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居” 照进现实|新一代住宅产品健康屋发布

科技   科技   2023-10-19 18:00   广东  




10月18日,新⼀代住宅产品 “好楼Halo” 发布会暨御风集团、远大活楼公司、小库科技、万向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年轻人注重的“健康、安全、舒适、智能、环保”五大未来人居的要求及特征,在好楼Halo都能体现。

此次合作为小库科技自2019年以来深耕的地产智能解决方案板块中,更进一步联合产业上下游深度合作,提供从设计到深化建设落地的全流程产品。

这一新兴的居住产品,更是让用户及整个行业,看到了未来。

首先,在智能制造层面,好楼Halo采取了独特的“活楼”技术。活楼是远大活楼公司推出的、可规模化生产的全球第一种不锈钢、近零能耗建筑。其柱、梁皆采用厚壁不锈钢型材,楼板采用远大活楼公司发明的超强超轻“不锈钢芯板”,不用一寸混凝土。

安装方式上,活楼的结构、墙窗、机电、装修100%在工厂制造,安装只需拧螺栓,像“搭积木”一样,平均一天可以安装三层,是全球第一种质量可控、工期可控、造价可控、碳排放可控、并可全球贸易的“五可”技术。

正是这样先进的“硬科技智能制造”,成为好楼Halo不延期、不拖工的底气,也确保了整个住宅、社区的安全性。好楼Halo承诺,用户购买其住宅无需一点担忧及防备,工程绝不烂尾,且每一住宅均采取超级抗震的材料,户外逃生系统完善,水电系统设计科学,无触电风险。

其次,在智能设计层面,好楼Halo采用了小库科技自主研发的“小库装配云”AI设计平台,依托小库原创L5级数模规一体化底层智能云模,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及云计算,将让每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AI设计,与远大“活楼”的标准元素进行智能组合,生成最优的设计图模数据、材料成本数据、性能模拟数据等,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效提升,并让空间的使用者更好地享有未来人居的全景。

在住宅内,好楼Halo另采用了无柱的净空间设计理念,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布局灵活、简洁美观、日照时间长。同时,好楼Halo也在室内采用了智能控制体系,从这一层面而言,好楼Halo不仅是“硬科技智能制造”和“新科技 AI建模”的有效结合,也能带给用户最科学、舒适的居住体验。

在健康与节能层面,活楼标配远大的“黑科技”100%全新风系统,能过滤99.9% PM2.5,通过多重保温措施实现高节能、高舒适,即使在零下40℃严寒地区,室内也能温暖如春。让用户“畅快呼吸”的同时,践行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此外,好楼Halo也与御风集团、万向集团顺发能城展开战略合作。御风集团深耕健康住宅赛道,旗下有健康公寓、疗愈系酒店、医疗健康产业园和医疗MALL等四大产品系列,是国内大健康不动产领域最专业和最领先的企业。现如今,这些极具健康理念的配套设施、专业化的疗愈运营和管理经验,也出现在好楼Halo的社区之中。

万向集团8.32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将为好楼Halo的提供强大的实践和迭代支撑,携手以绿色、近零能耗、高效的生态建设模式,打造产教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

可以肯定的是,将“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结合的好楼Halo是御风集团、远大活楼、小库科技、万向集团联手打造的未来人居产品,承载着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好楼Halo”也将凭借工厂化的标准产品和过硬的智能科技属性,与“鑫苑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好楼Halo速度快、成本低、质量可控、可定制性强以及环保可持续等方面的优点,也将使其成为适合用于宿舍楼建设的理想选择。

也正如其英文名“HALO(光环)”原本的意味,住在好楼,或等同于住在未来、住在光环里。



中国传统建造以“材”为标准模数,以多种法式为演变算法,可建出多样变化的亭台楼阁和宫殿庙宇;在当今社会中,前人的智慧并未被有效传承和发扬,大量现代建设项目背后是总体差异不大但个体细节完全不同的平行式浪费;而后工业时代,又会是怎么样的新技术和新范式将引领建筑产业的时代发展?

