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医院: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近年来,西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卫星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探索,“卫星医院”是指大型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的新型医联体模式,通过三级医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住院科室,探索实践“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大型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级医院运行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使群众在家门口花较少的钱,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2023年,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拥有全科住院病床31张的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红会医院合作,成为未央区首家“卫星医院”的建设试点,开设了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特色的全科住院病区。
市红会医院卫星医院办公室主任李轩表示,市红会医院是一所以骨科为特色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如何让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方便群众就医,是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卫星医院”这一模式,与其他形式医联体明显不同,更加强调三甲医院与协作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医生不再是每周去一次,而是长时间坐诊,两家医院不再是松散的合作,而是深度融合,甚至援助大型医疗设备、共建住院部等。
“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是借鉴了大医院功能的分解,三级医院托管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缺技术,通过‘卫星医院’的模式,我们可以为输送到基层卫生机构的患者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 李轩说。
在三楼的住院病房内,小布采访了来自甘肃庆阳的付阿姨,前些日子她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从病友那里听说了市红会医院的“卫星医院”,索性就直接转过来了。付阿姨说,这里的医生态度好,市红会医院的主任医师也经常来查房,并且治疗费用更低。
多媒体联合门诊系统: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项创新的服务正在悄然改变着居民的就医体验——市红会医院独立研发的多媒体联合门诊系统。
在联合诊室中,摄像头、收音设备、高拍仪、音响一应俱全。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张荣向小布介绍了这套先进的系统设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疑难患者时,通过安装相关设施设备一键呼叫,上级医院的专家通过高清多媒体互联设备和基层医务人员的操作,可完成“视、触、叩、听”等诊断操作,也可对患者电子病历、纸质报告、影像胶片进行随时查看,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多媒体联合门诊系统不仅让患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安心,也让基层医生有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基层医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技巧和知识,同时,这种模式也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到基层。
共建学科: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在“卫星医院”的模式下,共建学科的实践正逐步改变着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面貌。
市红会医院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和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量身定做了学科共建方案。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市红会医院通过技术下沉,双方的人员共同成立相关病区。
患者由市红会医院下转而来,市红会医院医务人员来到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基层医务人员一起工作,一同倒班,共同为患者诊疗。这样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仅让患者感受到了便捷和高效,也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种“手把手”的带教方式,让基层医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张荣告诉小布,在联合诊疗、共建学科的作用下,基层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向更有经验的医生请教,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在专业建设中,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发挥着属于自己的中医特色。不仅作为“卫星医院”开设了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特色的全科住院病区,还开设了专门的中药房、煎药房、中医理疗项目,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中医门诊,增强了辖区群众就医获得感。
2023年,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医保局印发了《卫星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24年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卫星医院建设扩面增量提质的通知》。小布了解到,截至目前,由市红会医院、市第三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五医院等医院牵头,陆续共建成19个“卫星医院”,累计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床位502张,辐射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灞桥区和西咸新区,服务人口154万。
“卫星医院”这种模式不仅让基层医疗服务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患者在家门口能够便捷地接受诊疗服务,减少了前往三级医院就诊的不便、降低了医疗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