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把我们的号打上星标吧
这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除了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其他基本都用过,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等都是我经常用的!比如:
通过FTP下载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1901-2017)
香港建筑物屋顶
下面就一一列出!大家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1、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www.nhepsdc.cn/
简介: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和运行,以高能物理领域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科学数据为核心,实现数据资源、软件工具、数据分析等资源能力的汇交和共享,有力推进高能物理领域科研活动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数据中心面向全球的科研人员、学生等用户提供标准化、可追踪的高效数据服务,加速和推动高能物理基础研究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的目标。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中心主要服务于国内外高能物理领域科研活动中产生海量的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和数据挖掘与利用。数据资源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国散裂中子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实验等大科学装置实验数据,在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数据中心还支持国际合作实验,为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CMS,LHCb实验提供高速传输。
2、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ngdc.cncb.ac.cn/
简介:针对我国基因组学数据“存管用”的实际需求以及“数据孤岛”、“数据主权”的重大问题,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围绕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组数据,重点开展数据资源及数据库体系建设,并开展数据服务、系统运维、技术研发、数据挖掘等系列工作。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设,上级主管部门为科技部基础司和中国科学院。中心设立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建立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运行和管理工作。中心组建70人左右的科学数据专业化团队,提供基因组学数据统一存储、整合挖掘、共享应用的一站式数据服务,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中心已发布15大数据资源体系、40个数据库,涵盖生物项目数据、生物样本数据、组学原始数据、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变异数据、生物信息工具等,形成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3、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nmdc.cn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National Microbial Data Center ,NMDC)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联合中科院海洋所、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和中科院办公厅为上级主管部门。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超过2PB,数据记录数超过40亿条,数据内容完整覆盖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及交叉技术方法、研究过程及工程、微生物组学、微生物技术以及微生物文献、专利、专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周期。中心重点推进微生物领域科技资源向国家平台汇聚与整合,加强微生物资源开发应用与分析挖掘,提升微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数据资源包括微生物资源及编目数据、基因组、宏基因组数据、生物安全等共计61个数据库,资源总量超过2PB,数据记录数超过40亿条。重点数据库:全球微生物菌种目录数据库已收录全球48个国家的129个保藏机构的45万菌株保藏信息。全球模式菌株全基因组数据库,五年内完成万种细菌、真菌模式等菌种的测序,并完成标准开发、数据平台、数据挖掘等工作。
4、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www.nssdc.ac.cn
简介:为了更好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2019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文认定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作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位列其中,成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数据中心,属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和运行。数据中心致力于推动空间科学领域数据资源的规范治理、高质量建设和开放共享,发展科学数据创新应用生态系统,探索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努力提升科学数据的战略价值。对标国际一流数据中心建立国际知名的科学数据中心,成为空间科学领域的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人才高地,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通过三大渠道形成覆盖五大领域的数据资源体系:1)科研项目数据汇交面向我国空间领域的重大科技任务,涉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多类项目;2)科学论文数据汇交依托ScienceDB整合领域论文关联数据资源;3)国际数据资源引进通过各类国际合作渠道建立国际数据镜像站
5、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
简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为依托单位,由多个分布式的区域分中心组成,是一个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散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心履行国家数据中心职责,负责汇交管理、整编、集成天文领域的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关联数据,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优化完善天文数据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多元数据服务,建立数据挖掘分析与学科应用平台,促进天文学科领域科学数据的深度应用,开展科学传播和国际合作交流。根据数据资源建设和业务发展需要,目前中心设有丽江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之江实验室分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
中心汇聚的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主要包括天文观测数据、数值模拟数据、期刊论文关联数据等。涵盖了光学波段、射电波段、太阳物理、行星科学等多波段、多门类数据,以及数字化的历史观测数据和国际知名科学数据。其中由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国天眼望远镜(FAST)等国内核心观测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是本中心的核心
