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会对产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高额反补贴税。
作为回应,一方面中国方面积极同欧盟方面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宣布将会对产自欧洲的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作为对欧盟非合理征税的回应。
在中国强硬的态度下面,有国家坐不住了,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举行电话沟通,来自中国的举动,让这个历来傲慢的法国不得不开始求和。
来自欧盟的非法制裁
在10月4日欧盟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中,对推迟举行的征税问题终于进行了表决。在27个成员国中,12国宣布弃权、5国反对、10国支持,最终决议得以通过,在这其中,法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这不是欧洲第一次利用提高关税来保护自身企业,这种措施成为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一种手段,在此之前,美国就曾发起针对中国钢铁行业以及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最终对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一种变相的提高商品价格的行为,既提高了欧盟的税收收入,同时强迫中国企业提高商品价格,为本地产品增加竞争力。
这种手段是一种阻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的行为。现在的世界早已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便捷的沟通手段连成了一个整体,通过互联网的高速传播,从欧洲下订单、中国发货已经成为先进贸易的常态,人为的提高关税,就是在给这项原本运转顺畅的途径,增加额外的难度。原本双赢的贸易可能会导致双输的结果。
欧盟的制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在全球推进碳中和理念时,各国都开始重视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作为低能耗的出行方式,以其简单、便捷、智能等特点,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欧洲缺乏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产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强势的传统油车行业造成了冲击,毕竟一个家庭能够负担的汽车数量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则是欧洲在追随美国的脚步,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远远高于中国,特别是欧盟许多国家都是北约组织成员国,美国可以轻易的对这些国家施加影响力,美国不希望中国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采用多种手段来控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同时,美国也拥有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此消彼长下,中国新能源品牌空出的市场空间会被美国的品牌所占据,可以说,欧盟的制裁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政治考量。
欧洲各国不同的表态
在投票中,有五个国家投出了反对票,其中的核心国家是德国;而投下支持票的十个国家中,法国是其中的核心国家,德法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是坚决的反对者,而法国是坚决的支持者,这也表明在欧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使得欧盟最核心的两国产生巨大的意见分歧。从这其中也可以看到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
德国的态度源自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德国自身经济面临发展困境,德国经济预期还会出现衰退,所以,在这次的投票上,德国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认同,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第一的合作伙伴,双方存在着巨额的贸易往来。
维持同中国的良好关系,就是打开了一扇庞大的市场大门。此外,德国也忌惮中国可能到来的制裁。德国拥有极强的传统油车企业,若是中国对应的发动对产自欧盟的油车反倾销调查,德国将损失惨重。所以,德国提前“卖个好”也是在换取中国的认同。
法国则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法国在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力远远低于德国,所以法国希望借助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毕竟随着碳排放要求的进一步缩减,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有着极大的前景,此外,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将有效改善法国的失业率走高等社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法国的如意算盘还是没有打好,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
中国强势回应,法国主动沟通
在征税决议通过后,中国方面直接进行了对等回应。10月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会对进口自欧盟国家的白兰地酒进行反倾销调查,法国是欧洲重要的酿酒业产地,几乎九成的白兰地都产自法国地区。中国的这一招精准的打到了法国身上。
事实上,中国同法国之间的贸易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2023年,法国向中国出口了373亿美元的商品,从中寻找到制裁的对象是相对容易的,所以,中国的制裁直接导致了法国酒业“一片哀号”,在此之前就发生过酿酒业的罢工游行活动,此次想来又会给马克龙总统“制造”不少的麻烦。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方面也不得不“服软”。在双方代表的通话中,法国方面表示愿意尊重两国元首达成的合作基调,无意针对中国商品,希望寻找解决的办法,但是无论法国如何的表态,都不能否认法国是这次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主导国家。中方则表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态度,希望推动双方进行友好合作。
现在看来,法国方面的表态,更像是在稳住中国而放出的外交言辞。在其中,并没有看到法国方面有什么改变的态度,始终在“唱高调”。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值得我们提高警惕。但是中国此次不能就这样简单的认下,这将关乎到未来中国企业的世界发展。
现在世界局势发生改变,地区冲突愈演愈烈。这其中反映的正是美国的霸权衰弱,对世界的控制权下降的表现。
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受到针对性的调查,绝不能简单的放过。只有梳理好中国的对外发展政策和策略,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占据主动,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是世界提供可靠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