好民宿业态已经成为大坪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大坪村特色乡村美学的重要切入点。
▼村内露营基地 Campground in Daping Village
顺应旅游需求的新变化,因地制宜的改造更新对于大坪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特色的公共界面、老旧的公共设施、没有可供停留的公共空间……让外来游客觉得村内的游览体验整体品质不高,且没有记忆点。▼乡村困境 Rural Dilemma
设计策略 Strategy
对于一个真实的、普通的乡村,比起推倒重来,微更新更能保留其原本的气质和特有风貌,也更强调整体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的改善。由此,设计确定了大坪村乡村微更新的策略:利用在地材料与在地传统手工艺,通过点状的小场景营造,避免大规模影响现有乡村空间和居住环境,有效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品质、美化环境氛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用微更新、轻介入、低投入的方式,在大坪村引入品牌形象、导视标识系统、文化设施、便民候车亭、多功能防火构筑物等内容,打造示范路线和特色节点空间,以点及面,全方位促进文旅品牌在乡村落地生根。
设计呈现 Present
01
▼大坪村在地风貌元素 Local Elements
构建乡村文旅品牌的第一步:提取品牌DNA。设计师在田野调查时逐一拍照记录村民自建房的材质、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原生地质景观,从中提取了乡村界面的“自然原型”,通过在地材料艺术再设计的方式,让大坪村自身的肌理用当代艺术设计手法重新排列组合、交融,将场地的现在和过去紧密联系在一起,保留下乡村生活印记。▼大坪村品牌视觉 Branding Visual of Daping Village
02
基于品牌形象,设计将品牌图形进行延展、三维转化,用新老材料组合拼贴的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导视标识系统,解决了大坪村无明显的村界限昭示、无村内指引的问题,完善了基础设施,同时提升旅游体验感,让更多人记住大坪村的风貌与特色。
▼村入口标识 Entrance Sign of Village
导视系统的设计元素来源于大坪村的原有建筑群:不同质感的红砖、灰瓦、木窗等传统在地材料,用当代艺术设计语言重新进行拼接组合:新与旧、细腻与粗糙、不同肌理的碰撞传达出新的大坪村田园美学,让游客既能感知到田园生活的情绪与温度,又能享受到现代艺术的审美。▼村内导视系统 Wayfinding System
03
文化设施|在公共节点营造文化氛围
村委会、公共停车场、重要景点(丁家大院)等公共节点是串联起乡村主路的关键,在这些节点设置文化设施,以点带面,既可以成为连接不同空间的桥梁,同时迅速提高了村内文化氛围以及整体气质。
▼公共停车场文化设施 Cultural Facilities▼村委会门口公共座椅 Public Seats
丁家大院是游客的必经之路,它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成为了大坪村特色文化景点。在这里用在地材料拼接组合文化设施,既可以遮挡杂乱的景观、也不为空间添堵,方便游客在观光时阅读村导览图、文化宣传内容、公告栏等信息,可停留、可互动、可打卡。
▼丁家大院文化景点 Cultural Facilities in Scenic Spot
便民设施|在地材料结合传统手工艺
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老村民们只能通过公共交通实现日常活动,村内仅有的一条公共交通线,却没有规范的站点设施,更别说遮雨等功能配套,这让村民们的等车体验很不好。
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增设了公共空间构筑物——便民候车亭,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具备美化环境的效果,巧妙地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相结合。材质天然、形态素朴的亭,似是从林间飘过的云,传递着悠闲自在的乡村田园气质,让人可以停下来安静地感受自然的能量。
▼便民候车亭 Villagers' Waiting Shelter
设计采用南山的在地材料-竹,“竹”代表了空间痕迹,是永续建材,与周边环境更协调的共存、与自然共生。考虑到落地使用的耐久性,用竹钢作主材,结合“非遗技艺”的传统手工艺,延续在地材料的艺术再设计手法,利用竹架构与竹片编织体现建筑美学,结合空间装置思维与传统非遗竹艺编织技术,将传统手工艺形塑出连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在地材料:原生竹林 Bamboo in Village▼便民候车亭(大) Villagers' Waiting Shelter
不同排列组合、大小不一的便民候车亭,串联起大坪村的主村道,让村落的交通线变得明朗起来。竹编的云朵给予了空间新的面貌和气场,使场地更有趣味、更轻松活力,简单而美好。
▼便民候车亭(小) Villagers' Waiting Shelter
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设计在村入口附近打造了一个多功能的防火构筑物,既能安全存放森林防火物资、满足森林防火需求,又能为游客提供多样互动体验的公共空间。
外立面的设计延续了新老材料拼接的手法,红砖、瓦片、老木材等在地材料让设计体现出低调有温度的质感。美观而实用的多功能空间让乡村的游玩体验更加丰富:村民交流休闲空间、游客观景休息平台、便民售卖亭、山野咖啡吧……
乡村还是那个乡村,新的面貌并没有改变它的基因,而是赋予了大坪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更新之后的大坪村,保留了山野自然景观,又将游览体验感极大提升。新老材料的交融让重要节点展示出在地文化特色,让大坪村成为兼在地文化与艺术美感的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村创业:山野咖啡店、烤肉店、露营基地……新旧村民在此展开了新的生活,商业与生活交融,新的文化与乡土情怀持续发酵。- END -
项目类型:品牌形象|导视标识|文化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多功能构筑物Project: Rural Micro-renewal in Nanshan Daping VillageType: Branding Visual|Wayfinding System|Cultural Facilities|Multi Functional StructuresLocation: Daping Village, Nanshan scenic spot, ChongqingConstruction Period: 2023
Cooperation: design_1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