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故园情深

文摘   2024-10-30 22:38   湖南  

在金秋十月,那阳光如同一匹璀璨的金纱,轻柔而明媚地倾洒着。就在这样美好的一天,我们夫妻俩怀着满心的期待与眷恋,驱车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洞口老家。乡亲们一见,立刻亲切地迎上前来,笑容满面地说道:“哎呀!都这般大的年纪了,竟还亲自驾车回来,你们的老屋啊,一直都在这儿痴痴地等着你们呢”!

在悠悠岁月那宛如无垠长河般的进程中,我仿若一叶孤独漂泊的扁舟,身不由己地被时代那汹涌澎湃、滔滔不绝的洪流推搡着奋力前行。回首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时光,彼时的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工作的漫漫征程,自此便告别了那片深深滋养我生命的故土,告别了我挚爱无比、恩重如山的双亲。

时光啊,它总是这般匆匆忙忙,一刻也未曾停歇。亲爱的父母亲在岁月的幽深之处渐行渐远,他们分别在91 岁和 96 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他们的离去,恰似生命中两根顶天立地、坚不可摧的支柱轰然崩塌,让我在这茫茫人世间的依靠骤然减少,心中徒留无尽的落寞与悲伤。

那座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全木结构六排五间房屋,依旧安静而又坚定地伫立在原地。它曾经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见证了数不清的欢声笑语,承载了难以计量的温馨时刻。每年春节,我都会满心欢喜地携家人与孩子回到老家,陪伴父母亲共度那美好而又珍贵的佳节。大年三十的夜晚,灯火璀璨,温暖的光芒如同灵动的精灵,盈满屋里的每一寸角落。红通通的灯笼高高地悬挂于屋檐之下,烛光在窗纸上摇曳出如梦如幻、美轮美奂的影子。一家人围坐一团,守岁的氛围浓厚而热烈,笑声与温馨的话语相互交织,共同谱成了一曲动人的美妙乐章。

正月初一的晨曦尚未破晓,父母亲就已早早起身,在那弥漫着烟火气息的厨房里辛勤忙碌。当饭菜的香气在屋内肆意弥漫,他们便会轻声唤醒尚在睡梦中的我们去享用年饭。待我们洗漱完毕坐在桌前,外面仍是一片昏暗,可屋内的温馨却足以驱散所有的寒冷与阴霾。就在此时,窗外各家各户的鞭炮声骤然响起,噼里啪拉,震耳欲聋。那阵阵鞭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在向世界充满激情地宣告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绚丽的烟火在空中尽情绽放,璀璨夺目,为这新年的清晨增添了几份热闹与喜庆的色彩。

用过饭后,天色渐亮,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大人小孩成群结伴,挨家挨户上门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挚而又喜悦的笑容,吉祥的话语在空中悠悠回荡,宛如一首首美妙的诗篇。我们一家老小也融入其中,去邻里间拜年,一路上欢声笑语,那热闹喜气的景象仿佛还在眼前,那般清晰,那般令人怀念。

然而,如今这无人居住的老屋,显得那般冷清与寂寥。前面的坪里和四周杂草丛生,恰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被遗忘的落寞,令人心生无限的感慨与忧伤。

我正是从这里,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与深情祝福,走进了洞口一中高中部求学,毕业后投身于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继而迈向工作岗位,走向外面那更为广阔的世界。曾经,这里是我心灵的避风港,无论外头的风雨如何肆虐,如何狂暴,只要归来,便能寻得温暖与安宁,便能感受到无尽的慰藉。

在职之时,工作总是被我置于首位,极少有时间回老家探望父母亲,即便回去,也只是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停留。可父母亲却总是怀着满心的渴盼,期待着儿女能常伴身旁,共享天伦之乐。

2003 年初,机构改革的春风轻柔地拂来新绿,我在局长岗位提前离岗,妻子也从教育岗位退休。终于,我们有了充裕的时间陪伴父母亲安享晚年。回老家住的那两个来月,每日与父母亲一同饮酒吃饭,两位老人满心欢喜,那句“几十年没享受到和儿子儿媳在一起生活的幸福了”,饱含着无尽的欣慰与满足。这也不时让我忆起当初在家与父母亲共同生活的岁月。小学时期的经历,于我而言是一笔无价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塑造了我的性格与价值观,更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初中阶段的时光同样令我难以忘怀,多半时间在田野中度过,插田、收割谷子、踩打谷机,送交公粮,上山砍柴等重活都能干,并且觉得饶有趣味。只为能为父母分担些许忧愁,减轻一些生活的压力。

