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eLife官方发文称,虽然期刊不会更改发布模式,但为了更好地为研究人员服务,eLife将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提供部分研究源,并将从Scopus Journals Collection移至Scopus Preprints Collection。这一举措无疑会扩大期刊文章的曝光度,增加研究人员和机构关注度,但对于国内有SCI指标的科研人员来讲,靴子落地,该给eLife发“好人卡”了。
事件始末
2022年10月20日,eLife宣布从2023年1月31日起,它将采用“不拒稿”模式——不再做出文章接受/拒绝决定,而是所有经过初步筛选的稿件都会发表,并附有eLife评估和公开的同行评审意见。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些评论,文章作者可选择是否对评审意见进行响应并提交修订稿。
这种模式极大提高了作者的权力,也让评审变得更加透明公开。然而,Web of Science认为那些被eLife评估为证据不充分的文章同样编入索引,会让劣质内容作者受益,这与平台的标准政策冲突。2024年10月,eLife被科睿唯安列入“on hold”名单。
随后,eLife发文坚决不因影响因子这一指标违背初衷,更改出版模式。Clarivate因此宣布暂停Web of Scienc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的eLife索引,并关联暂停获得期刊影响因子的资格。该决定于2024年10月23日生效。
12月10日,双方达成一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继续收录eLife评估为“可靠”或以上的文章,但考虑部分索引的期刊没有资格获得JIF,eLife将编入ESCI且明年的JCR不会获得JIF。这意味着93%的eLife论文将继续被索引,而其余7%的“不完整”和“不充分”的VOR将不再有资格收录到Web of Science 中。
一次大胆的创新
eLife算是打响反对“影响因子唯一论”的第一枪,以全新出版模式和强硬态度挑战传统,硬刚权威平台科睿唯安。这种新模式去掉了传统的“接受”与“拒绝”概念,使同行评审更加公开透明,编辑和作者的角色更加对等,避免了“拒稿重投”的资源浪费。不少作者感叹“一次公开的'对话'......没有被拒绝的威胁。”
这与近日爆出的国际顶刊审稿人强制引用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但这种模式也非完美,存在以下弊端:
● 发表费的争议:固定的发表费(约为2000美元)被批评为“有钱就能发表”,引发关于公平性的担忧。
● 质量控制的质疑:尽管有同行评审意见,但没有“接受”或“拒绝”的明确判断,可能导致部分低质量研究被发表并流入学术圈。
● 对学术评价体系的挑战:在仍依赖传统评价体系的职业晋升或科研资助中,这种新模式让学者难以适应。
● 评审者的负担:公开评审意见可能会增加评审者的心理压力,导致部分评审者不愿参与审稿工作。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
往期精彩合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