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烂尾娃”令人唏嘘:中产顶级牛娃,留美学霸,被爸妈亲手送精神病院、如今……

教育   2024-12-14 21:22   上海  
















Education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教育

可查看超过200篇【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小树妈妈
公众号:小树妈妈(ID:caozhi163


最近刷到了一个叫韩泰阳的小伙,他身上有很多标签,都很扎眼和让人好奇。

“清华本科”“美国硕士”“中产家庭”“住进精神病院”“开出租车”“摇滚乐手”……



看完他的采访,我简单概括下他的成长经历。


父亲是农业科学家,母亲是生物领域大牛,专为科学家做专利法律服务,在领域内都是佼佼者。


有个牛爸牛妈,韩泰阳也是从小内卷到大,一路学业开挂。


在海淀101读高中,高考保送清华,研究生进纽约大学深造,当过律师、心理咨询师。


放在影视剧中,这种顶配的家庭设置,孩子应该是沿袭父母的光芒,继续搞事业,成为人生赢家。


但令人意外的是,32岁的韩泰阳,没有成为父母心中的精英儿女,反而亲手将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



如今出院的他,没有稳定的收入,与朋友组了个不赚钱的乐队,业余时间喜欢开出租,全凭“啃老本”度日。


初听这个故事,很容易被归纳为“东亚小孩教育失败”的范例,甚至被贴上当下所谓的“烂尾娃”标签。可当我翻看完他的所有视频,有些不一样的感受,想大家聊聊:



高能量的父母

遇到低能量的娃



之前我们就说,高能量的人,精力饱满,内驱力强,更能成功,做成事儿。


但前提是,高能量用到自己身上,你怎么折腾、鸡血都行,这是优点,是个性,是别人攀不来的优势。


可如果用错了对象,尤其用在跟你反差很大的孩子身上,那结果,很可能是一场灾难。


韩泰阳的父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俩都属于超级热爱工作,自律、勤奋、有能力。


采访中,他介绍爸爸,是纯粹的科学家,一心扑在科学上,经常996。


妈妈是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准时八点半上班,晚上十点半下班。即使腿受伤了,也依然坚持工作。



这种高能量的父母,很容易以为孩子也一样,甚至说希望比他们更强、更好、更有能量。


所以,韩泰阳一直按照“超常儿童”培养,让他早上学,为他选学校,每一步都必须卷上去,每一步都不能输给别人。


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当他们没有父母那么拼、那么大能量,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就像韩泰阳的情况,按他的说法,妈妈是个擅长“战斗”的女人,名言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她希望孩子也这样,可韩泰阳却偏偏与妈妈相反,他不爱跟人斗,反感竞争,随遇而安。


因为没有成为大家期望的样子,他一直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内心非常自卑、自责,即使考上了清华,也觉得是个废物。


采访中,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身处的环境都精英、学霸,别人的高欲望,显得他的低欲望就是个罪过。



“罪过”两个字,正恰好反映了,一些孩子内心真实的心境。


当父母是学霸、精英,但孩子是普娃,或者内心只想做普娃,这时候父母的高期待,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压力,压得孩子无法喘息。


白岩松曾说“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我想说,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孩子,哪怕他的成绩,达到了世俗标准的“优秀”,成为了别人眼里的牛娃。


但如果身心出了问题,小小年纪承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那么这场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无处释放的愤怒

源于不被接纳的自我



想起罗翔老师的感慨:

“原生家庭最让人窒息的,不是父母一味地压制你,而是他们让你窒息的同时,又让你感觉到他们内心是爱你的。


这时候你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负罪感,这种感觉像一件湿透的棉袄,穿上冷,脱下也冷。”


深以为然,每个孩子对父母的爱,都是无条件和非常坚定的,本能的不愿怀疑和质疑父母,所以遇到价值观冲突,总会自我反思、自我怀疑。


韩泰阳的成长经历就是,哪怕他不认可父母的教育观、价值观,成年后也深知与父母规划的人生截然不同,但他依然选择了相信和服从。


这带来的结果是,他的真实自我被压制了,而为了满足他人期待的虚假自我,他一直处于拧巴、纠结、痛苦的状态。


高中时,父母希望他以特长生身份考进北大。


因为北大不缺他的专业,他没去上,而身边有个同学被录取了,他的父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失望和不高兴。



他描述那个场景,回到家,整个空气都凝固了。



可考进北大是韩泰阳的期望吗?


