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这位退休干部,全国先进!

政务   社会   2025-01-06 14:31   浙江  

近日,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余杭区良渚街道的退休干部康烈华在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杭州市唯一一位获评该先进称号的个人。


书香浸润良渚情,

老骥伏枥志不休。

接下来,

跟着小余儿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位优秀的退休干部!



甘的是良渚这片土地

苦的是遗址保护之路


1941年出生的康烈华,是原余杭县第一批业余文物保护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热爱文物不是占有它,交给国家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1973年,邻居家挖沼气窖时,意外挖出了九大玉璧。康烈华上门做工作,动员邻居将玉璧捐献给国家。“地下的文物都是国家的”,他不断劝说,晓以大义,最终邻居同意捐献给国家。康烈华和侄儿两人即刻拎了两个布口袋,将约15公斤重的玉璧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顺利。”康烈华回忆道,“在那个年代,农村里大家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非常淡薄。文化保护工作困难重重,大方向上要依靠政府,而个人上,我只能尽己之力。”


▲康烈华儿子家宅基地挖出的良渚墓葬


2006年,康烈华的儿子在自家地基上造房子,施工过程中挖出了4块玉璧。康烈华当即决定停止建房,并立即向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报告。由此,9座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00多件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不仅如此,康烈华还著述和发表文章200余篇,记录下自己参与良渚文化保护的点点滴滴,深入挖掘遗址保护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文物保护者、传承者指明方向。


2022年7月,康烈华的事迹被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拍摄成纪录片——《一生良渚情》,并获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康烈华也被称为“余杭体制外保护良渚文化第一人”。



甘的是乡土文化建设

苦的是乡土文化传承


除了良渚文化保护工作,乡土文化亦是康烈华毕生研究的课题。“很多乡土文化近乎湮没,亟需挖掘抢救。”每每说起那些正在流失的“老底子”文化,康烈华总是感到惋惜。



近年来,康烈华走遍了良渚的各个村社,搜集了大量素材,并发表了史志文章近百篇。2002年,他负责编写《余杭乡镇街道简志》。2003年至2007年,他又接手编写了《余杭通志》中的良渚部分。2004年,他的乡土文化史志体散文集《苕溪明珠——安溪乡土文化》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8年,康烈华被任命为《良渚镇志》的主编。期间他依靠群众路线,深入村社和厂矿企业,召开座谈会,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同时,他还前往区档案馆查阅晚清、民国的档案资料,借来近500册各类志书、典籍进行仔细摘抄和查阅。经过5年的努力,康烈华完成了196万字的《良渚镇志》。



73岁时,康烈华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协助各村建设美丽乡村。他为港南村、杜城村、新港村、荀山村等地的文化礼堂建设、家风乡风建设、村歌创作、农耕文化展示馆创办以及公民道德读本编印等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对于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康烈华说,“同时,我心里也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传承问题。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后生愿意蹲守在这田间地头,去收集、整合这一片土地上口口相传的风俗故事。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甘的是一片初心

苦的是生命短暂


2020年,杭州市委老干部局启动了离退休干部金秋驿站选培建设工作,良渚街道港南村环良渚遗址党建联建金秋驿站应运而生。康烈华得知后,主动要求担任金秋驿站党支部书记、银宣良渚文化服务队队长。



以金秋驿站为新平台,康烈华带领党员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倡导大力保护良渚遗址。文化服务队走进工厂、社区、快乐假日学校220余次,给学生、教师、老干部讲课百余场,受益群众超万人次,成效显著。该驿站于2022年、2023年分别获评浙江省级乐活驿站、杭州市五星级金秋驿站。


康烈华说,自己76岁如愿入党。“党和政府培养教育了我,只要我的生命还在一天,我就要为这片土地多做一天事,在有限的日子里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良渚文化多留些印记,我也甘之如饴。”



 奶茶“飞”进村!余杭新开一条无人机航线!
 99%以上为甲流!紧急提醒→
 持续3天!余杭这些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供稿 | 区委老干部局 区融媒体中心 良渚微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徐媛 陈玮铭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杨兰

终审 | 方宇明

余杭发布
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秉承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和创新基因,余杭,正以鲜明的城市品牌,昂扬的崭新姿态阔步前行。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呈现更加智慧、未来、品质、人文、温暖的余杭。让我们一起,发现精彩、创造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