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为我市全面建成沿海强市、美丽港城提供规划支撑和空间保障。
《规划》自2019年启动编制以来,以“一优四高”(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高颜值风貌)为目标,深化落实全国规划纲要和省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执行各类专项规划,强化多规合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全域一体、陆海一体、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总体格局。规划成果在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组织的2023年度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一流旅游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一流旅游城市全面建成。到2050年,全面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将贯彻落实批复要求,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加强城市设计方法运用,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逐渐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要点来了↓↓↓
秦皇岛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本底、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滨海景观风貌,以滨海地区和长城沿线为重点,优化整合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重大设施支撑和服务能力,推进全域、全季、全业旅游,提高旅游发展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流旅游城市。
推动京唐秦辽发展轴集聚发展。对接京津、联动东北,依托山海关区、海港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抚宁区和卢龙县,集中布局城镇和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产城融合,促进产业集聚,深化与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技术、产业合作,建设京津冀联动东北的重要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发展带和长城文化旅游带。充分利用优质稀缺的海岸线资源,发展康养度假、文体休闲、消费体验等高端旅游和临港产业,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带绿色发展引擎。依托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及沿线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东部滨海城市集聚板块是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承载区和陆海统筹发展重点区,完善陆海功能,强化组团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西部城乡融合发展板块是农业空间的主要承载区,以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建设和美乡村。北部生态涵养功能板块是生态空间的主要承载区,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实施造林绿化,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青龙都山自然保护区等 3 个自然保护区,河北渤海森林公园、河北黄金海岸森林公园、河北南山森林公园、河北北戴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北青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北卢龙一渠百库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北北戴河国家级海洋公园、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8 个自然公园。
突出山海特色和组团发展,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强化县城集聚带动,构建“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一主”为中心城区,包括港城地区、北戴河组团、山海关组团、抚宁组团,强化对全市发展的综合引领。“三副”为副城,即昌黎县城、卢龙县城和青龙县城,提升人口集聚和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全域均衡发展。“多节点”为 13 个中心镇和 24个一般镇,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基础较好、非农就业比重高的小城镇作为中心镇,改善其他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围绕“一主三副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小城镇功能。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副城-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是市级政治、经济、文体中心,是建设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核心承载地。副城共 3 个,为昌黎县城、卢龙县城和青龙县城,重点完善县域公共服务能力,吸引人口集聚,带动县域经济增长。中心镇共 13 个,包括石门寨镇、留守营镇、靖安镇、荒佃庄镇、朱各庄镇、祖山镇、肖营子镇、大巫岚镇、双山子镇、石门镇、刘田各庄镇、燕河营镇、潘庄镇,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基地,承担跨镇域的公共服务职能。一般镇共 24个,重点完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形成农村地域生产、集散中心。
延续城市组团与绿隔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按照因地制宜、均衡分布、功能多样、近远结合的原则,优化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成联峰山、紫金山、栖云山、戴河生态园等 7 处郊野公园,人民公园、森林体育公园、秦皇半岛公园、新世纪公园、秦皇植物园等 25 处城市公园,石河口、新河口、洋河口 3 处河口湿地。保障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为主的公园绿地供给,实现“300 米见绿、500 米入园”。重要节点及门户空间布置广场用地,结合重要水系和交通廊道布局防护绿地。
围绕“南海中城北山”整体格局,塑造“滨海风情、港城风尚、长城风韵”的总体空间形态特色。港城地区突出“舒朗大气、现代时尚”特色,北戴河组团突出“红瓦绿树、碧海金沙”特色,山海关组团突出“关城一体、古朴庄重”特色,抚宁组团突出“山水骊城、汉唐风韵”特色。严格管控滨海地区城市天际线,保护城市北部连绵起伏的山峦背景,严格控制浅山及山前地区建筑高度与体量。加强特色景观视廊保护与管控,包括祖山-西港片区、角山-山海关古城、碣石山-联峰山、联峰山-栖云山等。合理管控特色景观视廊范围内空间形态,保证山体及标识建筑的可见性,形成明晰的整体城市形象。
铁路网络。规划形成由大秦铁路、津山铁路、沈山铁路、京哈铁路、津秦高铁、环渤海城际铁路、承秦铁路、迁青铁路等构成的铁路网络。同时加强市域内县区间的铁路出行服务能力。远景预控京秦方向交通通道。
公路网络。统筹考虑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调整优化G230 等国道和 S203、S205 等省道,规划形成“三横四纵五联”的高速公路网。“四纵”为秦滨高速、承秦高速、秦沈高速,远景预留秦赤高速,“五联”为京哈高速北戴河连接线、秦滨高速北戴河机场连接线及北戴河连接线、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远景预留青迁高速。
优化国省道布局,分离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构建以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为主骨架的城市干道网。“两横”为北环路及其西延线、兴凯湖路-机场快速路,“四纵”为抚南快速路、西环快速路、东港路和浙江北路。“三横”为北二环路、龙海大道-秦皇大街-宁海大道、河北大街-滨海大道-海宁路-金城路-站前大街-抚南连接线-滨海新大道,“四纵”为民族路、西港路、祁连山路-文昌路、戴河 4 号路,实现客货分离、公交和小汽车服务廊道分离,提高东西向跨组团连通效率。建设滨海、滨河、城市慢行道,营造独立舒适的慢行环境。滨海慢行道,依托贯穿各组团的滨海景观路,沿龙海大道、滨海大道、海滩路等构建特色化的步行及非机动车休闲系统。滨河慢行道,依托石河、新开河、汤河、新河、戴河、洋河等自然水系,打造两岸亲水步行、自行车休闲空间。城市慢行道,依托秦皇大街、河北大街、民族路、文昌路、滨海新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慢行系统。形成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实行差别化城市停车供应分区,限制供应区应适当限制停车需求,加大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建设,引导绿色出行,缓解停车压力;平衡供应区强化配建停车设施建设,注重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布局。新建停车场合理配置充换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满足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