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木兰溪上的记忆
郑志忠
又是一年秋光美,端坐在木兰溪源头思源亭里,我开始重温木兰溪源上流淌千年的诗韵,依旧惊艳如初。心心念念之后,我就去寻觅她的芳踪。
思绪漫卷成风景
飒飒秋雨,循迹前行,一块形似一滴水珠的大石头矗立在眼前,石上镌有“木兰溪源”四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风雨停息,在一开阔地上,有一奇石景观。奇石状似“笔毫”昂立,正面镌刻《咏源》一诗:“仙游山毓秀,千嶂卧石牛。兴化人杰地,木兰歌水头。”背面刻着画家买鸿钧书写的《木兰溪碑记》。只见两只小圆石,形似“山芋”,依偎在奇石两侧,上刻景名“抱芋上书”。
这一奇石景观是为纪念木兰溪源头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而设计的,推崇明代仙游名臣郑纪为民请命的风范。时人赋诗赞曰:“海滨邹鲁众朝绅,唯有吾乡郑纪真。抱芋上书轻赋税,何须青史识孤臣。”
瞻仰“抱芋上书”,追古思今,砥砺前行。午后,向仁山进发,我到了源头凤尾寨。
眼前的郑纪祖屋,真的很老了,那掉渣的墙面,斑驳的大门,破旧的窗棂,深深烙上光阴的印记。屋中留守老人,守着一梁一木,一砖一瓦,守着先贤耕读传家的家学遗风,向来人呢喃着祖屋的往事。
民间流传郑纪“生在纪家、养在郑家”的传说,流传郑纪“为百姓上书轻赋税”的传说。时年,他致书朝廷诉说仙游“山枯栽松柏,人穷吃山莳”的困境,巧用“芋头”与“山莳”说事,说服皇帝为仙游军户减赋免税,而流芳青史。
到了仁山古渡口“见贤桥”,我读着石刻上的《劝纪诗》,才知这里是当年仙游山塾师点化郑纪、规劝郑纪用心读书的地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纪听从塾师劝告,发奋读书,于明天顺四年(1460)得中进士。
迈过“见贤桥”,拾级而上,登上凤尾寨,环顾山顶四周,我发现了北斗七星阵,用郑纪修建的七座桥碑排列,细观之,有卧龙、朝天、鹿鸣、步云、登瀛、见贤、市尾诸桥石碑,记载每一桥修建简史,以铭记郑纪为官之道和爱乡情怀。
山麓下的厚德宫,是戴姓乡民宗祠。自明中叶戴氏始祖仰观天象、俯察山水,看中这方宝地开基立业,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戴姓历代先人秉承“至诚至仁”“厚德载物”的家训,教育子孙后代以德泽育人利物。
村庄入口处,一棵银杉凌云直上,树干直而圆,年轮细而密,以守望的姿态迎游子归来,守护着山里的每一户人家,成为乡民精神家园的风水树。
木兰源上,一尘不染,徒步穿梭在青山绿水中,处处是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声,一幅生态和谐的场景铺展而来,唤醒了一条溪的思念。
这里高山瀑布群曲径逶迤,从仁山之上倾泻而下,响彻在翠绿之崖,名为“麂翻跟斗”,蔚为壮观。
这里深山幽谷中湖泊,水体清澈,两坳红叶倒映水中央,有“小九寨”之美誉。
这里有晨曦在等你,有云海在等你,有晚霞在等你……在这里,你可以阅尽源头的优美与丰富。
只此青绿舒广袖
山涧里的水,从黄坑里流出,流经过千回百转的跌宕,经历静水深流的起伏,流向了东西乡平原,流到了盖尾一个叫马山的地方,一片生机盎然的青绿。
在马山,流传着一个家庭包山植绿的故事,经过木兰溪的濡染与传颂,牵动着各级政府领导、各界专家学者、各路精英记者,千百次深情回眸,已然成为“林改”史册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马山无树光溜溜,下雨沙石流,泥石盖良田,年年粮歉收。时年52岁的庄稼汉李金耀,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决定用行动去圆心中的梦。
1979年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吹到了木兰溪畔。李金耀与莲井大队签下了一份“千年不变”的秘密合同,承包1200亩荒山造林,成为全国首个创办家庭林场的“包山大户”。
李金耀带着女儿李美和,举家落户山野间,封山造林苦经营,咬定青山不放松,弹奏马山变革的旋律。
李金耀和他的女儿李美和,一个盖尾镇莲井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没有“破题”的林业改革上,写下了浓重的第一笔,为全国“林改”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标本,成为一个勇立时代潮头的标兵。
历史垂青于木兰溪的多情与执着,李金耀和他的女儿李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事迹值得铭记和传扬。
2022年仲夏,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到盖尾巡林防灾,深入马山察看李美和家庭林场,与李美和亲切交谈,了解林场发展的历史轨迹。
李美和向市委书记述说马山林场成长脉络,这片她从来不敢忘记的绿色原乡,从来未曾忘却的精神源头。
“这种远见卓识、敢担风险、改造山河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在1981年召开的中央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赞赏李金耀的改革精神。同年12月8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以《开发荒山的大胆试验》为题,大篇幅报道李金耀承包荒山造林的创举。