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追求效率已成为广泛讨论的主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都取得了指数式增长数智浪潮正驱使各行各业迈向前沿。这场变革性和迭代式浪潮正在推动工业优化、提高生产率以及各行各业如制造业等的整体进步。遗憾的是,建筑产业在跟上这股浪潮速度上略显滞后。参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以人力为主的半工业化产线,到现在以自动化产线、机器人、传感设备、数智底座、互联供应链等构成的工业4.0体系,已然迈入智能制造的新一波发展。以此为代表的是弯道超车崛起的电动车产业、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制药产业等等。

当我们再回过头讨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巨大席位的建筑产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住建部引领的智能建造发展目标下,要如何真正实现建筑业的升级迭代

我们看到,在朝着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前进的过程中,建筑产业链依然是以图纸作为底层沟通交流的语言,从规划、设计、造价、预算、采购、施工、销售、运维等各环节。而当下大部分传统项目的图纸仍是由人操作CAD完成,在平面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所有协作、沟通和协商。由于CAD图纸的“机器不可读内容“、BIM格式的”机器不可交互内容”等局限性,使得每一环节的信息只能依靠人为创造、解读、传递,时常因为工种间的协作问题导致数据与图形或模型的信息错位和错配。更重要的是,机器所代表的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很难直接介入提高产业链总体能效。一旦有任何需要调整的地方出现,总体要发生图形、数据、规则等多方面的变更,整个项目需要要层层打回调整,造成极大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试想如果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与人工智能AI结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就好比特斯拉Model 3原本尾部有70块零件,通过以装配和制造为目的的设计,在共享同一底盘的Model Y中被优化为了2块,大幅降低了该车型的成本。这个过程特斯拉是以人工和智能化软件的结合完成的优化迭代。同样的,如果AI能与BIM结合,我们将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对最佳结果的机器自动生成、迭代与优化,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实时自动地更新调整。此刻的产业链,是以智能中台为基座,将平行人力项目制模式,转化为集约化智能制造模式,每个项目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每个项目都可以像中国古建筑般各具特色,但在最基础的“材”和“基础空间形制”上却又是模标准的。

不久的未来,结合了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的产业数智中台,可能是我们通向非标化结果与标准化生产的智能建造最佳实践,是建筑产业实现新时代飞跃的新范式。而在国内,我们也有在这方面领先全球的科技企业。

2016年,何宛余与合伙人成立小库科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建筑全过程实践融入其核心智能建筑设计引擎。小库拥有建筑设计+数智化的双重基因,顶尖的国际化建筑+科技跨界团队将智能设计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进行了深度融合,自研原创建筑数字化底层模式ABC(AI-driven BIM on Cloud 智能云模),让人工智能融入到建筑数据的生成创造和优化迭代中,使得“数据-模型-规则”可以项目交融,成为L5级的“机器可交互内容”

小库在2021年6月首次发布了面向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产品小库装配式智能设计云平台(小库装配云),依托小库ABC智能云模,向建筑工业化的设计、算量、制造及建造的数智化底座延伸,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及云计算技术,将工厂标准构件搭乐高积木一样地去设计和建造,引入AI提升全链条优化迭代,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的智能建造新模式

基于“双碳”方针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小库提出的“AI+DFMA(即Design For Manufacture & Assembly,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模式”,以标准构件为基本元素,用AI为制造与装配精益设计,减少制造和装配环节的出错率,降本增质。

技术优势

(1)快速生成大量方案:由装配式标准构件组成建筑模块,并可根据地块、控规等新的输入条件快速进行各种方案布局,生成大量可行的设计方案;

(2)同步深化施工方案:可实现多专业设计联动,调整后的各专业设计方案也可即时深化,大幅提升跨专业协作效率

(3)实时算量自动报价:材料清单与深化模型同步生成,实现设计与算量间的高效互通及灵活调整。

在深圳某酒店项目中,小库科技从方案早期启动阶段开始与客户合作,应用小库装配云对MIC进行智能设计、预算和数据打通制造,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群案例。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技术,在四个半月内完成从设计到MIC标准模块的制造和搭建以及精装的交付条件,顺利达成业主“工期短、标准高、品质优”的项目要求。


▲ 自动土地细分和布局规划

▲ 布局和建筑同步更新

▲ 跨专业地嵌入关联设计逻辑

▲ 实时参数及工程量清单计算


小库科技以建筑智能为使命,长期深耕人工智能与相关技术在建筑产业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多次获得主管部门深圳市住建局、广东省住建厅、住建部等认可,也持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更在本季度成功获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在钢结构装配式模块化、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均有深入的探索和应用,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高度赞扬。


未来,数智化能力将深入建筑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加强与科技企业、建筑企业的合作,发挥建筑科技在智能设计、分析、建造、管理等多个场景中的应用成效,共同让智能变革在建筑领域加速实现。




小库科技XKool
小库科技,建筑产业AI应用的领军企业,以成为建筑领域第一生产力为愿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