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烫熨治疗疗法
◎定义
烫熨治疗是应用发热的容器在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烫熨、或滚动、摩擦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其简便安全,是治疗疾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适用范围
(一)骨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腰肌劳损、脊柱骨折、脊柱术后疼痛综合、脊髓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关节强硬、关节痛、软组织损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适用于寒湿、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呃逆、反酸、泄泻、便秘、痞满等。
(三)妇科疾病:适用于寒湿、虚寒引起的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盆腔炎、不孕症等。
(四)产科疾病:产后腰痛、腹痛、产后小便不通等属于寒湿、虚寒症者。
(五)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喘证等属于寒湿、虚寒症者。
(六)神经内科疾病:中风后遗症。
(七)儿科疾病:腹泻、疳疾、便秘、遗尿等。
(八)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肥胖症等。
(九)围手术期:术后关节痉挛、术后尿潴留、术后局部疼痛等。
◎禁忌症
(一)24 小时急性创伤的局部、高热患者、急性期炎症患者、血友病患者、活动性结核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二)过敏体质、孕妇下腹部禁用。
(三)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操作步骤
局部涂凡士林,用双层包布包裹药包,先在医护人员手背上试温,将药袋置于患处熨敷,随时移动药袋,用力均匀,来回推熨,开始时用力轻而速度快,随着药温降低则用力增加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则重新加温至合适温度。
◎疗程
每天治疗 2 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操作时间 15~30 分钟,15 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及疗效可治疗 2~3 个疗程。
贴敷疗法
◎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等理论为指导,把中药饮片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等物质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于穴位、患处(阿是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消瘀、通络止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范围
(一)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胰腺炎、阑尾炎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三)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四)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五)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剧吐、先兆流产、先兆早产、便秘等。
(六)骨科疾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
(七)神经系统:中风脱证、面神经炎、多发性脊髓炎等。(八)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九)儿科疾病: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十)皮肤疾病:特应性皮炎、痤疮、慢性湿疹等。
◎禁忌症
(一)对药物产生皮肤过敏现象者禁用。
(二)局部穴位有溃疡性皮肤病、开放性创伤,及局部疮疡、烫伤等皮肤破损者禁用。
◎操作步骤
1. 药方的选择:从理论上讲,凡是被临床证明有效的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原料来治疗相应疾病,但其亦有一定的选方原则和纳入标准。
2.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力求做到穴少而精。
3.具体操作: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疗程
按穴位施治,2~10 个穴位。1-2 天贴敷一次,7-10 次为一疗程。
中药涂擦
◎定义
中药涂擦治疗是将各种中药直接涂擦于患处,以达到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适用范围
(一)骨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腰肌劳损、脊髓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关节强硬、脊柱骨折及四肢骨关节创伤、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关节痛、软组织损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适用于寒湿、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呃逆、反酸、泄泻、便秘、痞满等。
(三)妇科疾病:适用于寒湿、虚寒引起的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盆腔炎、不孕症等。
(四)产科疾病:产后腰痛、腹痛、产后小便不通等属于寒湿、虚寒症者。
(五)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喘证等属于寒湿、虚寒症者。
(六)神经内科疾病:中风后遗症。
(七)儿科疾病:腹泻、疳疾、便秘、遗尿等。
(八)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肥胖症等。
(九)围手术期:术后关节痉挛、术后尿潴留、术后局部疼痛等。
(十)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瘙痒症、痤疮、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禁忌症
对药物产生皮肤过敏病者禁用。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必要时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疗程
每天治疗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操作时间 15~30 分钟,15 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其疗效可治疗 2~3 个疗程。
中药熏洗治疗
◎定义
中药熏洗治疗是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范围
(一)骨科疾病:风湿、类风湿所引起的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的扭伤、肩周炎、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关节脱位、关节痛、软组织损伤、骨折后遗症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呃逆、反酸、泄泻、便秘、痞满等。
