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卖到上百元,供不应求!台州这里的草莓为啥这么抢手

时事   2025-02-01 13:11   浙江  

这几天,中德农场的负责人李锦波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家的有机草莓销量火爆,没怎么做宣传,前来订购的顾客一拨接一拨。忧的也是这件事,订单太多,草莓供不应求,客人们都得排队,这让他颇为不好意思。


四年前,李锦波盯上了有机草莓种植。闭关三年,2024年,他正式开始种植。这一出手,在台州的农业圈子里,还掀起了些波澜。众所周知,有机草莓不好种,躲在黄岩北洋干生态农业的李锦波做成了,不少人特地跑来瞧一瞧。


但李锦波却三番五次没露面。他躲了清闲,这会儿最要紧的,是想法子提高明年的草莓产量。他听说有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升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品质,已经想办法去购买了。


从化工行业跨入生态农业十四年,李锦波解决了农场发展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如今,有机草莓这个课题,才是他日程表上的重中之重。


NO.1
“我偏要试试看!”


中德农场的草莓其实卖得不便宜,1斤能卖到百元的价格。要说品种,也没多稀奇,红颜、建德红,在市场上都挺常见。但偏偏有人买,买了还爱吃,这阵子回头客络绎不绝。究其原因,原生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

近些年,有机农业的概念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接受有机蔬果。但在国内,鲜有农民种植草莓不施农药、化肥。

做了多年生态农业的李锦波深知其中的难处。草莓的病虫害较多,蚜虫、红蜘蛛、蚂蚁都会对其生长造成威胁,更不提易爆发、难防治的白粉病。由于草莓的生长特性和技术瓶颈,不少农民哪怕想种有机草莓种植也有心无力。

前些年,李锦波去往德国、日本学习生态农业,曾经尝到过国外的有机草莓。但让他下定决心尝试种植的,还是要追溯到5年前的一次日本小山市之行。偶然的机会,他尝到了当地的有机草莓,被味道吸引之余,一问才知12颗草莓,竟然能卖到500元人民币的价格。

这让李锦波陷入思考,为什么人家的草莓能够做到纯有机,还能卖高价,而国内的草莓这么些年还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并且仍在低价竞争。

“所有人都说有机草莓难种,我偏要试试看。”回忆当时的心情,李锦波如此说道。

中德农场的草莓大棚


NO.2
三年闭关

2012年,李锦波放下他的化工企业,跑到黄岩北洋,承包300多亩土地,转身下地,当起了农民。他以生态绿色的方式务农,种植的水稻、青菜、西瓜、百合等作物得到国内外的权威有机认证,广受顾客好评,常常一出产就被抢购一空。

但有机草莓种植,李锦波始终没碰过。如今开始涉足,其实心里没底。

好在他不缺耐心,大展拳脚前,先花上三年闭门苦修,誓要把草莓种植的秘诀钻研透彻。

草莓体质娇嫩,对温度敏感,对土壤要求颇高,易遭受的病虫害名单一连串,想要种好,还得了解草莓的诸多特性。

圈了块田,盖了个大棚,李锦波上手了。

首要是了解草莓对气温的喜好。李锦波带着员工日日做实验,不时开关大棚,给大棚升温散热。大棚里永远挂着一个温度计,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温度,草莓的生长变化,都要记录。

时间久了,他得出一套规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草莓白天喜高,晚上喜低,“比如当晚室外低于0℃,那么下午三点就可以关上大棚了,草莓虽然晚上不喜欢太热,但还得在8℃以上”。

李锦波展示大棚内的温度计


记录下控制温度的诀窍,又得研究如何防治虫害。


不打农药,他就通过物理方法。走进草莓地,随处可见黄蓝两色的黏虫板,这是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在板上涂抹环保专用胶粘住草莓附近的害虫。黄板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蓝板则针对蓟马、螨类和多种蝇类。到了2025年,这些相关的知识早不是什么“秘密”,但做起来也不简单,费时费力,“日日都得围着草莓打转,就差捧在手心了”。


除了这些,还得科学养地。菜籽饼、碳化稻壳……李锦波带着团队又为草莓量身定制了一套绿肥的配比。


陈述结果是简单的,但三年的钻研并不那么一帆风顺。第一年,李锦波只种了1亩试验田,试种成果,最后他以“惨烈”来形容。第二年,他不敢盲目扩张,保持规模,继续死磕,略有成色。第三年,他将试验田扩大到2亩,小心验证,加以实践。


整个过程,李锦波如履薄冰,几乎日日泡在田里。劳动力算上他自己只有七个人,体力活一样别想落下,弯腰屈膝,面朝黄土背朝天,脸被晒得如同包公。但他乐在其中,恨不得睡在草莓地里。