6、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www.chinageoss.cn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航天科技集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所属11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形成了覆盖我国规模以上的国家卫星中心、商业卫星机构、信息产品生产单位的数据资源治理体系。中心积极利用数据资源丰富、技术设施先进和数据政策开放等优势,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全球四大优先发展事项等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具有全生命周期的遥感数据治理和服务技术体系,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对地观测科学数据共享资源库。截至2021年,中心拥有16个数据资源分中心,覆盖气象、海洋、资源、高分、环境减灾、科学实验、商业卫星、国际卫星等一百多颗遥感卫星资源,可回溯的元数据量和实体数据量分别达到5000万条和13PB。
7、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chinare.org.cn
简介: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www.chinare.org.cn,以下称"本网站或NADC网站)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1999年资助下建立的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项目编号:G99-A-02a)”的数据和信息发布平台,由中国极地研究所(中心)信息中心承担建设。2002年3月28日系统通过科技部验收,网站正式对外发布。2003年,系统加入了国家科技部建立的“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2011年11月,极地区域中心正式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认定的子平台(国科发计[2011]572号)之一。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的要求,2013年5月本网站完成第2次改版,实现用户统一认证与权限管理,人员、队(航)次、机构和成果信息的统一集成。2019年6月,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科学数据中心。
数据资源包括我国极地考察和极地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涉及海洋水文、海冰、声学、气象、生物、环境、化学、地质、地球物理、测绘、冰川、空间物理、天文、医学等10多个领域,数据量约为500TB。所保存和共享的数据都是我国科学家调查和分析产生的数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资源体系包含10多个领域
8、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data.tpdc.ac.cn
简介: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设,共建单位包括: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负责青藏高原科学数据的收集/汇交、存储、管理、集成、挖掘、分析、共享和应用推广,是我国唯一针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科学数据门类最全、最权威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各类科学数据为主,已整合的数据资源包括:大气、冰冻圈、水文、生态、地质、地球物理、自然资源、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等,开发了在线大数据分析、模型应用等功能,实现青藏高原科学数据、方法、模型与服务的广泛集成。数据中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分析依托中国科学院大数据平台,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和“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叠加集成。同时,也得到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科学大数据工程”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能力建设”的资助。数据中心依托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开展国际合作。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各类科学数据为主,已整合的数据资源包括:大气、冰冻圈、水文、生态、地质、地球物理、自然资源、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等数据。
资源体系: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六大圈层
9、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nesdc.org.cn/
简介: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以CNERN国家野外站为基础,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为核心,拓展部门台站和专项观测网络,整合台站-区域-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产品,打造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学科发展。总体发展目标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需求和生态学科发展长远需要,汇聚和处理分析生态系统领域的观测与研究数据,形成我国生态系统研究领域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科学数据与科技资源库;建成先进的生态系统科学数据公共服务与分析平台并投入运行,提供生态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分析应用等服务;培育数据共享文化环境,引领大数据驱动下的生态学科研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我国长期生态监测数据价值。进而,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科学数据的汇聚、共享与信息分析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持续开展联网观测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科学实验数据、生态遥感数据、模型模拟数据、生态站野外科技设施与样品资源等信息化科技资源,以及论文数据、公民科学数据等的汇聚和管理。以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为指导,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质量控制与管理等环节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动技术和信息标准规范研制,分期、分步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汇聚,从而不断拓展汇聚的数据资源,建成以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为核心数据资源体系。
资源体系:以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为核心的科学数据资源体系。
10、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corrdata.org.cn/
简介: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主管部门是教育部,支持单位是北京科技大学,是长期从事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试验研究的 基地,是材料腐蚀试验、检测分析的权威机构,也是材料腐蚀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目前,整合建成了由32个国家级试验站和 材料腐蚀平台中心构成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试验研究基地,构建了国家材料腐蚀与环境数据科学中心,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企业创新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网络化科技支撑服务。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通过长期持续开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涂镀层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5大类,600余种材料,建成了最长达35年的野外试验数据;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的材料腐蚀和相关环境数据自动采集的多探头传感器,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腐蚀和环境数据高通量采集、无线传输及入库的“腐蚀大数据”创新技术体系,目前数据中心总有效数据量超过1800万条,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腐蚀数据资源拥有者。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拥有32个国家级野外试验站,能进行材料、产品(零配件、整机、整车等)和装备的环境腐蚀(老化)野外暴露试验,从而对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失效分析和寿命评估,同时为材料的选材和施工设计、材料腐蚀防护提供成套技术服务。
