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评│“科里科气”的合肥为何会打造这样一场“诗意”盛宴?

民生   2024-11-11 17:23   安徽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李家林
(人民网安徽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机器人乐队演奏《孤勇者》、20个机器人共舞《我和我的祖国》、裸眼3D技术让观众瞬息间游遍徽州山水古建……这个周末,以“科里科气”为城市名片的合肥,举行了一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交融的活动——“合肥市第二届科技文化艺术周”,通过互动体验、科普展示等形式,一系列好看、好玩、好学的科普产品触达普通市民,展现了科技文化传播实践的“合肥经验”。


科普伴随科技创新而生,也驱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一座致力于科创的城市,一定会做好科普的工作,进而打造“科技资源—科普传播—成果转化—市场化应用—科技资源”的循环链条,激活正向循环的飞轮机制。从这个角度而言,位于合肥的多元主体,既是科普的对象,又是提供科普产品的供给者,既是创新者,又是创新的受益者。以吸睛的机器人乐队为例,已先后登上央视舞台与安徽卫视春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喜爱。位于肥西县经开区的一家科技公司打造了这支机器人乐队,随着机器人乐队的出圈,该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作为一场诗意的盛宴,意味着优质的科技文化活动不应只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是与观众需求的双向互动。为此,合肥结合自身市情,采用文化搭“桥”、“科普”传情的方式,端上一场文化科技盛宴。在本次“艺术周”上,不仅有科技文化展演、文艺节目展演、科学文化课堂等活动,同时设置了3D裸眼体验区、图片展区、科技企业展区等,为大家展示合肥的科技创造和创新体验。同时,随着“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深深烙印在合肥产业发展的血液中,成为现象级科技产业地标,造就合肥的城市气质,合肥也借此着力塑造“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品牌,塑造科技文化传播实践的“合肥特点,”进而形成“合肥经验”。


新时代、新传播、新科普。要提高科普工作的成效,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还必须不断创新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我们进入了“液态时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围绕分众化、差异化需求做科普,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效果可能事半功倍。本次“艺术周”打造了大量线上活动,不仅开展了2024年合肥市全民科技文化知识线上答题,还举行了2024年合肥市科技文化摄影大赛,鼓励市民用镜头捕捉城市文化和创新创造,将日常见证转化为艺术呈现。同时,制作了非遗新说系列视频,通过AI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使沉静的非遗技艺更鲜活。


随着“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的交融,别样的“合肥气质”尽情展现,大众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为科技创新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水平科学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还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普及应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科技强国建设的动力。

随着精致的科技文化艺术周“燃”动合肥,必将在诸多观众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在今后的学习、生产、生活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


他们说找不到晨小妹了

快点!

把晨小妹设个星标🌟

第一时间掌握晨小妹一举一动

↓↓↓

来源/江淮晨报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孟庆超
一审/ 孟庆超 二审/孙友琴 三审/徐经胜




点亮 转发扩散
给起早贪黑的晨小妹
加加油打个气
↓↓↓

江淮晨报
看江淮 阅天下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