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前行——写在商丘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

时事   2024-12-31 11:07   河南  

逐浪前行
——写在商丘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

商丘日报编辑部

一纸新开,云程发轫。

1985年1月1日,第一期《商丘报》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来到广大读者身边,商丘人民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1989年1月1日,《商丘报》改为《商丘日报》。记录时代风云,见证商丘发展,《商丘日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广大读者共同走过波澜壮阔的40年。

40年逐浪前行,40年风华正茂。一代代报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承嬗离合、笔耕不辍。一串串奋斗脚印、一个个精彩瞬间、一篇篇激扬文字,记录商丘荣光、见证商丘发展。

栉风沐雨写忠诚,弦歌不辍奏华章。翻开尘封的页面,聆听铿然的足音,商丘日报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与商丘的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一路风景一路歌。

“商丘日报社创建初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办公没桌、吃饭没锅、住宿没窝。”谈起40年前报社创建初期的困境,老报人记忆犹新。

创办报纸,首先要确定报头。舒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书协主席,是一位书法大家,当时想请他题写报头。一班人四处打听,费了不少周折,终于如愿。

印刷《商丘报》时,因为市区里的印刷厂要的价钱高,报社决定去虞城县印刷。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所有的编辑都要坐车到虞城印刷厂送样、校对……

一代代报人始终立足商丘大地,上下奔走、笔耕不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时代壮歌。

40年,从租赁商丘地区二轻局招待所和地区农机公司招待所,到租赁驻军某部招待所,再到租赁凯旋南路路东33号的商丘报印刷厂办公楼,从搬迁至归德南路6号自建的办公楼,再到现在神火大道36号的商丘日报新址,改变的是办公地址、办公环境、办公条件,不变的是新闻初心。

40年,商丘日报由一张对开小报到对开大报,由每周两期到每周五期,由黑白报纸到全彩印刷,现在已由一张报纸成长为拥有两报一网一端一平台和众多新媒体矩阵的“商报融树”。“铅与火”到“光与电”,“报与网”到“数与智”,再到“云和端”,改变的是新闻呈现形式,不变的是新闻使命。

40年,商丘日报用心倾听发展旋律,用情讲好商丘故事。从设立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商丘各地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从撤地设市,到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从商丘古城修复、芒砀山旅游景区打造,到殷商文化探源取得骄人成绩;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到连续8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在商丘发展的关键时刻,商丘日报都留下了时代的见证。

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扎根豫东大地,《商丘日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忠实记录着商丘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壮阔征程。

扛起媒体责任担当,为改革发展喝彩鼓劲。商丘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重要节点,我们无一缺席。京九铁路通车,郑徐高铁通车,每一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举行,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成为河南首个国际重要湿地……一个个精彩时刻,尽见报端;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获省委、省政府批复,柘城县钻石企业陆续上市,商丘海关成立,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运营……一幅幅发展画卷,揽于一纸。

弘扬社会清风正气,传递“商丘好人”精神。扎根乡村传科技的郑祥义,荒滩上义务植树的“老坚决”潘从正,赤心报国的博士后刘佑全,收养孤儿的全国劳模王泽林……报纸报道的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一面面旗帜,飘扬在商丘大地;温州市舍己救人的李学生,石家庄寒风中等失主的“贩菜哥”王超华,几十年坚持水上义务救援的黄伟,一刻不停做公益的李东亮……报纸持续报道“商丘好人”,持续擦亮商丘城市名片。

时刻关注民生民计,以媒体力量服务群众。《商丘日报》开设《直通12345》栏目、《京九晚报》开设《鲁超帮办》栏目,解决群众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京九晚报·衣往情深公益活动,倡导“捐物助人、物旧情深、有限物资、无限循环”,为贫困家庭、环卫工人、敬老院孤寡老人、学校的贫困学子送去温暖和关爱……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中,商丘日报社始终坚持俯身倾听民意,替群众发声,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时代有多壮美,正能量就有多澎湃。

2013年以来,商丘日报连续十二年立足全局、精心策划,年年推出大型主题策划重磅系列报道:“美丽商丘咱的家”大型主题系列摄影报道,“商丘‘聚’变”大型主题系列文图报道,“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系列报道,“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全媒体探访聚焦”系列报道,“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探访解析报道,“殷商之源探源 大美商丘寻美”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

这些报道,记录、见证商丘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策划报道连续得到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的高度评价,策划活动年年被评为商丘市十大文化大事之一。

对新闻有多热爱,文字就有多滚烫。

40年来,商丘日报刊出过的栏目数不胜数,多个栏目获得河南省新闻奖新闻名专栏。

1998年,《商丘日报·农村周刊》一版推出《村头大喇叭》栏目,采用口语化、拉家常的信息组装方式,紧扣农时农事选信息,农民读起来亲切、听起来顺耳,一经推出就非常受欢迎。时任市委书记刘新民亲自题写栏目名,全市上千个村转播《村头大喇叭》内容。

领导带头,编辑、记者纷纷推出个人专栏。《看图说话》《吴涛说事》《胡辣汤》《郑剑出鞘》《直通12345》……一个个栏目,有的选题、策划、形式方面寻求新突破,有的在杂音噪声面前勇于亮剑发声、正本清源,有的用情用心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为报社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锐气,成为《商丘日报》一张张闪光的名片。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进入融媒时代,商丘日报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政治引领、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换道领跑、融合制胜”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全体集合、功能整合、优化组合、广泛联合、高度聚合、深度融合”发展策略,媒体融合大踏步向前。

2022年3月1日,运维部设在商丘日报社的“学习强国”商丘学习平台上线;当年11月,商丘6县1市“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全部上线。该平台每天发布文、图、视频稿件,成为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传播平台和新型主流媒体。

2022年11月8日,第23个中国记者节,商丘日报社打造的新时代党端《今日商丘》客户端上线。客户端按照“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致力打造集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优质资讯枢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载体,上线一年下载量突破100万。

2023年,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电子版创新升级,两报云阅读版上线并平稳运行,技术赋能,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商丘日报社全媒体传播格局得到巩固提升。

报社整合日报、晚报、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介,构建全新融媒体发展格局;建立全媒体指挥体系,实现了新闻宣传全媒体策划、全媒体联动、全媒体传播;重构全媒体策采编发流程,依托融媒体采编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全面覆盖”。

40年,商丘日报已由一张报纸成长为拥有两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两云(商丘日报、京九晚报云阅读版)、一网(商丘网)、一端(今日商丘客户端)、一平台(“学习强国”商丘学习平台)和新媒体矩阵的“商报融树”。

逐浪前行,从“报纸”到“报业”,从“跃然纸上”到“移动指尖”,商丘日报的传播平台越筑越广、越变越大。

40年,正青春;40年,再出发。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商丘日报将秉承“强转型 勇超越”的理念,从“相融”迈向“深融”,以改革为舵、创新为桨,跨越“深水区”,奔向“新蓝海”。

我们将抢抓全省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快融入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一体化传播体系,欣欣向“融”,共创“媒”好,不断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40岁的商丘日报,如今仍茁壮成长。报业躯干上长出的嫩芽还在一点点增多,融合的年轮还在一圈圈扩大。我们坚信,这棵大树,终将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携手同行!

点击查看

商丘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来  源:商丘日报
编  辑:张书豪
审  核:杨   宁
监  制:李瑾瑜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微信合作:13598381996  微信:sqxiaoqiu

商丘日报
商丘日报是中共商丘市委机关报,1985年元旦正式创刊。商丘日报社现有《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网、手机商丘等4家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