(三)妇产科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妊娠合并阴道炎、产后乳胀等。
(四)周围血管疾病: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雷诺综合征、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稳定期及后遗症、静脉性溃疡、各种血管炎、淋巴水肿等多种周围血管疾病。
(五)五官科:急性结膜炎、急性睑腺炎、口腔溃疡。
(六)肛肠外科:痔核的脱垂、嵌顿、血栓,肛周组织的水肿、红肿发炎的辅助治疗等。
(七)外科:疖、痈、丹毒、湿疹、烧烫伤、手足癣、冻疮等。
(八)皮肤科:皮肤病、皮癣、皮疹、疥疮、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脚气等。
(九)呼吸内科疾病:感冒、咳嗽等。
◎禁忌症
(一)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肾脏病、肿瘤等患者及妇女月经期禁用。
(二)局部皮肤破损者、严重皮肤过敏病史者禁用。
(三)熏蒸面积较大者,熏蒸前后应适度多喝水,严防汗出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
◎操作流程
熏洗疗法借助于蒸汽与药物的熏洗,可用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症的治疗。在具体实施中药熏洗时,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熏洗法、淋洗法、溻渍法;根据具体实施的部位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
◎疗程
每天治疗 1~3 次,每次操作时间 20~30 分钟,14 天为一疗程。
中药硬膏热贴敷疗法
◎定义
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是将多种药物研末成粉,用药油拌成膏状涂在敷料上,贴敷在体表局部或特定的穴位上并加热,借助热力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以达到疏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消肿止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
(一)骨科疾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脊柱骨折及四肢骨关节创伤、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各种痹症、痛症,跌打损伤所致的淤血、肿痛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等。
(三)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四)肿瘤疾病:癌症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或不适。
(五)妇科产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身痛、腰痛等。
(六)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七)神经系统:眩晕症、中风脱证、面神经炎、多发性脊髓炎等。
(八)儿科疾病: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九)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十)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疤痕疙瘩、慢性湿疹等。
◎禁忌症
精神病、有明显皮肤外伤、皮肤溃烂的患者禁用此疗法,皮肤易于过敏、孕妇、糖尿病患者慎用。同时对于有较多毛发的部位亦不适合行热贴敷。
◎操作流程
1.方药选择:从理论上讲,凡是被临床证明有效的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贴敷原料来治疗相应疾病,但其亦有一定的选方原则和纳入标准。
2.操作:清洁局部皮肤,取出备好的膏药贴敷在局部皮肤上,轻轻按压一下,然后将烤灯放置在床旁,对准贴敷部位热烤 10—15 分钟,(对于皮肤感觉差的患者,医护人员的手应放置在患处皮肤试温)。
◎疗程
每天贴敷一次,14 次为一疗程。
雷火灸
◎定义
雷火灸是将点燃雷火药条置于雷火恒温灸盒内放在体表穴位上,雷火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温熏并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防病保健、治病强身及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的一种防病治病的疗法。
◎适用范围
雷火灸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治疗的病种涉及到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近百种,疗效显著。
(一)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骨伤科系统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病、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囊肿等。
(三)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四)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肥大、尿失禁、阳痿等。
(五)造血系统疾病:白细胞减少症、血管性紫癜、贫血等
(六)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七)五官科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腮腺炎、面瘫、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等。
(八)妇产科疾病: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盆腔炎、不孕症、月经失调,乳腺增生、外阴白斑、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缺乳、产后乳胀等。
(九)皮肤及周围血管疾病: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慢性湿疹、银屑病以及斑秃、扁平疣、白癜风等;
(十)儿科疾病:腹泻、疳疾、遗尿等。
◎常用操作方法
雷火灸手法的正确运用,是雷火灸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常用的雷火灸法主要有以下九种,包括雀啄法、小回旋法、螺旋形灸法、横行灸法、纵行灸法、斜向灸法、拉辣式灸法、泻法、摆阵法等。
1.点燃雷火条置于恒温雷火灸盒内,盖好灸盒盖子,四肢部位用松紧带固定灸盒,盒子上覆盖上大浴巾;或点燃雷火条置于雷火灸灸具内,进行横行灸、斜行灸、雀啄灸、拉辣式灸等手法治疗。
2.根据中医辨证、补泻原则及患者的温热感调节雷火条高度与温度。补法:施灸温度低(灸药火力小),时间 15-30min;泻法:雷火灸施灸温度高(灸药火力大),时间长超过 30min,尤其是超过了 50min。
◎疗程
根据病情、治疗部位每日或隔日 1 次,每次操作 15-50 分钟,每个疗程 10 次。
穴位注射
◎定义
穴位注射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以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为依据,在穴位内注入药物,通过针刺与药物的协同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综合,整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节省药物、操作简便的特点。
◎适用范围
