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的《党建研究》2025年第1期,刊发了中共黑龙江省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祖小明的署名文章《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文如下。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文|中共黑龙江省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祖小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林业资源型城市,城乡人口流动频繁、群众诉求多元复杂、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基层治理面临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遗留问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重考验。伊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的使命任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服务前置、哨响即至、多元共治的治理思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阵地前移、服务前置,以服务导向巩固基层治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伊春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始终,秉承“要治理、先服务”理念,持续深化组织体系建设,拓展升级阵地平台、丰富实践活动载体,努力实现组织优势、资源效益、服务功能最大化。
一是构建“立体化”组织体系。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由党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细化日常运行和议事规则,强化跨部门工作统筹。建立“市、区、街、社、网”一贯到底、触角灵敏的组织体系和“三级四长”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二是打造“客厅式”服务阵地。实施“有烟火气、有人情味、有家温度”的“党群伊家”建设行动,以市级党群服务中心为示范,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逐级延伸。对全市92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迭代升级,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要求,压减用于办公的面积,供群众活动的面积大幅增加,占比达到86.4%。
三是打造“精细化”服务载体。开展意见征集活动,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按需设计服务功能,推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市场主体,搭建家政服务手工文创、非遗传承等18类创业平台。
二、精准布哨、哨响即至,以网格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伊春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通过科学布局建网、赋能增效强网、数字智慧用网,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未诉先办、接诉即办,让群众工作更有温度、广度、力度。
一是科学布局建网。把社区内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针对林区城市人口密度小、治理难度大的实际,进一步优化网格框架,织密最小单元,全覆盖划分社区基础网格1344个、农村基础网格259个、专属网格1405个。实施“一线筑垒”工程,全覆盖组建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治理末梢延伸。
二是赋能增效强网。按照“专职+兼职+专业”的“1+X+N”模式,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兼职网格员,推行职能部门人员下沉网格,提供专业化服务。出台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工作者和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选拔培养、员额管理、保障激励等机制,常态化育强、管好、用活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队伍。开通“码上减”问题线索反馈渠道,杜绝违规借调社区工作者和网格事项“乱摊派”等问题。
三是数字智慧用网。整合多部门资源,融合“雪亮”工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应急指挥系统、智慧城管等信息化平台,建成贯通“市、区、街、社、网”五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体化建设242个网格协调指挥中心(服务站)。配套开发“伊网通”APP网格员端和群众微信小程序端,推行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综合考评的“六步闭环”网上信息分流转办工作机制,实现“一网管全局”。自建成以来,全市通过系统受理网格员上报事件6.1万件,按时办结率达97.3%;群众通过“随手拍”上报事件5271件,按时办结率达96%。
三、人人共享、多元共治,以长效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伊春瞄准基层治理难点、堵点,不断激发全社会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一是健全区域组织共建机制。持续深化党建联建,建立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团组织、楼宇商圈等各类型组织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等人员广泛参与的党建联建机制,推行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办、网络联通、服务联民、队伍联抓的“六联”工作模式,增强基层治理合力。
二是健全干部常态下沉机制。实施城市党建“群雁计划”,针对社区在调处矛盾、服务企业、改建阵地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选派机关干部“一社一策”靶向帮扶,常态化选派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脱产进网格锻炼。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实行家庭成员必谈、街坊邻里必谈、街道(社区)干部必谈,提升在职党员干部进网格工作的质效。
三是健全群众主动参与机制。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推行“红松分”“兴安分”双积分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社区网格“张榜”,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揭榜”的按需服务。“红松分”主要针对在职党员,侧重荣誉激励,作为评先评优参考;“兴安分”主要针对广大群众,侧重物质激励,用于兑换超市实物和党群服务中心特色服务。双积分机制推行以来,党员带头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示范带动居民群众参与自治自管,以有序自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1期
编辑:丁 鑫
校对:赫贵臣
审核:康晓婷
终审:李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