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脉相承|90分钟走近东阳竹编

文化   2024-12-25 09:04   宁夏  



古寺遥钟散夕阳。


鸟声啼入碧烟去,


新茅缚枕带秋香。


活竹编篱生晚翠,




东阳竹编


在华夏大地的浩渺文化星空中,有一抹翠影,以其坚韧与柔韧,编织着历史的脉络,那便是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板桥笔下的竹,傲然独立,而由竹衍生出的传统竹编,更是将竹之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竹编的故事,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晨曦微露。彼时,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的探寻中,发现了绿竹的妙用,它被巧妙地编织成盛放食物的器皿,简单却实用,就这样悄然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开启了竹编文化的漫长旅程。


岁月悠悠,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经济的腾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竹编工艺的发展。


如今,竹编已不再局限于生活的实用,它宛如一位破茧成蝶的仙子,化身成为可供欣赏的装饰物与艺术品。



而在这竹编的奇幻世界里,有一位引路人 —— 竹编大师蔡红光。她宛如一位执着的文化守护者,在东阳竹编的领域深耕细作,用双手赋予竹篾新的生命。在本次课程中,她将携着千年的竹编传承,引领我们踏入这充满魅力的非遗殿堂。



我们将跟随蔡老师的脚步,去探寻东阳竹编的奥秘。从竹编的起源与发展到竹编分类与编织工序再到常见的竹编技法,那充满技巧与匠心的编织过程。



从破竹时的干脆利落,到去节、分层的细致入微,再到编织成型时的精妙绝伦,每一个步骤都如同一场与竹的深度对话。手指穿梭于竹篾之间,感受着它们的丝丝凉意与坚韧质地,仿佛在触摸历史的纹理,在经纬交错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竹韵幽梦。


让我们以竹为笔,以篾为墨,在蔡红光老师的指引下,于东阳竹编的画卷上,书写与千年文化的邂逅奇缘,传承这永不褪色的翠韵华章。


想了解更多关于非遗:东阳竹编的相关知识吗?快来扫码学习吧~




来源:超星数字图书馆
编辑:韩思雨
审核:沈欧阳




扫码关注我们


书香贺兰
图书馆公益服务、新书推荐、活动信息、读者需求、资源推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