(一)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二)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中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五)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胸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六)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肥胖症等。
(七)外科、皮肤科疾病:疮疡、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带状疱疹、瘾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红斑狼疮等。
(八)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九)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恶阻、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十)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 B1 注射液等中药制剂。
◎禁忌症
有明显皮肤外伤、皮肤溃烂、皮肤感染的患者不宜用此疗法,孕妇下腹,腰骶部穴位,合谷、
三阴交、至阴等穴位不宜注射。药物不能注入血管、神经干、关节腔、脊髓腔等。
◎操作流程
1.注射药物选择:从理论上讲,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药物包括中药及西药肌肉注射剂,注射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2.穴位选择:选穴宜少而精,一般2~4个穴位。
3.常规消毒皮肤。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注意是否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注意药量、注药速度,并应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其神志等体征。
手指点穴
◎定义
手指点穴疗法,是指以医护人员的手指、手掌、肘关节等为施术部位,在特定的穴位或者部位施以按法、点法、揉法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推拿疗法。
◎适用范围
(一)伤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推拿伤科适应症。
(二)内科疾病:头痛、失眠、腹痛、腹胀、中风后遗症、泄泻、便秘、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推拿内科适应症。
(三)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不孕、孕前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产后身痛、产后腰痛、产后乳胀、产后缺乳等推拿妇产科适应症。
(四)儿科疾病:小儿感冒、疳积、肌性斜颈、腹泻、便秘、脑瘫等推拿儿科适应症。
(五)五官及其他科疾病:近视、斜视、视力障碍、鼻炎、咽炎、颈源性耳鸣耳聋、慢性肠梗阻等推拿适应症。
◎禁忌症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禁止在损伤局部进行手法治疗。
(二)各种类型的骨折,其损伤局部禁止使用推拿手法治疗。
(三)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
(四)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疾病。
(五)危重的脏器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六)急性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等。
(七)孕妇的下腹部、下腰部以及合谷、三阴交等有特定作用的穴位禁止刺激。
(八)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九)严重的高血压病患者。
(十)高热发烧者。
(十一)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
(十二)烧伤、烫伤者。
(十三)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者。
◎操作流程
1.部位及取穴位:治疗的部位与穴位可以选取全身各部位经络、腧穴、阿是穴等部位
2.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等。
◎疗程
每日 1 次,每次操作 15-20 分钟,每个疗程 10-15 天。
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椎小关节(关节突关节)紊乱,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小关节紊乱,是指脊柱因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由于姿势不当而引起脊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异常,导致疼痛及脊柱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椎小关节、腰椎小关节、胸椎小关节。本病采用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应用广泛。
◎适用范围
由颈、胸、腰椎小关节紊乱造成的脊柱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等。
(一)脊柱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落枕、寰枢关节半脱位、棘上(间)韧带损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背肌筋膜炎等。
(二)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突症等。
(三)脊柱相关疾病:颈源性血压异常、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晕、胸源性心律失常、胸源性胸闷、腰源性腹泻、腰源性便秘、腰源性大小便失禁等。
基本手法
(1)理筋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弹拨法、理顺法、点按法(取穴阿是穴、华佗夹脊、膀胱经等部位)。
(2)整复手法:颈椎旋转整复法、胸椎错动整复法、抱颈提胸法、双连椅旋转复位法、腰椎分段斜扳法等。
骶髂关节错正骨推拿治疗
◎定义
骶髂关节错缝是指骶髂关节遭受外力的作用,或因妇女孕产骶髂关节面对合不良,导致骶髂关节韧带损伤或骶髂关节错缝,引起局部疼痛的功能障碍。临床上以持续性下腰痛或腰臀痛、长短腿、跛行为主要特征。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尤以女性及运动员最为多见。本病属中医伤科“骨错缝”范畴,又称“胯骨错缝”。
◎适用范围
(一)急性损伤:外力突然作用、猝然跌倒或腹直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强烈收缩引起骶髂关节的损伤。
(二)慢性损伤:多见于长期弯腰工作、经常过度负重或脊柱疾病,可促使骶髂关节退行性变,久而久之骶髂关节错位、关节密度增高。
(三)分娩损伤:女性在妊娠期和产后,因内分泌的作用,使骶髂关节松弛,怀孕时骶髂关节面被撑开,婴儿产出(包括剖腹产),腹压骤降,骶髂关节瞬间对合,由于关节面对合欠佳而形成错缝,导致一侧或两侧的腰骶及下腰部持续性疼痛。
1.基本手法
(1)理筋手法:按揉法、弹拨法、推法、点按法(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环跳等穴)。
(2)整复手法:单髋过屈复位法、单髋过伸复位法、侧卧挤压法。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以所在地区政策文件为准!
来源:越强文化
审核:孟令旗
发布:冯 玉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