11、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ncdc.ac.cn/
简介:冰川冻土科学数据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心从寒区旱区研究战略需求出发,面向冰川、冻土、沙漠及其作用区、冰冻圈灾害开展长期和短期的各种数据收集和整理;对科研项目产出数据进行永久备份和存档;开展数据共享,推动我国寒区旱区特色数据成果在国内外的使用,充分展现我国科学数据成果的价值;开展寒区旱区数据相关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对外宣传。1)坚持建立研究型数据中心,开展数据集成研究,弥补现有数据资源的不足,成为寒区旱区科学研究的成果集成平台之一。2)继续加强寒区旱区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重点是对我国在寒区旱区开展的综合观测和基础调查项目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为我国寒区旱区科学数据汇总与集成中心。3)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标准规范的执行,形成国家级的分布式数据共享网络。4)推动科学数据出版,加强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5)推动研究项目产出数据的汇交,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数据汇总中心之一。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已收集保存的数据资源涵盖野外观测、调查分析、汇交镜像、加工生产等多种来源,总量达450TB,聚合了60%以上国内冰川冻土沙漠研究领域科学数据,80%为依托单位所有。现已形成以冰雪冻土沙漠环境下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为主体,以特殊数据、专题数据、地方数据、共建汇交数据、重大项目数据以及国际交换数据为重要补充的冰川、积雪、冻土、沙漠及相关科学数据的收集与整合模式。
12、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简介:计量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经济贸易活动的技术支撑。针对我国计量科学数据分布零散、资源化程度不足、共享和复用程度低等瓶颈问题,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对标国际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先进管理经验与建设方法,基于“准确、互认、开放、共赢”的理念,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制度要求,依托中心智能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综合应用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收集、整理、存储我国计量领域的科学数据,包括标准参考数据、计量科研数据、计量基标准数据、计量检测数据、计量信息数据等,发布权威计量数据产品。经过五年努力,建成引领中国计量科学数据发展、大数据人才培养、国内外交流合作的科学数据中心,确实解决计量科学数据分散流失严重的问题,提升计量科学数据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截止2019年8月,中心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包括国家计量基准184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9万项,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1526项,36家计量技术机构提供的计量服务能力(检定、校准和检测)13344项,计量技术法规和政策法规2040项。2010-2018年计量器具信息,及检定、检测和校准数据130万条。
计量科学数据可分为五类
13、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geodata.cn/
简介:中心围绕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领域科技创新、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享共建20余年,率先开 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综合数据库 群,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项130项,参加“十一五”、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心实现了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从无 到有,由国内走向国际的重大跨越。
中心按照“圈层系统-学科分类-典型区域”多层次开展数据资源的自主加工与整 合集成,已建成涵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陆地表层、海洋以及外层空间 的18个一级学科的学科面广、多时空尺度、综合性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库群。
资源体系:多时空尺度的综合性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群
14、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 p://www.ncmi.cn/
简介: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6月正式成为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人口健康数据中心联合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了多途径的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目前,汇聚资源以行业顶级专业机构的工作数据、监测数据、研究数据以及国家科技计划产生的科学数据为核心,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包括影像、病理等)、公共卫生、药学、中医药学和人口与生殖等多种类型。是国家人口健康领域科学数据汇聚、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中心,和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创新单元有效联动和广泛合作,打造辐射全国的人口健康全链条协同数据管理网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口健康科学数据生态系统,提高国家数据掌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人口健康数据中心联合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从不同方向、不同单位开展优秀数据集、数据库资源的收集整合。汇聚资源以行业顶级专业机构的工作数据、监测数据、研究数据以及国家科技计划课题产生的科学数据为核心,同时涉及部分相关生物种质资源、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医学术语、标准、报告、人才等科技资源,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包括影像、病理等)、公共卫生、药学、中医药学和人口与生殖等多种类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医药学、人口生殖健康
15、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www.nbsdc.cn/
简介: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林草局、黑龙江省等下属研究所4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旨在汇集管理物理、化学、材料、动物、植物、交通、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青海湖、黑龙江、新疆等典型区域长期科研活动积累的科学数据,以及相关基础领域政府预算资金支持项目汇交的科学数据。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基础学科数据资源体系,以及支持分布式科学数据资源统一管理、集成融合、分析挖掘和应用服务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了数据驱动的基础学科原始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国际交流。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系统整合了物理、化学、材料、动物、植物、交通和信息等学科领域,以及青海湖、黑龙江和中亚地区等典型区域长期科研活动中积累的基础科学数据。2022年度持续汇聚科学数据,数据资源总量达2.71PB,覆盖44类一级学科。其中自建数据量累计达1.25PB,项目数据汇交数据量累计达1.46PB,形成两个分中心以及23个主题数据库。
