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历时数月的潼南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本次普查工作覆盖全区23个镇街,对三普已登记的66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了实地复查。此次普查不仅是对潼南区文物资源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次重要实践。
自潼南区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潼南区“四普”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普查队伍,明确普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要求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为普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相关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积极选派区文管所业务骨干参加市级业务培训,增强普查队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自今年6月份起,普查队员们背着沉重的专业设备,奔走于全区各镇街的田间地头和乡间小道。他们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相关普查技术流程,通过专业设备对文物本体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划定文物矢量图和本体边界、手绘及CAD制图、拍摄文物影像资料等,完成了大量基础资料的采集工作,有力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内容的准确性和内外的协同性。
一处处古迹,承载着悠久的文明;一件件文物,印刻了历史的记忆。田野调查过程中,我区普查工作队先后在潼南文旅等平台发布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四普”工作动态,新发现文物点线索等,同时向各村广泛宣传文物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极大提高了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随着潼南区田野调查工作的圆满结束,我区将对后续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重点聚焦于信息整理、数据提交、成果汇总等任务,确保文物信息准确无误,建立完备的文物信息数据库,将普查成果转化为可查询、可分析、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努力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办方: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