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盟谈判!“内鬼”是这3家车企?

时事   2024-10-31 15:39   广东  

10月31日消息,中国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谈判期间,跟欧盟私下谈判的电动汽车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上汽、吉利的Smart、吉利的沃尔沃

翻译为中文:

近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电商会)对外披露,欧盟委员会在与中国官方进行磋商的同时,亦擅自与部分中国企业就价格承诺进行单独谈判。这些企业均为机电商会授权的12家电动汽车企业集团成员,且该12家企业已明确表示将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机电商会的价格承诺申请。

然而,尽管已授权机电商会进行谈判,部分企业却背信弃义,私下与欧盟委员会展开价格承诺谈判,且涉及企业不止一家。

自6月份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公布以来,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机电商会按照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价格承诺方案,并启动谈判。机电商会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已全面覆盖所有授权企业,无需个别企业再次单独申请。

从9月20日起的20余天内,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尽管双方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欧盟方面对于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始终未给予积极回应,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截至目前,磋商尚未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据可靠信息显示,涉嫌私下与欧盟委员会谈判的企业包括吉利旗下的沃尔沃、Smart以及上汽集团。这是否是欧盟企图“逐个击破”中国车企的策略?

机电商会的声明中明确指出:“欧盟委员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如果欧盟委员会执意单独与个别企业开展价格承诺谈判……”;“欧盟委员会与企业单独开展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从声明的措辞来看,欧盟委员会是主动与中国车企进行单独谈判,而非中国车企主动寻求与欧盟协商优惠关税。

尽管机电商会的声明承认了欧盟主动与中国车企进行谈判的事实,但也暴露了个别车企与欧盟进行了谈判的现实。在已经授权机电商会并正在进行谈判的情况下,中国车企面对欧盟的私下接触,理应坚决拒绝,维护授权谈判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然而,部分车企的行为表明,它们对中国机电商会的信任不足,或立场不坚定,存在私心。私心的根源在于欧盟对不同车企的反补贴税率不同。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中,比亚迪、吉利、上汽三家被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其初裁和终裁的反补贴税率分别为比亚迪17.4%和17.0%、吉利20.0%和19.3%、上汽38.1%和36.3%,而特斯拉的反补贴税率仅为9%。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在与国外谈铁矿石价格时,也曾有企业私下与国外谈判,导致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大,依赖进口,与外资谈判时,虽然势力庞大,但力量分散,缺乏统一。后来,中央政府果断行动,重申授权中钢协代表国内全行业参与国际谈判,并授权公安部门通过国家力量打击违法行为,统一行业进口秩序。

欧盟的策略显然是试图通过分化中国车企来达到其目的。但只要内部团结,任何外部的阴谋都不会得逞。机电商会在这方面表现出了高明的策略,其声明强调:“目前单独谈判的企业均在已授权机电商会的12家电动汽车企业集团之内,且所有授权企业一致同意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机电商会的价格承诺申请”。这意味着,无论个别企业如何谈判,最终结果都将以机电商会的立场为准。

战壕说官场
深入揭秘官场生态圈,实时追踪人事变动,犀利点评权力滥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