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建筑之美20】中正之美

旅行   2024-11-05 18:33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摄影:张俊生

摄影:李文惠


地处燕山余脉环抱之中的清东陵,是清朝5位帝王及156位皇室成员的安息之地,是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正之美的极致展现。


建筑与自然关系上的中正之美



清东陵的“地臻全美,景物天成”,源自古代建筑师们在规划与设计陵寝时,所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它依山而建,顺水而布,与周围山川河流相融相生。

摄影:张俊生


它背倚昌瑞山,面朝金星山,左有鹰飞倒仰山,右有黄花山。山峦起伏,如龙跃马腾,陵寝则巧妙地镶嵌其间,既不突兀于山川之上,也不卑微于草木之间,恰到好处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真真是“陵寝依山立,自然与人和,千秋共日月,万古同山河。” 

《大河之北》影像截图


这种建筑与自然相互辉映的中正之美,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更展现了古人追求宇宙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摄影:王建


建筑空间布局上的中正之美


 走进清东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条条笔直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如同历史的脉络,亦如家族树的主干,将陵寝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也将其他多座陵寝相连,构成了一个庄重而有序的建筑群体。

摄影:张俊生


以孝陵为例,从南端的石牌坊开始,到北端的宝城宝顶结束,中轴线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着整个陵寝。在这条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前朝后寝,左右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大河之北》影像截图


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不仅使陵寝建筑显得庄重威严,更寓意着宇宙的和谐与秩序。它体现了古人对“中庸之道”的深刻理解,即追求事物的平衡与和谐,避免极端与偏颇。在清东陵的陵寝建筑中,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


建筑形态上的中正之美



摄影:岳树林


陵寝建筑的形态,是中正之美的又一重要体现。屋顶覆盖着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帝王加冕的冠冕,彰显着无上的尊贵与荣耀。琉璃瓦的金色,与周围山林的绿色、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殿身与台基,比例严谨,尺度适中,既显庄重又不失灵动。它们以稳重的姿态,承载着屋顶的重量,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摄影:李文惠


每一座古建筑都仿佛是天地自然之子,远远望去,它们谦卑地匍匐于大地之上,儒雅端和,令人生出亲近之心。而走近它、走进它,又会慢慢发现,它实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于是观者渐渐生出高山仰止之感。就这样,它们以中正之姿,诠释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端和、儒雅与威严、宏大。隆恩殿的雄伟壮观,方城明楼的巍峨挺拔,宝城宝顶的庄重肃穆……每一座建筑都展现了建筑形态上的中正之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上。

摄影:徐贺齐


建筑细节上的中正之美


 细节之处见真章。清东陵的陵寝建筑,在细节处理上同样体现了中正之美。陵寝建筑之上多有龙凤雕刻,栩栩如生。这些雕刻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对中央集权的自我神化,还是华夏几千年来最核心的图腾崇拜。

 

摄影:徐贺齐


除了雕刻之外,陵寝建筑上的彩绘也是细节处理上的亮点之一。彩绘以龙凤、云水、花卉等图案为主,色彩鲜艳明快,构图精巧别致。这些彩绘不仅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赋予了建筑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摄影:徐贺齐


每一处雕刻,每一笔彩绘,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它们以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建筑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清东陵的陵寝建筑成为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也向世人展示了华夏几千年来建筑艺术与墓葬文化的积淀。

图片来源于网格


 清东陵的陵寝建筑是中正之美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建筑空间布局上、建筑形态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在建筑细节上将这种美推向了极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体会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敬畏与震撼。每一座陵寝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们共同构成了清东陵这道独特而壮美的风景线。





文字:杨晓健

编辑:杨晓健


清东陵保护区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