为了让父母亲居住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我们出资上万元,兄弟助力,将房屋三面筑起围墙,重建了气派的槽门。槽门竣工当日,父亲由衷地高兴,亲自撰写对联一幅:“瑞气盈门一派清风入茅舍,竣工焕彩千秋伟业增福禄。”并刻石纪念。同时改建了后门,浇筑好水泥地板,面貌焕然一新,两位老人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倍感欣慰。

在一个星光闪耀、月色皎洁的夜晚,父亲讲述起我出生的故事。“想当年,你母亲去花园走亲戚,出门时院子里有人劝她挺着大肚子别外出了,可你母亲说:‘不要紧的,下午就回来。’没想到当时担负解放绥宁剿匪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扎在花园,下午戒严岗哨不许行人进出,母亲只好留宿你姨妈家。谁料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个男婴呱呱坠地,那就是你降生了。按照当地习俗,三天后,我请了两位轿夫抬轿子把你们母子俩接回了老家,顿时老家一片欢腾,大家奔走相告。我请来八字先生打流年,说你是庚寅年寅时所生,是个双虎返衙的八字,将来定有出息。我听了高兴不已,故给你取名叫刘新华,寓意着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人生,以及追求梦想并达成目标的愿望,这个愿望果真实现了。你有空可以去亲眼看看你的出生地。”

在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年迈的父母亲带着我们夫妇驱车专门重游我的出生地花园杨家冲和红军桥。我们先参观了红军桥,并在桥上为双亲拍照留念。之后,在表兄的陪同下,我们沿着盘道漫步来到山清水秀的杨家冲,这里原来的木屋早已拆除,母亲都记不清了。表弟在老屋场新建了一栋两层的砖瓦房,表兄把我们领进屋内,父亲问表兄:“你还记得么?当年新华是在哪个位置出生的”?表兄一边领我们出门,一边用右手指着后面右侧一棵桃树说:“就在这里,有棵桃树的地方,当年这里是个灰落屋,床还是我安放的。”

表兄的几句话,将我们夫妇和两位老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那棵桃树的地方。原来母亲临产时,按照乡里风俗,姨妈不让母亲在正屋生产,要母亲到灰落屋生产,结果我就在灰落屋出生了。我静静地站在我的出生地,沉思许久,举目远眺,花园景色尽收眼底。远方山峦起伏,青山如黛,气势磅礴,近处砖楼木房,竹林翠绿,相互映衬。清悠悠的蓼水河顺着山冲绕过,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链。车水马龙的省道公路像一条玉带似的横贯花园集镇街道,蜿蜒伸向重点林区绥宁。具有古式特色建筑的红军桥横跨蓼水河,给原本美丽的花园杨家冲增添了新的风采。我欣然赋诗纪念:“离乡百里绥为家,神奇绿洲度年华。数十载政坛奋斗,局长岗位显雄风。天命年后归故乡,盛世升平焕春色。出生之地实难忘,杨家冲与红军桥。耄耋双亲同重游,思绪万千笔沙沙。”

从小在脑海里打下“为人民服务”烙印的我,这年下半年,和老婆同时加入了湖南省老科协会员的发展行列,一同踏上创新创业之路,全身心投入青钱柳科技开发研究,致力于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除了过年,平常很少有时间回老家。

自从父母离世后,只有每年清明扫墓时,我才会匆忙回来看看老屋。而这次,当我再次踏入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想起小时候在坪里玩耍的欢乐时光,想起母亲在屋内忙碌的身影,想起父亲在夕阳下讲述的那些古老故事。那时候,生活虽简单,却充满温暖。

如今,老屋依旧,人事已非。我站在杂草丛生的坪前,心中百感交集。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有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也有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

这老屋,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生命的根,是我灵魂的寄托。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或许,有一天老屋也会在风雨中消失,但它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而我,也会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面对未来的风雨。


老年人杂志
《老年人》是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主管、湖南省老干部大学主办,以离退休干部、退休职工及城乡社会老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办刊三十多年来,获评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