“其实就是跟草莓做朋友,你会不了解你的朋友吗?”李锦波告诉望潮客户端记者,“你对它好,它也会给你好果子吃。”


草莓大棚内的黏虫板,用于防治虫害


NO.3
干着农夫的活,做着教授的事

三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农业领域,如此不计产出先打根基的,至少在国内并不多见。李锦波的行事,有人戏称为“干着农夫的活,做着教授的事”。

李锦波却一本正经答道:“研究农业就该在地里,你看日本、德国那些高校里的农业教授,其实自己都在当农夫,电脑里可‘偷’不出真正的菜!”

三年一晃而过,2024年,李锦波出关了。他划出10亩地,开始培育第一批面向市场的有机草莓。即便如此,9—11月的第一茬,依然被他疏果舍弃了。

2024年年底,朋友过来品尝他的“战果”,一看结出的草莓,品相不如外边的丰满,甚至显得消瘦,将信将疑:“这草莓真的好吗?”

中德农场的有机草莓


李锦波底气十足:“那要看你眼里什么是好的。”

对此,李锦波解释说,按照外面市场上的标准,现在的顾客往往以肥为美、以大为美,这又促使着农民们想着法子让果实看起来丰满圆润。但其实化肥使多了,草莓的水分过高,便如肥肉,口感并不清爽,“而且化肥种出来的蔬果,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偏高,对身体健康不利,一旦吃多,人体也会本能排斥”。

对于自家的草莓,李锦波自信十足。草莓成熟,他第一件事就去做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有机认证。他也不做线上销售和宣传,佛系售卖,老顾客来问今年的果蔬,他就顺便提一提有了草莓这个新选项。这一提不要紧,从12月初开始,农场里负责采摘的员工可忙坏了,顾客们排起了长队,单子愣是排到了3月中旬。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订单全是个人买家,清一色的“自来水”。

“从现在的订单来看,已经有40万元的保底收入了。”李锦波告诉望潮客户端记者,“我还挺高兴,不是说我草莓种得好,而是这再次证明了有机草莓是可以打开市场销路的。”

农场员工在分拣草莓

NO.1
小草莓有大用途

李锦波把农场冠以“中德”二字,许多人以为他与德国外资合办,其实不是。中是孔子的“中庸”,德是老子的“道德”,开这个农场,他提醒自己要种出良心的农作物。

下地十四年,李锦波对农业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也走在转型的路上。用化肥、农药,是成本、技术、理念所限,有其时代原因,但到了如今,哪怕全面普及生态农业未必成熟,但在手段逐渐具备的当下,还是“该有人往这条路上先探一探”。

之所以选择有机草莓这块“硬骨头”,除了挑战自我,李锦波有更重要的原因,“草莓的单产附加值高,特别是有机草莓,市场潜力巨大”。

在他看来,农业中使用农药和化肥,更多是在条件限制下追求效率和质量的折中之道。简单讲,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要想推广生态农业,让农户们再次沉下心与农作物打交道,唯有找到一条耕耘后有足够收获的道路。

“这与制造业生产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提升附加值,才能让农业也有竞争力。”李锦波说。

中德农场种植的有机草莓


从前,李锦波为了探寻生态农业的法门,满世界地跑,如今,反倒成了人家上门求教。各地高校的农业专业师生、农业部门负责人纷纷前来拜访,就连澳洲活力农耕全球农夫大会也放在了中德农场。中德农场获评了国家级生态农场,2024年,李锦波个人又被推选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

但相比于那些“高大上”,李锦波还是更愿意往地里跑,也更愿意和普通农民聊聊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人“科普”他那一套生态农业、活力农耕的理念,巴不得全天下的农民都同他一起身体力行。

农场忙不过来时,李锦波会请农场附近的北洋农民过来帮忙。

前些日子,草莓大棚里的活太多,一对也种草莓的夫妻应邀前来搭手。

看到李锦波的做法,夫妻俩很是惊奇:“你这不用化肥、农药,真能养活吗?”

李锦波见状哈哈大笑,赶紧说道:“有兴趣吗?我教你们啊!”









2月2日,免票

2025-02-01

多元的饮食与方言中,藏着台州风味的秘密

2025-01-31

明确了!春节工资这样算

2025-01-31


作者:陶子骞

编辑:杨卫利

校对:冯丽丽

审核:柳祥宝
来源:望潮客户端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台州日报”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台州日报
好看台州新闻,尽在台州日报!主流媒体、权威报道。
 最新文章