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大集体年代农村的揉茶机、成为60、70、80年代人的最后一抹乡愁

文摘   生活   2024-07-31 08:34   湖南  

老祖宗留下的老物件!劳动人民看了还想看!


这是大集体年代农村经常看到的揉茶机,如今天知到的人年纪都很大了,已成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的最后一抹乡愁。
在远去的乡愁里,这些曾经我们亲手用过,养育过我们的老物件而今也却日益模糊,慢慢走出你我的世界。
这些老祖宗手上就有的用具,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今天,请跟随我们的图文一起来了解揉茶机——
大集体年代采茶的一些记忆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农耕史。在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上,做茶的技术被世人传承千年。
“彩蝶翩翩舞翠丛,纤纤巧手快如风。细芽嫩叶筐筐满,缕缕茶香情意浓。”这首不知是谁写下的描写采茶女的诗句与眼前的场景和山间不时闪现的各色鲜花让人很是陶醉。


 茶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我出生在山青水秀的江南,这里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每家每户的屋后,都有或大或小的茶园,这里,气候温润适宜,环境得天独厚,茶叶优质丰产,成为当地乡亲们理所当然的主要经济来源。

春天来了,鲜嫩的绿芽在肥沃的土壤里一点点成长,没有了喧闹,静下来,我们仿佛能听到它慢慢盛开的声音。

大山里充满着茶叶带来的清新芬芳,夹杂着阵阵花的香味让人不由的想深呼吸。

每到清明前后,春茶开摘,我的家乡进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在那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长的权力很大,采茶季节由生产队长安排出工,队里有会计记工,一般是妇女摘茶,男劳力挑茶,晚上搞通霄做茶,早上或晚上总能听到生产队长那粗犷的嗓音,对采茶的事进行喊工安排。

大集体年代揉茶是很苦很累的活

其实,制茶有许多道工艺, 揉捻是最关健的一环,所以便有了揉茶机的诞生,揉茶机在揉捻过程中,揉捻叶在揉桶内受到平压和曲压两种力的作用,使茶团滚动,叶团内部叶子受到挤压力,发生皱褶,由于主脉硬度较大,叶片皱褶纹路基本上与主脉平行,并向主脉靠拢,卷曲成条,揉捻叶在轮流通过揉捻量最大压力区时,部份叶细胞扭曲破裂,挤出茶汁,附在表面上,增加了叶子的粘结性,其中水溶性物质组成茶汤浓度。



揉捻应该是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到了70年代、80年代,木制揉茶机已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手动、柴油机、电动揉茶机。每桶盛装容量、揉捻时长都有相关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形美而质优。

大集体时代做茶确实很苦很累,每逢做茶旺季,一般没日没夜的连续转,把茶做好后,还得肩挑背扛的走山路,把茶叶挑到数十里外的集镇上交茶,采茶、制茶、卖茶,虽然马不停蹄,因为承载着大集体艰苦年代家庭的生计,便在心里萌生着一种生存的希望。

揉茶机带给我们的乡愁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纷纷告别家园,远离故土,在别人的城市里一边谋求生计,一边感受着所谓的灯红酒绿,但老祖宗留下来的“揉茶机”,一定不会模糊你的眼睛,一定会越来越让你感觉清晰,一定会燃烧你无限的乡愁。

在日复一日的慢生活节奏里,我忽然发现了老祖宗留下的揉茶机,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尘世的喧嚣, 让我们渐渐忘记家乡的样子, 忙忙碌碌,钢筋混泥土的丛林里,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

在远去的乡愁里,这些曾经我们亲手用过,养育过我们的揉茶机而今也却日益模糊,慢慢走出你我的世界。

老祖宗手上就有的揉茶机,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其实,你、我、他都不想这些成为一个故乡的黄昏,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最后一抹乡愁。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农村用过的揉茶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如今已渐渐消失,成为我们的最后一抹乡愁。

看完后点个“在看”!感激友情支持!

图说常德
用图片说话!话说常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