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夫妻抱团养老,三年后2个家庭散伙,64岁阿姨哭诉:再不走,家都没了

教育   2025-01-01 17:58   广东  
想当年,刘庆华阿姨和老伴儿一拍即合,决定尝试一把新潮的“抱团养老”。

他们找来了三对老相识,一块儿在郊区租了个大院儿,打算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少操点心,自己也能过得热热闹闹的。

可这原本让人眼红的养老方式,三年后竟然散了摊子,刘庆华阿姨无奈地叹了口气:“再不走,家都要散了。”
刘庆华阿姨家是典型的空巢家庭,孩子大了,工作忙,家里就剩他们两个老人,有时候挺孤单的,生活琐事也挺多。

老朋友一提抱团养老,他们就觉得这主意挺好,租的大院儿里还有菜园子,房间按家分,公共区域大家共用。

刚开始,那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老人们分工明确,有滋有味的,还省了不少钱,关键是找到了那种热闹和归属感。

可慢慢地,问题就浮现了,原本四对夫妻商量好轮流做家务,结果有那么一对儿,慢慢地就觉得麻烦了,开始偷懒,连每周的值班都不愿意干了。

刘庆华阿姨内心倍感委屈,自己辛劳付出,他人却坐享其成。

社会学家所言的“互惠原则”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众人皆期望付出与回报对等,一旦感知吃亏,心理便失衡,矛盾逐渐累积。

此外,隐私问题也成了困扰。

有一位叫蒋一纯的老人,他参与了国内最早的抱团养老项目,他说,大家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有时候早起锻炼的和晚睡的就容易因为噪音闹矛盾。

刘庆华阿姨也觉得,自己的家现在都不像个家了,隐私都没法保证。

另外一方面抱团养老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减轻子女负担,现在却适得其反。

一旦发生矛盾,刘庆华阿姨便求助女儿调解,一有矛盾,刘庆华阿姨就找女儿来帮忙调解。

其他抱团养老的团队里,也有老人因为矛盾频繁找子女,结果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到了2023年初,刘庆华阿姨终于决定搬回家了。

她说:“朋友归朋友,家归家,住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回家后的日子虽然简单,但胜在自在。

她有时候还会想起抱团养老那会儿,觉得那时候确实挺热闹的,也挺开心的,但那种热闹就是没法长久。

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有个“亲密距离”的理论,就是说人和人之间得有点空间和距离,抱团养老里,适度的分离和独立空间真的挺重要的,能减少不少冲突。

要想抱团养老成功,得提前把规矩立好。

无论是谁做家务、怎么分摊费用,还是怎么保护隐私,都得商量好,还得有个调解冲突的机制。

国外成功的例子,比如丹麦的合作居住社区,还有日本的“银发公寓”,都值得学习借鉴。

丹麦有个楚德之林社区,那里有33户人家,每家都有自己的小天地,但公共设施是共享的。

大家伙儿一起参与社区事务,邻里关系融洽,生活成本也降低了。

日本“银发公寓”更为贴心,无障碍设施、休息区俱全,商铺售卖老年人喜爱之物,社区常举办文化活动,老年人社交生活丰富多彩。

因此,刘庆华阿姨和那些抱团养老团队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抱团养老虽然听起来挺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还真不少。

从人际关系的小摩擦到隐私权的保护,从孩子们的负担到个人的自由,每一个细节都得考虑周全。

养老,其实就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考验。

幸福的晚年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关键是要在独立和陪伴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

抱团养老虽佳,亦需根据实际情况,立规矩、留空间、设专业管理,方能令老年人真正享受幸福晚年。

《山西一孕妇临盆做检查,发现孩子已停育2个月,不顾反对坚持要生,儿子生下后一家人崩溃了···》

《吴艳妮“无裤风”写真照流出,被骂上热搜!网友:羞耻感满满》

亲子微时光
百万妈妈实用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