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反响 | 劳模先进积极建言 共谋发展

文摘   2025-01-21 19:10   江西  

王伟:建议成立跨区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省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部作业长王伟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工人培育政策的支持力度的建议》。

记者了解到,自王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7年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每年参与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百余项,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他对于两会期间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尤为关注。

他说:“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来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我受益匪浅,深感使命光荣。会议期间,我和其他代表们都深入学习相关报告、积极建言献策,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备受鼓舞,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努力学习先进技术,为我省的制造业创新发展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王伟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又是全国劳模,他深知地区产业发展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拼搏奋斗;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结合调研经验,他认为加大对产业工人培育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该从两方面发力:进一步健全江西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运行机制,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由省级相关部门结合全省产业工人队伍现状广泛开展组织实施职工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征集。

对于如何有效促进职工开展技术创新,他也有着自己的创新思考,基于自己多年来大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经验,他告诉记者:“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成立跨区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有利于更深入广泛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全省范围内劳模和工匠人才交流互鉴的‘新纽带’,成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服务职工的‘新品牌’。有关部门还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广大职工的优秀技术革新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定期向全省职工征集技术革新项目,鼓励职工提出创新性技术改进方案。”


甘公荣:建议大力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志愿服务
她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退休多年来,她一直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事业,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甘公荣。作为省人大代表,她参加2025年全省两会并带来了关于大力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志愿服务的建议。
据悉,甘公荣从父母手上接过接力棒,全身心投入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牵头成立巾帼志愿者协会,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她牵头成立的莲花县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已从最初的1支队伍发展到32支服务队和10支“红娃娃队”,吸引了4000多人参与。
她告诉记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留意到一些孩子沉迷手机及网络游戏,给家庭、社会埋下诸多隐患。青年一代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和长远发展,关乎社会的和谐与长期稳定。作为人大代表,我建议大力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志愿服务,用红色文化和志愿精神浸润滋养孩子的心灵,有效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关于此项建议应如何有效落地,她表示,建议有关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实施:一是由省教育部门牵头,整合高校、党校、职业院校等资源,开设红色文化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红色文化传承人才。二是采取“上派+下沉”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红色文化传承的指导力度。如由省级层面统筹,每年下派优秀文明实践员或者志愿者到基层一线开展示范教学,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激发全社会参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热情。三是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更多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红色文化展览策划、讲解服务、红色故事创作等实际工作,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吴婉菁:建议加强我省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建设


“参加今年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了解到全省各方面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备感振奋。尤其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繁荣发展赣鄱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打造一批‘非遗国潮’。这对我们非遗传承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夏布绣新余市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女创业带头人吴婉菁如是说。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吴婉菁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最关注的是文旅事业发展的相关话题,她本次参会也认真准备了多项相关建议,其中一项是《关于加强我省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她说:“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丰富的非遗资源,但这同时也是重如泰山的责任,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是我一直思考研究的课题。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传承人,传承人数量足不足、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能否高质量传承发展。”
根据吴婉菁的调研情况,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占据了我省非遗项目的重要地位。但这些类别的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技艺难度大、学习周期长、市场回报低的情况。因此,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我省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建设:开展省内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展现状大调研;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城乡资源实现非遗传承人“家门口”就业;构建合作共赢渠道,破解非遗创新研发和市场营销困境;落实落细非遗人才培养政策,健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名长期既致力于非遗精品创作,又要参与大量非遗推广活动的传承人来说,吴婉菁深知许多非遗传承人因精力和能力有限,常常面临钻研技艺与营销推广所需时间、精力和经费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她看来,非遗传承首先需要保障非遗传承人能够凭这项技艺养活自己,才能激活技艺的“造血”功能,让非遗技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对此,她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带来了具体的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非遗项目融入地方重要文旅消费活动中,来破解非遗产品的市场营销困境。相关单位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采购非遗产品、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方式,在一些文旅消费活动中进行展销扶持,既可以丰富文旅活动的多样性,又可以提升非遗的影响力,还能帮助非遗传承人拓宽非遗产品购销和推广渠道。此外,她还建议制定非遗技艺国内外展演活动的扶持补贴政策,给予非遗传承人在展位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运输费等方面的适当补贴,以减轻非遗传承人对外展示推广的经济负担。”



梁华平:建议将遂川狗牯脑茶传统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全省两会,我见证了民主的力量,也深知肩负的责任。我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份热忱传递,投身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省人大代表、庐陵工匠、狗牯脑茶梁氏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梁华平告诉记者。
梁华平作为遂川县狗牯脑茶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继承了祖辈精湛的制茶技艺,更继承了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茶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积极参加各类茶技艺交流活动,向年轻人不断传授制茶技艺,努力让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他介绍,狗牯脑茶的传统生产技艺独特,从鲜叶采摘到加工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为了更好地传承制茶技艺,本次全省两会他带来了将狗牯脑茶的传统制茶技艺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建议。
他建议从加强狗牯脑茶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建立完整的狗牯脑茶制作技艺档案资料、加大对狗牯脑茶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积极组织非遗申报工作等方面具体开展有关工作,为狗牯脑茶的传统技艺做好系统性保护、发掘和传承,争取早日将狗牯脑茶的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梁华平说:“我相信,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狗牯脑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将更好地发扬光大。我将继续努力,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好这门手艺,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致富。”

来源:江西工人报

撰稿/摄影:齐菲斐、胡梦婷

投稿邮箱:jxszghggt@163.com

  扫码关注“赣工谈”

微信号:jxszgh

赣工谈
江西省总工会官方订阅号赣工谈,讲政策、说法律、聊生活、赞劳动,倾情服务广大职工,打造互联网中最有趣、有料、有味的普法公众号。 关注赣工谈,法律在身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