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股价大跌引发的思考

职场   2025-01-12 12:08   广东  
上周五,融创中国股价再次大跌,看其股价走势,一路下跌,有点岌岌可危。不过这次股价大跌主要还是受到了利空消息的影响。因为在1月10日融创收到了中国信达的清盘呈请。
这有点伤口上撒盐的味道,本来融创布局的房产基本是一二线核心城市,资产是相对优质的,不过还是拖不过债务的高企。
中国的房地产看起来仍然没有渡过难关。这一切看起来确实有点风声鹤唳的迹象。自924以来,各项政策其实都在转向,股市的反应最为迅速,原因也简单,股市的进出是更为方便,不过,这是热钱的涌进,带来的是大起,确实也大大提振了信心,而我当时写文的三大主线金融、房产、消费三大板块确实是表现最好的。
不过,后面基本上悉数回落,我们看到房地产公司股票是表现最为低迷,基本上已经快回到了原来的启动点了,这样的走势背后,其实是较为清楚地反映着如今的整个房地产行业本身并不乐观,不乐观的背后,主要是各项救市举措出台较晚,同时措施出台之后执行上较为缓慢,多少有些耽误了。
最近正好在看美国财经作家写的有关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救市的书,名为《大而不倒》,美国政府因为选择不救雷曼,后面其实是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挽救美国的金融系统。幸而那场危机后面的处理还是相对果断的,美国最终祭出了无限量宽松政策,总算扭转了预期,挽救了美国金融系统与资本市场。
而中国由恒大、碧桂园等公司主导、地方政府参与的房地产加杠杆狂潮,确实吹出了巨大的“泡泡”,这是从事后看。有没有泡泡其实不能从事后看,因为后面的大跌,可以是因为整个经济不景,人们收入下降导致,这样的负向循环形成也会导致价格下跌,从理论上来说,也可以跌到一钱不值,但是房产终归还是有使用价值。而从物品的金融属性来说(其实在我看来,任何物品都有虚拟的金融属性,只是这种金融属性是不是会在市场上交易而已),只要一个物品本身在使用者看来的用值不同,且物品还有情绪属性,其独特性就会存在,至于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使用者认可,则不一定,但是比较明确的,能得到认可的使用者越多,其物品的金融属性就更明显。
一件物品的价格基于用值,当然用值的构成本身就含有情绪价值在其中,而情绪价值就具有独特性与稀缺性,其价值为几何均可以看成是合理的。有人愿买有人愿卖就构成了交易,这个交易形成的价格不管几何,都会具有一定的锚定效应。房价的上涨背后其实也可以看成是这种锚定效应的连锁反应。当然,这背后因为有多种变量的相互制约与牵扯,涨多了自然就会被人认为价格虚高,难以支撑。比如某一处房产价格肯定会受制于此处房产的租金收入。任何资产都是未来其能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其如今的价格与其未来的租金收入之间也是一个市盈率关系,市盈率较高,一方面可以指示着大家看好未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其现在的价格可能是虚高的,存在着一定的“泡沫”。不过泡不泡沫,只能从事后讲,这就失去了推测之用,因而造成泡沫理论研究者众,实际上的成果乏善可陈。
价格上涨,自然会引来供应增加,这背后是具有独立决策权的产权人的理性,或者说是人性使然。因此,任何对于价格的粗暴干预都会带来反噬的后果,有时候这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经济的事务如果掺杂了其他目的,往往会弄得面目全非,既要又要还要,当然好,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怎么办?总要有所取舍。于今之际,最为关键的是,放开管制,提升大家的收入预期,才能对于各项资产价格形成底层预期,要不然只有部分稀缺资产才有价值,其他的将会是漫漫熊途,流动性出问题之后,系统性风险来临,到时真的有可能不可收拾。

王荣昌
发端于真实世界经济学,纵横于大千世界,聚焦于投资、财务、会计领域;做财经世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