资源体系:基础学科数据资源体系
16、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 平台网址:https://www.agridata.cn/
简介: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是由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国科发基〔2019〕194号),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建设,承担着农业领域科学数据的整合汇交工作,负责农业科学数据的分级分类、加工整理和分析挖掘,保障农业科学数据安全,依法依规推动农业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加强国内外农业科学数据方面交流与合作。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围绕作物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渔业科学、热作科学、草业科学、资源与环境、食品营养与加工、植物保护、农业工程等12大学科领域农业科学数据的全链条管理与服务,以科学数据资源集聚与应用服务为核心,以提升资源质量和共享服务水平为目标,科学数据管理方法和关键技术攻关为基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数据资源建设与数据应用服务,打造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评估、利用为一体的一流科学数据中心。
中心总数据量达596571.50GB,科学数据记录总量达1170多万条,可共享资源占比99.83%。同时,中心承担了25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字资源汇交任务以及10个重点学科的农业监测数据汇交任务,实体数据汇交量396.4GB,完善普查与考察数据相结合、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课题项目科学数据收集与传统数据电子化等多种数据资源建设与整合渠道,加速资源增量提升。
资源体系: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多模式、多渠道共享服务资源体系
17、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www.forestdata.cn/
简介: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依托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按照林业和草原的科学技术分类体系,面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业务管理领域,开展科学数据的收集整合、系统集成、长期保存工作,逐步完善了包括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荒漠资源、自然保护地资源等12大类别的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体系架构,建立和形成了系统、全面、及时更新的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体系。林草数据中心联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科技单位,建立了4个专业数据分中心和8个区域数据分中心。林草数据中心不断优化网络服务系统,创新服务模式,扩充服务内容,扩大用户群体。面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向用户体验便捷化的数据共享运行服务。
按照林业和草原的学科分类体系,面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业务管理领域,收集并集成各类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建立基础性科学数据库(组)208个。
由十二大类别数据构成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体系。
18、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data.cma.cn/
简介: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是科技部和财政部2019年批准成立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其前身是“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在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支持下,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牵头建设和运行服务。按照“权威、开放、共赢”的发展与服务理念,数据中心以打造权威的国家级气象大数据服务品牌为目标,聚焦数据汇集和融合应用,建设权威的气象大数据政府平台,立足社会公益和公平普惠,打造开放的气象大数据服务门户,致力开放共享和众创发展,推动共赢的气象大数据产业发展,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基本气象资料和加工产品共享服务以及社会气象数据统一汇交的专业数据中心。
依托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国际通信系统、国内通信系统收集了覆盖中国和全球范围的观测数据和数据加工产品。目前,中心拥有我国历史最长、存量最多、产品最丰富、种类最多、质量最好的气象科学数据。主要数据资源包括气象档案数字化资源、行业汇交数据资源、科学专题数据资源、基础气象数据及网格化产品数据资源、同化分析产品数据资源。
资源体系:气象数据分类体系
19、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data.earthquake.cn/
简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防震减灾核心业务中心,负责全国地震监测台网/台阵布局和系统建设,长期承担国内及全球地震实时监测、快速定位和精细分析、地下核爆监测等,承担全国测震、强震动、地磁、地电、形变、重力等观测数据汇集、处理和分析,开展数据资料质量控制、评估方法以及数据产品加工处理算法的研究,负责地震数据和资料质量控制、评估和数据产品研发业务,负责向各应用部门和用户提供地震相关各类数据和信息服务,承担与国家相关部委或部门开展地震、地球物理场等数据的交换共享等。
地震科学数据主要分为七大类,整合相关数据资源达700T。准实时汇聚并保存了中国境内地震台网产出的观测数据、流动观测站数据、中国援建台站观测数据及国际交换台站数据等,加工并保存中国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震相、大震震源机制、大震余震分布等产品。此外还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地质调查、地震灾害调查、实验工作,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大型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20、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
平台网址:https://mds.nmdis.org.cn/
简介: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牵头,采用“主中心+分中心+数据节点”模式,联合相关涉海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建设。以“建立机制-整合资源-研发系统-运维推广-攻关技术”为链条,建立完善数据汇集更新机制,整合汇聚各领域各区域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突破海洋云计算、共享资源池和可视化等海洋数据共享关键技术,以“互联网+海洋”的举措,创新海洋数据共享服务理念和模式,面向国际国内社会公众、科研人员、涉海部门,提供标准统一、服务便捷、开放安全的多元化数据共享服务,基本形成了自然资源部牵头、涉海单位共建、全社会共享的网络化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新格局和“名片”。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集中管理全国所有海洋重大专项、极地考察测绘、大洋科学考察等项目数据,业务化接收管理全国海洋站等实时数据,汇集管理覆盖国家和沿海省市的海域海岛监视监测、海洋经济运行评估、海洋预报减灾、海洋权益维护等综合管理信息,累积数据总量达500TB、年增量50TB。按照数据分类分级共享原则,数据中心现有可公开共享数据总量约8TB、有条件共享和离线共享数据量约110TB。
资源体系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资源体系建设
1、推荐进入GIS课堂获取更多数据、软件、技术分享等资源
2、欢迎报名全系列课程,集合全套ArcGIS+直播回放精彩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