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75年丨你好,这里是朝阳!朝阳发布

政务   2024-09-30 18:24   辽宁  

75年日月如梭

华夏大地铺展开辉煌壮丽的锦绣画卷

七十五年风雨无阻

七十五年沧桑巨变

民族复兴持续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让我们跟随数字的脚步

讲述一段段辉煌的故事!



你好,这里是朝阳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被誉为“花鸟源头,文明发端”

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

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她古老又年轻

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成新朝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01


经济总量历史跃升




75年来,朝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从1978年到2023年,朝阳经济总量从8.1亿元增加到1043.7亿元,增长12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89元增加到2023年的37368元,增长129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逐年前移,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奋起直追,再到跻身中游的“三级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1年超越700亿元、800亿元和900亿元,至2023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3.7亿元,位次也由2012年的全省第12位跃升至2023年的全省第7位。在发展中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改革前的“二一三”排序转变为如今的比例构成日渐优化的“三二一”排序。


02


农业产量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推动了农、林、牧、渔业生产快速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一步一阶”快速发展。到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跨过400亿元台阶,由1978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408.4亿元。202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525.4亿元,创历史最高点。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从1949年的4.4亿斤到2023年的60.49亿斤,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23年,蔬菜产量达到314.2万吨,比1949年的1.3万吨增长了235.3倍。水果产量43.5万吨,是1978年4.2万吨的10.5倍。2023年末,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246.9万头、69.4万头、226万只、4563.2万只,其中生猪、牛、羊存栏量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69.8%、335.5%、549.5%。


03


特色农业持续发展



看品牌,朝阳市“两品一标”农产品95个,其中绿色食品66个、有机农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4个。朝阳小米、凌源百合、凌源黄瓜、北票番茄、北票荆条蜜被评为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6个品牌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北票市被誉为“中国果菜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第一县”,凌源市被誉为“中国果菜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全国第一县”和“中国百合第一县”,朝阳县被誉为“中国鲜食枣产业第一县”,建平县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看质量,朝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97家,市级205家。全市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


04


“工业强市”根基稳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朝阳市工业企业只有56户,工业产值1031万元,工业基础十分脆弱。1978年,朝阳市工业增加值仅有3.8亿元,2023年达到246.8亿元,是1978年的65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87.1倍。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突破500亿、600亿、700亿和900亿,至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16年的240户增加至2023年的436户,年均净增28户。截至2023年,朝阳持续推动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项目593个,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户。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38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雏鹰瞪羚企业34家。全市共有国家绿色工厂4家、省绿色制造单位34家。


05


投资规模节节攀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猛增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全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到1952年恢复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只有223万元。1978年以来,全市投资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8000亿元,为朝阳城市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978年,朝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不到1亿元,2023年达到近500亿元,是1978年的735倍,年均增长15.7%。


06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朝阳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邮电通信事业和服务业飞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市通车的公路里程仅有六百余公里,到2023年,全市公路里程(不含城管路段)1889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6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达到27873万人公里、895371万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5倍和194.6倍。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由2012年末的232.9万户增加到2023年末的290.6万户,累计增长24.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由2012年末的34.1万户增加到2023年末的107.5万户,累计增长2.2倍。邮政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23年末,朝阳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2.62亿元,是2000年的2.2倍。特快专递(EMS)由2000年的7.8万件增加到2023年的1418.1万件,增长了181倍。


07


市场消费潜力释放



改革开放以后,商业网点遍布城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促进了商品流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消费市场日益繁荣,消费热点不断升级。1978年,朝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3.3亿元,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2014年突破二百亿元,2021年突破三百亿元。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9.1亿元,比1978年增长100倍。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全市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2023年,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外贸企业160家,出口创汇额由1992年的17万美元提高到6.3亿美元。


08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朝阳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城乡居民生存环境大幅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朝阳调查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朝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3元,是1949年(35元)的539.8倍,年均名义增长9.0%,于1994年、2009年和2015年分别突破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大关;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51元,是1978年(353元)的90.5倍,年均名义增长10.8%,于2003年、2008年、2015年和2022年分别突破5000元、10000元、20000元和30000元大关。


09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事业成就辉煌,2023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330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2所,中职学校14所,全市初中学校136所,高中学校总数30所,小学353所,幼儿园776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385731人。科技事业突飞猛进,解放初期,朝阳的科技工作和专门的科研机构一片空白,经过多年努力,到2023年,从事规上R&D人员达16145人。2023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96件。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到2023年,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发展到3660个,比1965年的958个增加2702个;床位总数达22462张,比1965年的3193张增加19269张;卫生技术人员由1965年的5818人增加到21410人。文化事业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朝阳市共有文化(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博单位4个,全市馆藏文物达1645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31件/套(含国宝3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底,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99万人、264.54万人、24万人、26万人、28.15万人。


10


绿色生态扎实推进



2023年,朝阳市区污水处理率100%,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7.0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8.57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21.33%。种草改良面积21.00万亩。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到30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2.2%(未扣除沙尘等极端气候影响)。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浓度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1.4毫克/立方米、15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新时代新征程
朝阳将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牵引
聚焦“六个着力建设”目标任务
和“八个攻坚突破”重点任务
积极拼搏勇毅前行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篇章!




来   源丨辽宁统计
编   辑丨王   宁

朝阳市人大
传播人大声音 讲述人大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