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非遗寻“新”丨从相州盘扣,到文创新品

文化   2025-01-20 09:12   河南  

新春走基层
编者按:
今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非遗将成为这个春节热词之一。新灵感激发新创作、新场景带动新消费、新国潮引领新时尚……如今,安阳市众多非遗项目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时代华彩。1月17日起,《安阳日报》推出《非遗寻“新”》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非遗寻“新”②

+文创:相州盘扣变文旅名片

1月16日,缕缕阳光照进安阳民俗博物馆相州盘扣艺术工作室,不时有游客进来一睹相州盘扣的风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州盘扣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文清正坐在桌前,用指尖捏起甲骨文“鸡”字,轻轻放进已经做好的如意边框内,又拿起尖头工具钳调整弧度,让造型更加美观自然。丝线翻飞,一会儿,黄色的如意边框、橙色的甲骨文字、喜庆饱满的元宝,一个精巧的文创单品便跃然眼前。
这是相州盘扣艺术工作室特意为迎春祈福创作的文创新品,一套共12个。边框全部用如意造型,内部加入不同的生肖甲骨文字,最后再进行缝合、填充,既可以装裱后做摆台,也可以穿绳作为挂件。
文创为非遗注入了新的生命。2025年是乙巳蛇年,为创作一套新的迎春盘扣文创产品,王文清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去年11月,她开始在脑海中构思盘扣文创的内容设计,既要包含安阳文化元素,又要体现新春的吉祥寓意。没多久,“巳巳如意 腰缠万贯”的草样就形成了。王文清抓住创作灵感,用画笔将每一个图案记录下来。随后是准备袢条、填充材料等,经过盘扎、整形、填充、贴底等工序,终于赶在今年元旦前将图纸变为现实。

这只是相州盘扣艺术工作室迎新文创之一。眼下,王文清的团队正在制作龙纹甲骨文“福”字与凤纹甲骨文“福”字盘扣文创。王文清从抽屉里拿出一卷设计图。记者看到,两张图纸上设计的都是甲骨文“福”字,造型大抵相同,不同的是,龙纹在细节上突出龙爪、祥云,而凤纹则选用玄鸟造型,细节上突出十二生肖甲骨文字与凤羽。“这两个甲骨文‘福’字约高40厘米、宽30厘米,将来成品装裱后会更大,在完成图案设计与基础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一件单品大约需要1个月才能制作完成。”王文清告诉记者。
在相州盘扣艺术工作室,记者看到许多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盘扣文创产品,有生肖造型,也有甲骨文字,还有传统盘扣造型与卡通动物造型等。如今,这间工作室创作的盘扣文创单品约有五六百件。
当国潮成为时尚,“非遗+文创”的设计,让非遗中蕴含的中式美学意境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受到更多年轻人喜爱。相州盘扣随文旅推介及非遗展出等各类活动到过很多地方,每次都备受瞩目。“随着安阳文旅不断升温,越来越多来参观学习的外地人会选购一些盘扣文创产品。这些年,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更多贴合当代人审美和生活的‘潮品’,工作室的盘扣文创产品从最初偏重传统花型、篆书字体逐渐融入更多甲骨文元素与现代元素,让非遗焕发出新的魅力。”王文清感慨。
采访结束时,王文清满是欣慰地看着墙上展出的盘扣文创产品对记者说,为突出安阳元素,不仅可以在每个作品中单独再加入相应的甲骨文字,她还打算推出甲骨文书法壁画、挂件等,让相州盘扣与安阳文化紧密结合,成为安阳特色文旅名片。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文/图

非遗名片



















相州盘扣

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手工将长长的袢条回旋盘绕成各种造型的装饰品,花样品种繁多,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含盘、缠、包、缝等工艺。一颗颗精巧的盘扣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元素,在传统服装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蕴含了百姓对招福纳吉、和乐团圆的美好期盼。






















了解更多:




















河南安阳相州盘扣:指尖上的非遗艺术

盘扣作为河南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手工将长长的袢条回旋盘绕成各种造型的装饰品,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元素。花样品种繁多,不但在传统服装上起着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人民招福纳祥、传递情感的美好期盼。阅读全文>>>






































安阳:非遗“点睛”美好生活

盘扣虽小,其制作工艺却较为复杂。通过盘、缝、包、缠等工序,将色彩斑斓的丝线来回穿引、拉实,再配以温润的珠串,一颗颗明丽鲜艳、造型别致的盘扣作品就呈现眼前。阅读全文>>>






































上新了安阳·文峰篇丨安阳市名优特色产品:相州盘扣阅读全文>>>





















编辑 | 陈建坤

稿件来源:安阳融媒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官方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