李美和回忆说,随后的两年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部和全国各地林业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一批批来到马山参观考察,调查研究。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着无限期待的改革举措,已然镌刻在改革开放这部宏大的史诗中。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出台,李金耀的家庭林场承包制迅速在全国推广,拉开了中国林业体制改革的序幕。这是农村第二次改革浪潮——林业家庭承包制的肇端。
这一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仙游县推广李金耀承包荒山造林经验 两千多农户合办三百个家庭林场》,配发了长篇评论员文章《开发性承包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李金耀的大胆探索,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大发展。
1987年5月,李金耀去世后,李美和继承父亲遗志,继任马山林场场长。深山“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李美和继续在马山造林。
1992年7月,李美和任仙游县马山林果开发科研中试基地董事长,开始规模育苗造林,以短养长,使得马山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跃成为“全国三八绿色优质工程”。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也是用来创造的。李金耀父女以坚定理想干事创业,以百折不挠精神探索实践,以一往无前姿态接续造林,脚步未歇,前行不止,成长为祖国绿化事业贡献毕生的榜样人物。
2022年仲夏的这一天,对李美和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新启程。市委书记马山调研,传递出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讯息——结合木兰溪综合治理,站位全市发展大局统筹考虑,帮助林场谋划发展方向和路径,扩大规模、做大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市委书记视察后两年光阴里,李美和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都在探索家庭林场发展新路径,描绘着家庭林场发展新蓝图。
踏上新征程,马山林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在山下育苗木、山腰套种中药材、山顶兴建“森林人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清秋,我寻觅木兰溪的芳踪,追寻到马山,访问李美和。这位荣誉等身的农家女,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青年创业带头人、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提名奖等60多种荣誉称号。
在李美和的人生字典里,记载着她在“林改”路上的每一步动向。2003年8月,李美和作为全国首个家庭林场的女主,在福建“林改”中,率先拿到了林权证,占有林场70%股份。李美和说,事过二十年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如此的亲切动人。
这一年清秋,福建省副省长和林业厅厅长,向她颁发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马山林场,真正实现了权责利相统一,见证了我国林权改革的光辉历程。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马山林场成为中宣部宣传的三个“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典型”之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媒体,在2003年9月24日、25日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播发李美和的事迹。
这一年9月28日,李美和作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典型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林业表彰会,当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全国林业劳模”的证书和奖牌授给了这位朴实的农家女。
往昔已展千重锦,回忆过往,李美和感慨万千,马山林场已从早期包山负债,到后期多种经营实现盈余,回报社会,捐资公益事业近20万元。
