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兽评说 | 新晋诺奖得主致谢自己的研究生:“活都是他们干的”

文摘   2024-10-21 14:50   美国  
近日,2024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辛顿曾经的一则获奖致谢引起不少人共鸣。

他致谢了自己的研究生,表示 “活都是他们干的”。


这是2024年5月,辛顿获得都柏林大学尤利西斯奖章时的致谢演讲。此奖项是这所学校授予的最高荣誉。


辛顿在发言时表示,我想就此特别指出一点,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招到真正优秀的研究生。在这一领域,人们永远不该忘记这一点,活儿都是他们干的。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J·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杰弗里·E·辛顿(Geoffrey E. Hinton),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网友评价






从研究遭遇排斥到AI传奇


被称为“AI之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或许自己都没想到,无法坐立,不能乘坐飞机,三任妻子都死于癌症的他,竟然收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的通知电话。

1982年,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的一间办公室里,辛顿正面临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他的妻子因罹患癌症离世,儿子确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不仅如此,他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毫无进展,甚至遭到主流学术界的排斥。

当时的“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认为,用计算机语言把概念、事实、规则和例外情况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认识客观世界。比如:所有的鸟都会飞,但企鹅和受伤的鸟不会飞。

这个流派被称为“符号人工智能”,集中了当时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精英。但辛顿认为让机器具备智能的关键是让它们自己去学习,他痴迷一种名叫“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的研究。

年轻时的辛顿(右)。|Toronto Life

但明斯基却说,“世界上没人可以将计算机训练得足够好,哪怕是令它可以学会最简单的函数方法。”连辛顿的博士生导师朗吉特·希金斯都劝他转换方向。

与多数人的选择不同,辛顿想继续往“有缺陷的方向”前进。中年的他不得不每天在家和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工作的困顿和生活的艰辛令其深感绝望:“我46岁就死在水里了,当时觉得至少要等到自己死后100年才有可能。”

要说辛顿的研究之路,“失控”伴随着他大部分人生。

1947年,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科学家世家。

高中时,辛顿开始对人脑机制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辛顿大学期间换了5个专业,甚至从剑桥退学,先是数、理、化,大二时又学了哲学、建筑学,后来又攻读了心理学。

1972年,辛顿凭借一篇论文申请到了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学博士。毕业后的辛顿来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1986年,辛顿与两名学者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通过反向传播误差来学习”的论文。

2004年,辛顿的研究获得加拿大高等研究院每年5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2012年,65岁的辛顿带着两位关门弟子参加了ImageNET视觉识别大赛,比赛内容是从数百万张照片里辨认出动物和物体。他们采用自己发明的AlexNET算法一举夺冠。

辛顿和两位弟子。|Toronto Life

这场胜利是颠覆性的。再之后的故事广为人知,基于辛顿神经网络的研究,人工智能掀起了一场革命。百度、谷歌、微软以及DeepMind等巨头的千万美元年薪向其抛出橄榄枝。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花了30年时间来抨击一个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无稽之谈的观点,并在2012年成功验证,成为“AI之父”。

2024年,称为“AI之父”的杰弗里·辛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点评

近日,新晋诺奖得主的一则获奖致谢,

让众多科研工作者大呼暖心,

也引起了众多科研学子们的共鸣。

起因是在某次采访中,

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辛顿致谢了自己的研究生,

并称 “活都是他们干的”。

这句话看似平实,

却是对其门下研究生们工作的认可,

让人颇感温馨。


诺奖无疑是整个科研界最高的荣誉,

它代表着人类在知识探索道路上的卓越成就。

然而,这一荣耀的背后,

往往是一个团队的默默付出。

这其中,研究生们的工作不容忽视。


虽然研究生是最Junior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但他们对实验项目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每一次的实验操作、每一个数据的记录、

每一篇文献的钻研,

都是他们为科学大厦添砖加瓦的见证。

他们或许没有站在聚光灯下,

但他们的努力却是伟大科研成就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诺奖得主辛顿的这句致谢,

是对研究生们的最高礼赞。

它打破了人们对诺奖得主 “孤胆英雄” 的刻板印象,

让大家看到了科研成功背后的团队力量。

这是一种谦逊,更是一种感恩。

这则采访也提醒着我们,

在追求伟大成就的道路上,

没有人可以独自成功。


同时,这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我们都应该学会看到他人的付出,

珍惜团队合作的力量。

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给予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

才让我们的世界持续进步。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让我们向默默努力的研究生们致敬,

也希望我们能在各自的领域里,

携手前行,

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科技未来。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 The  End ·

往期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s

号主简介

@留德华叫兽:系美国Clemson大学数学硕士(运筹学方向)、Ph.D. candidate,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数学博士(离散优化、图像处理),读博期间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IBM实习半年,巴黎综合理工访问一季。现任德国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

读博期间创办【运筹OR帷幄】技术、【DIY飞跃计划】留学|科研社区并运营至今,2020.08创办【DeepMatch】硕博|海外AI交友社区 ,知乎|B站 | 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科普自媒体创作者(超100w关注者)。


私人订制咨询: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AI/DS/运筹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连麦直播咨询:每周日【连麦直播陪伴申请】:欧洲/北美/全球留学教育移民咨询&专家联合咨询

也欢迎同步关注我的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蓝鸟X留德华叫兽,防止失联。

留德华叫兽
六分教育,四分科普,聚焦硕博/留学/海外/科研--德国数学博士,斜杠青年,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副业自媒体\x26amp;三个社区(留学科研辅导/留学海归硕博交友/运筹学),全网100W+关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