显然并不是,所以对于父母的态度,他很愤怒。


但他又深知,为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付出了很多。


为了他的学业,妈妈曾经差点放弃事业;


为了他上重点离家近,爸爸宁可骑车上下班,也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采访中,韩泰阳多次强调“妈妈对我是百分百的爱,她是爱我的。”


正是因为这种拧巴的委屈感,让一个孩子无力反抗,所以他只能通过自我伤害,来宣泄内心的情绪。



高三时,他开始自残,用烟烫自己。


后来演化成一种病态的行为,跟父母发生冲突,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疯狂撞头,打嘴巴。


他形容自己的感受:


一种是愤怒,对自己的愤怒,对他们的愤怒;


另一种是虚无,以前觉得他们是对的,到后来慢慢产生了怀疑,从对父母的不认同,到对自我价值观的不认同。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两个概念: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


他认为,有真实自我的人,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做各种各样的事,都是从“我”出发,这样一来,就会觉得活得很自在、很带劲。


但如果你是一直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把别人照顾得很好,这时候你就失去了自我,这就叫虚假自体。


而虚假的自我,会渐渐让你感觉,活了很久之后,就不想活了。


所以,一旦孩子在成长阶段,无法看到真实的需求,接纳真实的自我,就会很容易陷入迷茫,失去目标,产生无意义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心病”。



教育的本质

让孩子找到心中的“狮子”



采访最后,韩泰阳讲起住进精神病院的经历。


那是毕业后,他在妈妈的律所上班,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准备考试。


他的身体很疲惫,内心也很迷茫,他不喜欢被妈妈安排的人生,也不知道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韩泰阳形容,每天早上起床,感觉全都是雾,天都是黑的。


那段时间,他的状态非常不好,可父母却不理解他,说他吃饱了撑的,没事还抑郁了。


极度的绝望,让韩泰阳控制不了对“死”的渴望,他越来越不想活了,后来没办法去了安定医院。


也许精神病院对于普通人来说,神秘又可怕,可对韩泰阳来说,却是一次特别,甚至有帮助的经历。


对着镜头,他微笑的回忆:那是第一次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属于自己成长的时间。


作为父母,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就是一个人,明明有那么光鲜亮丽的履历,却在走进“牢笼”的那一刻,才真正获得了自由,释放了自己。


从精神病院出来,韩泰阳开起了出租车,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起了摇滚乐队,写了很多表达心声的作品。


“韩泰阳与太阳不能”乐队


而经历了生死,他的父母也终于放下执念,允许了儿子的“分道扬镳”,让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韩泰阳说,现在的我,得到了很多快乐,什么都不想,脑袋放空,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只想今天,当下的事。



作为父母,我经常也会思考,就是到底怎样做,才是对孩子好?


上名校、找好工作,不也是希望他们一生能过得顺遂快乐吗?


想来,这个问题,可能就涉及到了教育的本质。


我很赞同,北京大学副院长王岳在《此念·成长》中的一个观点: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找到心中的狮子。


骆驼是,永远需要别人告诉它,该去哪里,该做什么。我们牵着它,小的时候父母牵着,长大老师牵着,工作老板牵着,这种人不会有出息。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尽早从骆驼变成狮子。


我们从没有看过,一个人会牵着一头狮子走,因为狮子会说“我知道我要去哪里”。


也许,我们期待的“狮子”,是希望孩子变得无坚不摧,超越别人,过上成功的生活。


但其实,那头狮子,并不是“强大”“优秀”,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按照这个方向,坚定、幸福的去生活。


正如韩泰阳写给母亲的歌《托举》,有句歌词,让人感动,也值得身为父母的我们深思:


“你的理想,最终只能还给你,请接受我最真挚的歉意,如果人生只能来一次,我不能只属于你,即使我是那么深深地爱着你。”



作者:小树妈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本文所涉图片如有版权,请及时告知,添加微信号:bmyqqq联系。



你好,我是Tinco

下面是我个人的视频号【爸妈营 Tinco】


今天的视频,希望你喜欢。
点击观看

扫码入群
和tinco一起环游世界


爸妈营
0-16岁教育、旅行、购物,美好亲子生活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