今朝更进百尺竿,林美和很有信心地说,今年要筹建好马山林场纪念馆,追忆家庭林场那些精彩蝶变。
李美和,这位老典型焕发新风采,坚韧续写家庭林场发展新篇章。
月色随波舞蹁跹
木兰溪与瑞溪交汇处,仙游水文化展示厅格外引人瞩目,读着眼前这份落笔成秋水长天的解说词,感悟着木兰溪的绿色蝶变。
人约黄昏后,漫步兰溪公园,此刻华灯初上,月色泛起,一路光影水声相伴,我感受水体、绿化、堤岸、道路、桥梁、建筑,无不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月下柳绿花红、水草丰美,比想象中更加迷人。
素有“蜚山为屏、兰溪为脉”的中心城区,做足“一溪两岸”山水文章,向着“生态、旅游、宜居”目标进发,焕发出美丽仙游的新风采。
薄薄秋风起,兰溪夜景别有一番韵致。你瞧:月光投影在穿城而过的溪上,泛起粼粼波光。岸旁融入仙游地域特色的文化墙,灯光如星星般点亮;岸上高楼鳞次栉比霓虹闪烁,仿佛镶嵌了一条银边;飞架两岸不同年代建造的大桥,灯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将母亲河装扮得色彩斑斓。
“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用此来形容兰溪夜景,再恰当不过了。抬头眺望,月亮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把半边天都照亮啦。奔流的兰水平息了,静静地流淌着。此刻,你也许会诗情缱绻,不由咏起公园石刻上郑纪《题仙游》的诗句:“城飚吹花去,山云带雨来。何须寻海外,此处即蓬莱。”
月上柳梢头,好听的乐曲在耳边响起,广场舞的主角们迈着轻盈的步子,尽情展现或柔美婉约或激情澎湃或灵动飘逸的身姿,翩翩起舞,这是融舞蹈与健身于一体,引得行人驻足观看。
在微风阵阵的兰溪两岸,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美景,人们在尽情分享着各自的感受。兰溪两岸已然成为仙游百万人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
仙港大桥下,我邂逅了一群中年模样的人,踏着一路清辉,欣赏迷人的兰溪夜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长度。夜跑时回眸,看着灯光璀璨的溪岸美景,我似乎能够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邑的另一种生命力。
跟“放飞心情”的夜跑者一样,还有很多夜骑者,在公园的自行车道上骑行。他们一双轻便的鞋子,一身吸汗的衣服,一颗需要放松的心,在一个个美丽的夜晚里,用一辆自行车丈量这座城市的距离。于动静间,欣赏着城市的灯火阑珊和生活的潇洒诗意,真是畅享快意人生。
祖祖辈辈的仙游人在兰溪两岸栖息而生、繁衍而居。木兰溪滋养着这座“古邑新城”,成就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乡新貌。近年来,仙游县实施“大城关”战略,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高档次规划、高标准运作,精心描绘兰溪两岸生态景观新画卷,让“母亲河”越发靓丽。
夜幕下,以“体育健身”为主题的蜚山绿道,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客山公园,有着玉塔古刹的东渡山公园,有着五千株名贵树木的红木生态园,彼此在山水交融中点亮了,汇成了灯的海洋。远处沙洲上,“美丽仙游,力争上游”八个大字璀璨耀眼,“共建美丽仙游、共享美好生活”是仙游人民不懈的追求。
水在城中、人在园中,跑步、纳凉、游玩,兰溪公园里的市民们或安静独处沐浴月光,或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或欢聚一片玩乐嬉戏……各有所乐,好不惬意。人潮迭涌锁清秋,这场景记录着时光的美好,诉说着岁月的静好,演绎着自然的天长和地久。
这是一条融入仙游春秋、十二美景、历史名人等特色文化的浮雕墙,让这方宝地馥郁文气,延续着千年古城的文脉。独自漫步廉政文化公园,赞叹“寓情于景、润物无声”的设计理念,敬佩将廉政文化与仙游精神元素有机结合的创意,穿插布局“廉政、公平、务实、为民”四大展区,展示了传统道德、忠孝文化和当代人文精神,让市民在休闲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
在南门五帝庙,目光所及,南宋古桥双侧两株古榕树须根飘逸、枝叶婆娑,呈现出一派“古桥、古庙、古树、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今年春夏之交,百姓大舞台在五帝庙广场落成,此后的每周三夜晚都有“大家唱”活动,激情吟唱那水月无边的曲子。
月光如银,撒在大地上,我脉脉遥望着月色中的仙游城,真是一方山水一座城,一片新意一片景。此时的我醉了,醉在这白白的、亮亮的、熠熠发光的灯火,醉在这深邃、悠远、绵长、美丽的兰水。我俯瞰着天与地的交融与辉映,展现在眼前的一切是多么美好,相信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责编|陈君妍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报道|公众号、头条号、福建号、企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