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人每天只能摄入一个鸡蛋”,相信这样的脑回路知识点一定在80、90后儿时父母的口中经常出现,这个说法其实源于美国膳食指南在1977年的建议,他们将成年人的胆固醇摄入量建议限制在每天300mg以内,相当于不能超过1颗蛋的量。
也就是从那以后,全球很多地区的人们开始坚信每天最多只能吃一个鸡蛋,吃鸡蛋多了会胆固醇升高,还会增加冠心病的几率。
但是美国的一位哈佛医学博士尼克·诺维茨(Nick Norwitz)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发现实际上这种说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和研究数据支撑,这么多年来,也并没有直接人体实验来做食用鸡蛋的试验证明吃鸡蛋会让人的胆固醇升高,更没有用鸡蛋来做试验证明过吃鸡蛋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所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拿自己做实验。
其实很早之前哈佛的研究人员就开始质疑这个,他们在几十年的证明道路上,终于尼克出现了,只是他用一种可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佐证,实验对象是自己,吃鸡蛋的也是自己。
但是尼克很有信心,因为他在到哈佛读医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达特茅斯学院细胞生物学学士、牛津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方向博士学位,所以理论纬度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而且为了让实验可以更多人监督,也可以看到肉眼的变化,他决定将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同步跟进。
1
720个鸡蛋吃一个月坏胆固醇不增反降
开始尼克为自己的实验做了大胆的预测,认为狂吃鸡蛋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而这个狂吃的数字被定在了每天24个,也就是一个月720个,共四周。这样算下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就高达4400多毫克,这可是当地地区膳食指南的好几十倍呢。
不过尼克并没有被数据吓跑,而是他发现,这项实验越到后面,最难的不是吃多少个鸡蛋会有胆固醇升高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变着花样煮鸡蛋,如何将鸡蛋做出不同的口味。为了让实验更加生活化,开始的两周他除了每天24个鸡蛋之外,还会搭配肉、鱼、橄榄油等食物来丰富自己的食物结构,煮鸡蛋的方式也被他玩转不同的花样。
之后的两周他每日增加了60克碳水化合物,有时吃两根香蕉,有时吃点蓝莓、樱桃,再来点夏威夷坚果酱,其他的生活习惯,例如坚持每周一小时的运动这些都不变。
最后,720个鸡蛋下肚后实验结束,颠覆常理的实验结果出炉了,大家本以为会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是不升反降,而且开始两周降低2%,后面两周就是猛降18%,20%的总降幅让人吃惊。
之所以会这么神奇,尼克在视频中揭秘道,主要是我们的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对于外来突增摄入的胆固醇,身体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启动肠道细胞上的受体和胆固醇结合,促使肠道分泌一种叫做“肠抑脂素”的激素,这样肝脏接收到这个信号后,生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就少了。
这样出乎大家意料的实验结果,让大家见识到了身体的强大适应能力,但是尼克也表示,自己在实验中只是检测了自己的胆固醇水平,这个实验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测试,也没有其他身体指标的检测,所以他也奉劝大家太早下结论也不是很靠谱,毕竟他实验期间还有其他的食物摄入,说不定也有一定帮助。
但是不管怎样,尼克的这次科普十分成功,让大众对吃鸡蛋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
2
20天内吃掉200片培根
尼克用自己身体做饮食研究是出了名的,他的研究都十分有意思。除了吃鸡蛋之外,还做过20天吃掉200片培根的实验。
这个实验同样是关于胆固醇的主题,他选择在连续20天里吃 600 条培根,为了保证实验不受干扰,他每天吃30 条不含糖和抗生素的培根,合计21000卡路里和1800克脂肪,饮食的其余部分主要由动物性食品组成,比如鲑鱼、沙丁鱼、鸡蛋、牛肉和鸡肉,还有特级初榨橄榄油和澳洲坚果油。感觉除了多出来的培根数量之外,其他的食物都是很均衡的营养。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前面十天胆固醇没有增加,后面十天胆固醇则是断崖式的下降,而他自己则只是感觉有些腹胀,体重增加了4磅而已,其他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他又成功的打破了大家的固有思维,接着他就开始做对比试验,同样还是用自己的身体,对比吃奥利奥饼干和降脂药的效果。
第一段实验,在严格遵守生酮饮食的2周后,他除了正常吃饭之外,还会每天吃12块奥利奥饼干,坚持吃16天的奥利奥之后他发现LDL-C水平从整整降低了71%。之后经过冲洗期阶段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按照剂量每天服用20mg的他汀,大约4周之后仅比基线降低了32%。这赤裸裸的数据差让人很难再相信药物控制的能力了。
虽然尼克十分热衷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实验,但是实际上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患溃疡性结肠炎5年的他,为了了解真相,也会选择顶着身体的不适也会每天吃6000大卡的高脂食物,也许这就是科学精神吧。
3
爱用自己身体实验的科研狠人
其实像尼克一样“以身试验”的“疯狂”科学家有很多,瑞典医生邬非 · 洛凡斯科夫就是在尼克之前用自己身体做实验来验证吃多鸡蛋和胆固醇没关系的科学家。1913年当俄罗斯病理学家尼可拉 · 阿尼契科发现胆固醇摄入与心脏病有关联后,在1937年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家就提出:如果我们能避免摄取蛋黄,就可以预防胆固醇升高,进而远离心脏病,进而将持多鸡蛋列为胆固醇的罪魁祸首。
邬非对这样结论十分不相信,于是就拿自己做实验,从一天1颗蛋,改成一天吃8颗蛋,一周后,他的总胆固醇下降了12%,最后还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及其他杂食动物,具有调节胆固醇水平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吃得多了,身体就会少制造一些胆固醇;当你吃得少了,身体就会多制造一些。
比邬用身体实验也大获全胜,大家都觉得他们十分疯狂,但是对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人博士赵志磊,估计他们都望而却步。
从23岁到29岁,赵志磊都只痴迷于蚊子的研究,为此还不惜用自己的血喂养蚊子长达6年之久,最后终于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科学地回答了“蚊子为什么专咬我”原因。
赵志磊之所会选择如此粗暴的实验方式,主要是模拟实验的方法比较繁琐,他们的团队花了五年的时间才确定蚊子最开始不是咬人的,所以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干脆就把自己的手臂直接伸进养蚊子的笼子来进行观察。
要知道实验室里的几百只蚊子可不是吃素的,进去的一瞬间同时趴在手臂上,不到十多分钟就可以吸饱血,手臂也瞬间N多包肿起来,剧烈的瘙痒随之而来,他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喂蚊子的时候,肿、痒得难受,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导师直接建议他把手臂放到热水下面冲洗,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才消了肿。
之后喂多了身体也开始免疫起来,除了他之外,他的同事也加入到喂蚊子的队伍一起搞试验,他们还特别自豪的是创下了一天之内喂3000只蚊子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就这样,勇敢的他在坚持六年之后终于发表了文章,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科普了蚊子是怎么从不咬人到咬人的进化。
写在最后:
尼克的实验虽然告诉我们吃多了鸡蛋不一定会胆固醇升高,也不一定会有心脏病,但是并不代表大家都要这样的效仿。
在我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都是闷头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好像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他们也很认真的再给大众科普,让大家的观念可以与时俱进。
尼克等科学家们不惜用身体来验证我们生活中的固有思维,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凡事皆有度,切莫过了头,身体虽然有自我调节机制,但不是我们不健康生活的借口。
END
YouTube、Fox news、
Academic、Nature Article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将持续推送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