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市旅游服务中心胡洋文主任、二级主任科员覃绪文到归义镇丁兰村对那里的汉丁孝子祠进行调研。
市政府于2011年投入专项资金抢救维修位于市区梨山下面的丁孝子祠,现在已成为国家级3A景区、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基地、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我市还有一个位于归义镇丁兰村更古老的汉丁孝子祠。
丁兰村的孝子祠修建的年代比梨山的孝子祠应该更早。但现在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原来三座的建筑,现在只有后座的一部分了,上面的两根梁柱明显记载两次重修的时间,一次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次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于始建于何年,村民说不知道,重修到现在都有近500年的历史了。
房梁标注有:清雍正十二年建、道光十六年重修
一、有关史书记载
清乾隆四年何梦瑶知县主持编修的《岑溪县志》第15页记有“归义乡山 丁郎山 城东十三里亦名蝴蝶山丁孝子墓在焉”;第44页有“孝子墓”、“|孝子碑”的记载;第90页有“孝感祠祀”的概况;第117页中“乡贤”有“丁密”的介绍;第154业有吏部员外郎桐庐人金文仲《重建孝感祠记》一文,第188业有金文仲《题丁孝子》诗歌。
二、丁氏族谱的记载
中国《丁氏族谱》写到:“丁密, 后汉。岑溪人。字靖公。性清介。非家织布不衣,非己耕种不食。毫发之馈,不授于人。遭父母丧,并庐奠三年。有双凫游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感。”丁氏家族规定的祠堂对联的这样写的:麟分帝里;凫宿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二、丁兰地名的推敲。
丁密和丁兰其实是同一个人。历史古音有人把“丁密”尊称“丁郎”(因为古代把有名望的男人尊称为郎),而“郎”和“兰”的古语发音相近,“丁密”就是“丁郎”,就有人把丁郎作为“丁兰”了。这也许就是丁兰村名的由来。
四、有关丁密的物证。
椐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岑溪旧县志记载,当时丁兰(郎)山上的丁兰(郎)墓尚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砖石去建设高炉炼铁。1969年农业学大寨开田造地时毁地,据现在当地村民反映,小候见过汉丁墓)。清光绪年间岑溪知县在县城东门外通济桥头的大道当中兴建汉丁孝子大型花岗岩石牌坊一座,上有岑溪进士严钦手迹“汉丁孝子故里”几个大字。牌坊上联:“水滨莫问故碑即坊表长留,贞石尚堪传孝子”下联:“汉代已无寸土任江山递易,荒村犹自属丁郎”。这石碑还在博物馆。岑溪市的“孝坊河”、“ 孝坊桥”、“ 孝坊路”“孝子祠”“归义丁兰村”归义丁兰村的“孝子湾孝子祠前的“孝子湾”等地名至今仍在岑溪市民的生活中广泛使用。
五、有关汉丁孝子祠记载(根据《岑溪县志》旧志整理)
南北朝时,南齐刺史范云,派专人到岑溪祭拜汉丁孝子,并加修汉丁墓。县志记载:“在丁兰山或又叫丁郎山,原名又叫蝴蝶山。其后乡人在丁公故居重建孝感祠,即“汉丁孝子祠”。
元朝,因兵荒马乱孝感祠被贼焚毁。公元1374年 明朝洪武七年,吏部员外郎金文仲派主薄赵探夫到岑溪主持孝感祠重建,县志文字:“拓其故址,宏其规制,建屋三间,命工肖像,以时设祀。”金文仲亲自撰写碑文。
公元1452年 明朝景泰三年,因战乱孝感祠被寇毁。公元1464年 明朝天顺八年,岑溪知县陈诰重建孝感祠。公元1522-1563年 明朝嘉靖年间,罗洪先增改的《广舆图》(国家大型地域地名工具书)记载:岑溪丁郎山:孝子丁密故居在其下。公元1563年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知县叶儒在城北建新孝感祠。公元1662年 清朝康熙元年,梧州知府黄龙用罚金嘱乡绅严李奇贡生高熊徵重建孝子祠。并置祀田。公元1682年 清朝康熙二十年,知县张庚曜重建汉丁孝子祠,置祠田。公元1734年 清朝雍正十二年,知县刘信嘉扩建汉丁孝子祠,奉祀汉丁孝子母。公元1875-1908年 清朝光绪年间,在岑溪城东门外通济桥头建立汉丁孝子大坊牌坊,上石刻“汉丁孝子故里”几个大字。岑溪“孝坊桥”因此得名。公元1953年汉丁孝子牌坊被拆毁。
来源:伍道传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