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这些年味老照片,温暖我心窝!

体娱   2025-01-29 10:34   山西  






怀旧经典老照片

重温昔日岁月

小事也是这样,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门的时候,总会开着笑说:“长的太高了也别扭,到了谁家里都得低着头才能进去。”说着就低着头迈进了门槛,往往我母亲就会接上一句:“是因为你长的高了,俺这门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总会引来一阵阵笑声。假如堂叔到我家进门时不低头,必然就会碰着头,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别人也跟着不自在,哪还有低着头走进去换来的那种欢笑?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游览时,遇到了一个个美丽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这就是需要我们低头的时候。假若不进去,就不知里面有什么风景和奇特的构造,有时还会留下遗憾;假如进洞口时不低头,就会被碰头甚而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无论怎么显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贵的头,弯下了最贵的腰,去探寻石洞里的风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岁月更迭,而丰富多彩的年俗却生机盎然地传承下来,并且被不同的年代赋予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丰富的年俗也外化成不同年代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一首童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期盼。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规定“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图为上世纪40年代,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


 

      直到1934年初,南京国民政府才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图为上世纪50年代,香港,春节时舞龙的孩子们。



1939年春节期间的摆旱船



1940年春节期间的街头踩高跷


  

      1954年,在朝鲜前线某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起欢度胜利后第一个春节。这是欢度春节的集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表演化装高跷。



1956年春节,北京市宣武门外牛街的杨老太太正在看小孙女们游戏。



      1956年春节,《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大公报》、《俄文友好报》、《北京日报》联合举办联欢会,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在晚会上表演相声。



1957年,天津天后宫春节庙会景象。



      1957年春节期间的上海街头,扯铃摊上发出一片嗡嗡声,吸引了不少小顾客。



      1960年春节,人们在江苏省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上选购花灯。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1985年春节,辽宁营口农民的节目表演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晚,从此,看春晚成为中国人过春节的又一个传统。春晚主持人的面孔也一直是人们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图为1992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主持人赵忠祥、倪萍和杨澜(左)。


     

     都说现在中国人的春节没有“年味”了,但其实以前的“年味”是建立在物质困乏时期春节期间舍得奢侈一把的基础上。平时舍不得吃穿,春节吃了穿了;平时没有娱乐,春节有各种联欢活动,自然“年味”十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源自尚图坊影像,仅供欣赏、学习、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老歌回放
《老歌回放》为您提供最好听的经典老歌,每一首经典老歌都是一段难忘回忆,静下心来在这里我们一起用心聆听逝去的时光故事,在这里总能找到让您引起共鸣的回忆。 《老》少皆宜赏金曲,《歌》声回荡记忆里。《回》首往事多感慨,《放》松心情乐开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