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促就业 凝心聚力保民生丨新集乡近期就业服务工作综述
文摘
2025-02-04 20:35
宁夏
新集乡党委、政府按照区、市、县党委政府相关文件要求,以“四举措”为抓手、“四结合”为路径,创新构建“三色台账+三个到位+三个平台+三重调度”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动新集乡就业服务工作走深走实,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位统筹部署。制定就业服务工作要点,明确“四举措”“四结合”工作框架,召开专题推进会8次、现场到村调度40余次,形成“党政主抓、分管负责、村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深化网格管理。依托全乡20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320个网格化管理体系,确定就业服务业务人员20名,压实“包村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实现就业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健全核心指标机制。设定“台账精准率”“岗位推荐率”“稳岗转化率”三项核心指标,对指标完成率不高的行政村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就业服务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创新“三色台账”动态管理,实现精准分类施策。科学划分群体,建立分级服务机制。结合“1131”就业服务机制,对全乡11035名转移就业劳动力实施“绿橙红”三色动态管理:一是绿色台账(稳定就业7882人):以“稳岗服务”为核心,每季度更新务工信息,重点完善就业单位、就业时间等就业信息服务,对出现务工不稳定情况的及时调整至橙色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目前稳岗率达99%;二是橙色台账(灵活就业1833人):以“稳岗拓岗”为目标,每月跟踪回访,掌握就业动态,更新就业信息,对失业人员,按照“1131”就业服务机制,及时推荐就业岗位,截至目前我乡累计推送配岗位信息400余条,帮助30余人实现稳岗增收;三是红色台账(无务工意愿、失业及零工1320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建立“村组干部+服务对象”结对机制,开展“送政策、送岗位”上门服务,提供“个性化”就业推荐,助力上岗就业。坚持“三个到位”宣传动员,构建立体服务网络。一是宣传覆盖到位,打通信息壁垒。线上依托“睛彩新集”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等平台累计发布政策解读、招聘信息110余条,阅读量超2万人次。线下通过逢集赶会设点宣传、进村入户发放政策资料,村组主要位置张贴海报等方式不断提高用工信息知晓率。累计发放宣传彩页1200多页、招聘简章800多份、张贴海报500余份,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二是入户动员到位,激发内生动力。组建20支由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和劳务经纪人组成的“就业动员小分队”,针对失业人员、零工家庭开展“敲门行动”,走访重点户1100余户,发放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彩页1600份,动员402人参与县外务工。三是跟踪服务到位,筑牢稳岗屏障。针对现已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台账”,通过电话回访、微信联络等方式,及时跟进服务,了解掌握其工作状态,做好纾困解难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在岗位干的好、稳得住。搭建“三个平台”协同发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一是政府有组织平台,强化供需对接。结合县就创中心“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稳内拓外促就业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以岗位需求为核心,积极组织本乡264名务工人员参与。举办本乡“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2场,发布福建对口协作企业及本地企业48家提供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岗位7406个,吸引各行政村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及返乡人员等300余人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6人。充分发挥市场就业主渠道作用,尊重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意愿,依托乡村劳务公司和各村劳务工作站,组织开展“点对点”劳务输送,截止春节假前包车输送务工人员400余人至银川、西安、乌鲁木齐等地。二是零工服务平台,激活灵活就业。以劳务公司为依托,建立乡级“零工总站”及20个村级“零工驿站”,构建覆盖全域的零工服务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公益性服务模式,动态发布建筑零工、家政服务等季节性、临时性岗位信息134条,累计帮助6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三是劳务经纪人平台,发挥市场效能。充分挖掘本乡劳务经纪人潜力,成立经验丰富、服务精准、带动作用强的劳务经纪人队伍,针对“政府有组织平台”周期长、“零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短板,发挥劳务经纪人在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作用,精准对接岗位供需,打通就业堵点。目前新集乡培育专业化劳务经纪人32人,带动务工就业800余人,农民工转移输出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落实“三重调度”,提升工作质效。一是强化工作推进调度,压实责任链条。围绕就业工作重点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推进。先后组织召开新集乡2025年“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劳务经纪人座谈会、新集乡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暨劳务公司第一次全体大会,现场交办问题清单11项,对进度滞后村负责人及时约谈提醒,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就业服务纳入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政策宣讲、岗位推荐等行动,形成“党政牵头、干群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信息动态调度,强化数据赋能。完善“新集乡1131就业服务台账”,对接县就创中心“彭阳就业创业线上平台”,实时更新务工人员岗位状态、技能水平等信息,实现“岗位需求—技能匹配—政策推送”全链条动态管理。建立信息发布“双线联动”机制,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推送岗位信息,线下利用村组喇叭、村级公示栏滚动更新,确保信息传递零时差、全覆盖。三是优化服务人文调度,凝聚稳岗合力。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实际需求,依托劳务公司和村级工作站,建立“服务台账+抽查督导”机制,定期抽查各村就业服务跟进情况,对问题突出的村组进行专项调度整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创新人文关怀举措,春节假期举办“外出务工欢送会”11场,发放“就业暖心包”(暖水壶、就业宣传手册、水杯等)321份;推行“积分制”管理,将推荐就业等行为纳入积分奖励,兑换生活用品200余件,有效增强群众参与感和获得感。新集乡积极探索“三色台账”台账与“1131”就业服务机制结合、宣传动员与村组网格化管理结合、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与日常就业服务结合、外出务工人员人文关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形成“四结合”协同联动体系,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以“1131”机制为核心,夯实精准服务基础。依托“1次摸底、1次培训、3次岗位推荐、1次跟踪回访”服务流程,结合村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就业服务全链条闭环管理。全乡20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320个网格员深入摸排劳动力信息,动态更新“三色台账”,精准锁定就业困难群体,确保服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织密就业宣传网络。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建立“网格化+就业服务”模式。全乡320名网格员定期走访进户,实时采集就业需求、技能水平等信息,并动态更新数据上报乡级,实现岗位需求与劳动力资源精准匹配。针对偏远村组信息滞后问题,网格员利用村级公示栏、大喇叭等线下渠道滚动发布岗位信息,同步通过微信群推送线上招聘动态,累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有效打通就业信息“最后一公里”。以日常服务为载体,提升服务质效。将就业服务融入日常工作中,乡级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研判就业服务问题、制定对策。依托劳务经纪人和零工驿站,常态化开展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行动,累计发布零工岗位134条,帮助60名群众实现灵活就业。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组织“就业帮扶小分队”开展“送岗上门”活动,走访重点户1100余户,发放用工信息1600份,动员402人参与县外务工,形成“日常服务+志愿帮扶”双轮驱动格局。以文明实践为纽带,凝聚稳岗合力。将就业服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激励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行动,累计兑换积分奖励200余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村级实践站举办外出就业政策宣讲等活动12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次,提升就业政策知晓率。春节前夕,结合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组织“外出务工欢送会”11场,发放“就业暖心包”213份,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务工人员归属感,实现“送出去、稳得住、能增收”目标。新集乡将不断增强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政策激励、创优环境等措施,在全乡大力营造“稳就业保民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使稳岗就业工作成为群众工资性收入发展的“突破点”、社会治理的“稳定器”、民生保障的“压舱石”。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