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急招”?小心有假!

时事   2025-02-10 07:54   江苏  

本期主持人:吴云青


“高薪急招”?小心有假!






新闻背景




近日,网上流传消息称“中国雄安集团急招几万名大学生,不限专业,基本报名就能进”;一些博主还声称,“招聘有正式编制,年薪20万以上”。随后,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在官网发表声明,指明前述招聘内容为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借此名义收取“培训费”“报名费”等费用,给不明真相人员带来经济损失,提醒广大求职者保持警惕。







南报




虚假招聘信息何以屡禁不绝?自然是有利益驱动。这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博主,许多都挂着“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的名号,其真实目的是为培训机构引流,还有的谎称“职业培训”与“内部推荐名额”挂钩,通过收取高额培训费牟利,或者以预先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名义骗取钱财。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正是招聘市场火热的时候。虚假招聘信息鱼目混珠,很容易让求职者上当受骗、蒙受损失。有关部门亟须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和对诈骗团伙的打击力度,确保网络发布的招聘信息真实、规范。


明星带货?可能是“盗播”







新闻背景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购物时遭遇“盗播”。这些账号显示的是明星、网红在直播带货,但直播间售卖的却是名称和外观与他们介绍的产品相似的山寨货。这些“盗播”账号的套路,就是把明星或者网红直播的内容截取下来,然后开一个名字具有误导性的账号,将盗录视频稍经处理之后放在山寨账号上,用别人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引流,卖自己的仿冒商品。






南报




对于“盗播”现象,最该承担责任的无疑是平台。平台本身应有一定的审核机制,“过滤”掉大部分违规账号和行为,对于那些“漏网之鱼”,就需要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进行举报,才能形成“共治”的合力。

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盗播”受害者,对于违法违规账号和行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举报动力,平台要有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确保用户举报不会如石沉大海。



“先用后付”不应“被开通”






新闻背景




“一觉醒来,爷爷通过‘先用后付’买了54件商品,求助是否可退。”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引发了大量关注。近期,“为啥莫名其妙就开了‘先用后付’”“‘先用后付’开通容易取消难”等话题登上热搜榜。





南报




围绕“先用后付”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有支持者认为,它是促进消费便捷化的重要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有反对者担忧,可能加剧冲动消费,对于财务管理能力较弱的群体,可能构成潜在的消费陷阱。

“先用后付”的本意是为了促销,有信用付款需求的消费者可能会喜欢这种方式,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根据用户意愿来开通和使用。商家用“套路”消费者的方式来强行推广,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且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这么多的投诉和吐槽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南报8点评”栏目,每个工作日早8点上新,为您点评最新、最热的新闻时事,履行好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评论的使命担当。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云青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吴丽莉
校对:尹淑琼
责编:朱凯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